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卷十)试卷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 “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与该诗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是( )
A.苗年节
B.盘王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认为:“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下面对这一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①儒家思想适用于所有时代
②孔子“仁”思想对实施以德治国、政府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等有借鉴作用
③“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今天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先进的思想有利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下列三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张三:发生在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李四:战国时期100位思想家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王五:发生在秦汉时期,其主要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李四
B.张三、王五
C.王五
D.张三
5.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
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庄子
⑤董仲舒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6.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倡节俭,主张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该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7. 我们要研究老子的思想,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道德经》
B.《诗经》
C.《春秋》
D.《论语》
8.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
9. 上古三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代。
10. (1)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
(2)________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11.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这种政治制度是________。
12. 中国古代历史之最: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__。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3)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__。
(4)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_。
(5)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
13. 活动探究:
背景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1)步骤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他开创了________学派,核心思想是________,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他还是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请你用孔子的话语来劝诫一下以下同学:
①小明对很多问题不懂装懂。
②小文学习时不爱思考。
(2)步骤二:在历史留言板上,贴上下列四位人物,并写出它们代表的派别。
墨子:墨家;孟子:________ ;庄子:________;韩非:________。
(3)步骤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他们的政治主张
墨子:________;孟子:________;庄子:________;韩非:________。
14.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5.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者1:虽然连年战争,但“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仁义,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
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果像在陆地上行船,水中驾车一样治理国家,怎么能行呢?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1)材料一上述是四位学者的观点,请任选两位学者代表,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思想。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请列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主张。
(3)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你会如何治理国家?请简述。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思想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战国时期,伴随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变革,各家学说的发展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当时一些诸侯国变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材料三:从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搜寻到诸子百家思想的痕迹。比如以德治国、和谐社会、素质教育;依法治国、与时俱进;难得糊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团队精神……
(1)材料一中孔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是孔子哪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战国时秦国利用了哪家思想进行改革?其改革主要吸纳了哪一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卷十)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B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C
【考点】
《诗经》和“楚辞”
【解析】
本题考查屈原有关的节日。
【解答】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有《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屈原虽忠事楚国,但因楚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我国人民为纪念他,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3.
【答案】
C
【考点】
老子和孔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
【解答】
据材料可知,孔子“仁”思想对实施以德治国、政府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等有
借鉴作用;“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今天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先进的思想有利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春秋晚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还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①儒家思想适用于所有时代表述过于绝对。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4.
【答案】
D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
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论辩,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之间的思想论争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同政治思想派别,是虚指,而不是指100位思想家。李四、王五表述错误,张三表述正确。
故选D。
5.
【答案】
A端午节留言7个字
【考点】
百家争鸣
老子和孔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学派的认识。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故选A。
6.
【答案】
B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墨家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倡节俭,反对强凌弱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