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
2009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仪器检测 余小丹
学号:113200980140042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这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改编】
1968年10月的一天,殷承宗从中央乐团到中央音乐学院来看大字报。殷承宗有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之经验,便想在“钢琴革命”的步伐上再迈出新的一步。这时中央音乐学院二楼西墙上,正有陈莲女士的大字报贴出。(陈莲于1964的上书,获毛支持,批复“信是写得好的。”之后,曾由江青接见。)
陈莲在此大字报中第一次披露江青曾对她说:“《黄河大合唱》很有气势,可以写成钢琴协奏曲。”从那次以后,殷承宗便向江青写信,拟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写为钢琴协奏曲,江青阅信后批复:“很好。《黄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词。”光未然的歌词,当年启发了冼星海的创作冲动与灵感,今天也同样自然而然地启迪和萌发《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组成员的想象力和乐思。
《黄河》创作组的成员,从1969年2月成立之后,始终在不断地变化。杜鸣心离去之后,殷承宗从中央音乐学院借调了作曲家盛礼洪先生来主持乐队配器工作。本文作者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专职从事钢琴教材创作,以往和殷在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方面,志向较合,这次他费了不少力气,把他借调到中央乐团做搭档。
许裴星则是刚刚分配到中央乐团工作的年轻钢琴伴奏演员,曾是殷的学生,殷留他在组内,请他协助一些事务性工作,亦部分地参加创作组的讨论。后来几个月中,青年钢琴家石叔诚也部分地加入到创作组的活动中,因为他是担任《黄河》钢琴协奏曲的B组独奏演员,了解 《黄河》创作意图,可以更好理解和演奏该作品。他们二位凭年轻人的聪慧敏感,也发表了一些好的意见。不过他们并不担任任何实际创作工作。殷承宗在受命组建《黄河》创作组的过程中,又请来另一位女士刘庄。
到了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请来了李德伦、严良昆(《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从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众集体讨论以及对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进入了整体运作的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创作室内抽屉、纸篓中数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有集体智能的凝聚,更有创作者们的汲取、筛选及提炼的功夫。
这部作品的问世是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审查钢琴协奏曲“黄河”,乐曲刚完,周恩来总理激动地喊道:“冼星海复活了!”中央决定“黄河”先试演几个月,以征求工农兵众意见。
1970年5月1日,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公演。节目安排是先演钢琴伴唱“红灯记”。由于长期劳累忙于创作和演出,殷承宗在弹“红灯记”时扭伤了腰动弹不了,但他咬着牙坚持到底,弹完后被立即送往附近医院。医生为他紧急处理,打针加绷带,再赶回文化宫演出“黄河”。剧场备了一张靠背椅,以防他万一倒下去。在这种状况下完成了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次公演。
1971年,殷承宗随中央芭蕾舞剧团出访欧洲六国,演出舞剧“白毛女”和“红娘子军”,每场演出前都加演钢琴协奏曲“黄河”。这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一次在国外演出。
1973年9月,指挥大师尤金·奥曼第带了美国费城管弦乐团来华指挥演出“黄河”,由殷承宗独奏;这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一次由国外乐团演出。之后,有更多的国外乐团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包括正当盛年的指挥大师阿巴多与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来华访问演出。
【钢琴协作曲《黄河》的创作特点】
(一)乐章结构上的特点
《黄河》是第一部表现了人民战争伟大主题的钢琴协奏曲。它不仅每一段音乐都有醒目的标题和具体的文字说明, 用以准确地表达特定的革命内容, 而且塑造了鲜明生动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音乐形象, 从而把标题内容成功地体现出来。在表现抗日战争这一主题上, 采用了各种艺术手段来进行描绘。在结构上,钢琴协奏曲《黄河》打破了西洋协奏曲必须由3个乐章组成的形式, 而是由4个乐章组成的。
第一乐章是前奏, 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精神的概括; 以下3个乐章, 分别表现了中华民族斗争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而把重点放在《保卫黄河》这一乐章上, 因为正是在这一乐章中, 出现了伟大领袖和亿万劳动人民的音乐形象。4个乐章贯穿着一根主线—— 人民战争, 一个形象—— 在革命路线指引下的中国人民。
在曲式上, 钢琴协奏典《黄河》没有用西洋的大型套曲, 第一乐章必须运用“奏鸣曲式”的写作手法。第一段前奏《黄河船夫曲》运用回旋曲式, 是简练、概括的素描。第二、三个乐章
