《黄河大合唱》作品赏析
《黄河大合唱》作品赏析
1938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深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鼓舞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奔赴前线。《黄河大合唱》就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极其困难关头而诞生的  
  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 信念。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
    全曲由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其中,《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不是一首单纯的劳动号子,而是一首展示中华民族英勇搏斗的战歌   
《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之中。
另外,《怒吼吧!黄河》一曲的引子犹如江水在狂风中咆哮,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气势。它伴随着激动人心的朗诵,使人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歌曲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运用怒吼吧,黄河!这个动机反复出现,将八个声部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展示了中国人
民抗日的决心及无比强大的战斗力。间奏,逐渐地将情绪平稳下来,将人们引入回忆、深思的意境。第三乐段是情绪上的又一次转折。它昂扬、振奋,好像在为中国人民的大团结而高歌,为遍及全中国的抗日烈火而助燃。最后一个乐段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在《黄河大合唱》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今天我们伟大的民族正处于复兴的关键时期,而《黄河大合唱》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就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