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擎⾬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赏与析 “荷尽已⽆擎⾬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宋代苏轼的《赠刘景⽂》荷尽已⽆擎⾬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
这⾸诗是诗⼈写赠给好友刘景⽂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与“犹有”形成强烈对⽐,突出菊花傲霜⽃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赠诗的⽬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这⼀点恰恰是其他季
节⽆法相⽐的。诗⼈这样写,是⽤来⽐喻⼈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成熟、⼤有作
为的黄⾦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好时光,乐观向上、努⼒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菲
薄。
苏轼的《赠刘景⽂》,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字涉及刘⽒本⼈的道德⽂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品格和
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年中最美好的风
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橘树和松柏⼀样,是最⾜以代表⼈的⾼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写秋景,⼤多⽓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
景象,显露了勃勃⽣机,给⼈以昂扬之感。因此宋⼈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部张⼗⼋员
外》诗中“最是⼀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诗意思颇同⽽词殊,皆曲
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开头却⾼度概
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了⼀幅深秋的画⾯?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年之中的最
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颂之,主要赞其“独⽴不迁”、“精⾊内⽩”、“秉德⽆私”、“⾏⽐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于⼀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的品格和秉性。
苏轼(1037-1101),北宋⽂学家、书画家、美⾷家。字⼦瞻,号东坡居⼠。汉族,四川⼈,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市郏县)。⼀⽣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诗⽂书画皆精。
其⽂汪洋恣肆,明⽩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诗清新豪健,善⽤夸张、⽐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派,对后世有巨⼤影响,与⾟弃疾
并称苏⾟;书法擅长⾏书、楷书,能⾃创新意,⽤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这是苏轼的⼀⾸诗歌当中的⼀句,表达的是对菊花凌霜傲雪的⽃争精神的赞颂,详解如
下:
⼀、原诗如下:
赠刘景⽂ / 冬景
作者:苏轼 (宋代)
荷尽已⽆擎⾬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如下:
荷花凋谢,连⼀把遮⾬的伞似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也已经枯萎,但是它那傲霜挺拔的菊枝
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别以为⼀年的好景将要结束,你得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三、关键两句赏析:
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年中最好的景致,诗⼈先⽤⾼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了;独⽴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却亦枝⽆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风傲霜,依然劲节。⾃然界千姿万态,⼀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有异。这⾥,诗⼈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诗⼈的⾼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擎⾬⽆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
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把握事物本质的能⼒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相对,内容相连,是
谓“流⽔对”。“已⽆”、“犹有”,⼀⽓呵成,写出⼆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机盎然的初冬骄⼦──橙和橘。⾄此,诗⼈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们:请记住,⼀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直是诗⼈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有岁寒⼼”的坚贞节操,岂⽌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要对它特别垂青!
这⾸诗写的是初冬的景⾊。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傲霜枝”作⽐,意在歌颂刘景⽂孤⾼傲世的⾼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借⽤它⽐喻坚贞不屈的⼈。
荷花凋谢连那擎⾬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霜。
这是北宋⽂学家苏轼创作的⼀⾸七⾔绝句《赠刘景⽂》中的前两句。全诗如下:
《赠刘景⽂》
荷尽已⽆擎⾬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诗的⼤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霜。⼀年中最好的景致你⼀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黄、橘⼦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的⼀⾸勉励诗。此诗前半⾸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节,后半⾸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的劝勉和⽀持,托物⾔志,意境⾼远。
苏轼(1037—1101年),字⼦瞻,号东坡居⼠,宋代重要的⽂学家,唐宋⼋⼤家之⼀,宋代⽂学最⾼成就的代表。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市)⼈。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其⽂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阔,清新雄健,善⽤夸张⽐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派,与⾟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在这晚秋冬初、寒意渐浓的季节,此时花⽊凋零、落叶纷纷,只有菊花独⾃傲寒绽放。那浴寒重⽣的菊花,有⼀种刚劲,洒脱,坚韧,不屈的豪⽓,经霜⽽不⽓馁,傲然于枝头。她不惧风寒,凌霜不凋,⽓韵⾼雅,洁美孤芳为⼈们带来⽚⽚绿意和阵阵清⾹。
长忆故园秋⾊好,满篱霜菊炫宫黄。⽆聊却向横江畔,笑倚西风觅暗⾹。
霜后黄花尚⾃开。⽼年情绪为何哉。
西湖烟尽⽔溶溶。⼀笑与谁同。多谢湖边霜菊,伴⼈三见秋风。
初寒⽰便成寒⾊,好似春时天⽓阴。⼿把菊花⽆⼀语,临风时嗅傲霜⼼。
人这一生啊就一堆堆坎坷是什么歌满园佳菊郁⾦黄,寿质清癯独傲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