都是多段曲式, 有叙述性。在第三乐章中, 随着斗争形势逐渐复杂, 乐曲的艺术手法随之丰富起来。调性有所变化, 但最具特的作曲技法、演奏技法、表现手法第四乐章是重点。因为这段内容是风起云涌的人民战争, 为了表现人民武装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 不断发展壮大, 直到取得伟大胜利的过程, 因而采用了变奏曲形式, 将一个单一的主调, 加以变换, 以表现波澜壮阔, 此起彼伏的众斗争场面,真正做到全力以赴突出人民战争的主题思想。
(二)钢琴协奏曲《黄河》具有交响乐的特点
这首钢琴协奏曲也可称为一部交响乐。尽管它的第一乐章没有按照交响乐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的要求, 但在速度上是符合的, 采用的是回旋曲式。从整体构思上来看这四个乐章, 围绕着黄河来描写人民战争。从与黄河搏斗到最后人民战争胜利, 从开始充满矛盾戏剧史到最后矛盾解决, 人民战争取得胜利, 快板——慢板——小快板儿——快板儿, 4个乐章的排列都符合交响乐的要求。在乐队编制声部安排上也达到了交响乐的规模。由于这组创作人员当时接受的都是西洋理论基础教育, 只是当时创作时为了适应时代要求“砸掉洋框框”才把第一乐章由奏鸣曲式的原作改为回旋曲式, 以区别“洋”字。我想, 尽管这样, 他们的创作中还是有很多西洋成分的。在调式上, 他们采用了中国的民族宫调式和民歌旋律, 这样就产生了调式
及曲调是中国的, 而在曲式、配器、和声进行和整体构思上采用西洋的东西, 因而这是别具特的中西结合式交响乐。它在我国交响乐创作史上起到了突破、创新的作用, 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为我国的交响乐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 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三)具有集体创作的特点
在创作上, 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显示出了集体创作的成熟及优势, 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创作方式,值得肯定。他们每个人都献计献策, 采用最好的方案,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他们擅长的一面, 并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当时的创作组成员在今天不是钢琴演奏家,就是作曲家, 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可见, 当时他们的功力也是很深的。在中西结合上, 他们做得很好, 在细心聆听了许多外国大师的作品后, 加上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对中国调式、风格的把握, 才创作出了如此辉煌的壮丽乐章。它的艺术价值极高, 音响丰富, 寓意深刻,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世界艺术之林也占有一席之地。
【对协奏曲的曲式与作品方面的分析】
第一乐章 前奏: 黄河船夫曲
此乐章是回旋曲式即A、B、A1 ( B+ C) 、A2、D、A3的结构, 由单一调性D 宫调一气呵成。这是原《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首歌曲的完全改编, 无论在曲名、旋律和表现意义上都是完全一致的, 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我国民间的劳动号子。协奏曲一开始, 乐队就以滚滚惊雷般的鼓声和气势雄伟的演奏, 在人们面前生动地展现出黄河汹涌澎湃、风狂浪险的宏伟场面。尤其以木管组吹出的由上至下的半音阶更为生动。接着, 弦乐组在主和弦上奏出了短促的“划哟”、“划哟”的旋律, 竖琴始终伴随着波浪起伏的琶音, 好似巨浪在翻滚。当主旋律进入时, 我们听到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 表现出一领众合的场面, 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恶浪顽强地展开搏斗。当乐曲到( B+ C) 部分时, B 部那铿锵有力的船工号子再次出现, 钢琴发挥了它的弹奏和弦和琶音的长处, 以极其辉煌的效果展现了船工们那沉着“应战”的耐力。C 部中, 节奏型改变了, 都是OX XXX 的节奏持续, 钢琴是XXX XXXX XXX 的节奏型, 然后两种节奏型交融, 更加强了波浪此起彼伏, 船工们勇于奋战与黄河水搏斗的景象。在乐曲的D 插部, 旋律由长笛、双簧管、琵琶奏出,竖琴在上下流动着, 富有民族特, 优美中带有坚定的信念, 最后乐曲又进入紧张的搏斗中, 船夫们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二乐章 黄河颂
此乐章是有引子和尾声的无再现的多段体式。即引子、A、B、C、D、尾声结构。整个乐章都在bB 宫调式上, 是原《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首歌曲的完全改编。具有庄严、雄伟的气质。乐曲以质朴而壮阔的气质、雄厚而缓慢的旋律开始了第二乐章《黄河颂》, 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的回忆之中。钢琴以琶音形式从低音起到高音处用浓重而有力的和弦引出了整个乐章的A 部主题, 如同一个巨人站在高山之巅, 俯瞰滚滚东去的黄河水。此时, 金涛澎湃, 掀起了万丈狂澜。乐曲的B 部分显然是热情歌颂的, 赞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文化, 从它这儿发源。C 部分更突出了黄河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壮观, 同时也象征了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伟大精神。D 部分那坚定有力的和弦,好像是觉醒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 乐曲结尾处突然减弱变慢, 如同黄河水永不停息地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