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公寓
老公寓的前世今生 领略旧上海风情画卷
河滨大楼
已有70年历史,但是许多建筑细节仍保持原来的风貌。直到今天还有住户使用当年带烤箱的煤气灶,当年铸铁浴缸和抽水马桶。不得不让人叹服当年的建造水平和质量。就算现在没有亚洲第一,担当几个“上海之最”绰绰有余。
  由薛顺生和娄承浩编著的《老上海经典公寓》描绘和记录下这个城市里老公寓的地图。如同为读者展开一幅老上海的风情画卷。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书中所提,做一次纸上漫游。领略这份特殊的风情,享受沉浸其中的快乐。
  上海的老公寓是这个城市里传奇的一部分。中国的传统住宅一向以气势磅礴的铺开面积为尊,脚踏土地才能让国民们有切切实实的安全感。而在这个国家最早向世界打开窗户的城市里,人们终于开始想要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向天空敞开了怀抱。不再畏惧高度,在越往上面的地方,寻新的生存空间。那一幢幢现在看起来并不高大的楼房,却是当时最惹眼的高楼,跳动的是这个城市最前沿的脉搏。
  上海老公寓是美丽的,它的美丽并不妖娆,更不华贵。在抛弃了繁复的装饰线脚之后。建筑整体简洁的线条与利用阳台和平面凹凸形成立面的丰富层次有着当代的建筑都难以企及的美感,让岁月留在它们身上的沧桑也变成了另一种美丽。真正静下心来欣赏的人,仿佛能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想象当时的风情。站在老公寓的阳台上,从下眺望,是不是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你在看着楼下的风景时,楼下的风景也在看你。或大气或小巧,或朴素或精美,出的阳台从来是建筑的点睛之笔。在装点建筑的同时也在装点生活,只可惜现在越来越潦草的阳台只能让人们感怀当初的美好。
  上海老公寓还是奢华的。它的奢华不是指那些豪华的装潢,而是对空间的利用。一般别墅里才会有的内走廊,从走廊的开头到尽头,排列着一个个房间的门。对现在的设计师来说,走廊的存在是对空间的巨大浪费,简直是犯罪。但是当时就是可以如此华丽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是对私密性最大的保护,整个空间都会变得很安静。除此之外,就是备餐间的设计,何谓备餐间,其实就是设在厨房和饭厅当中的房间。恐怕现在的最豪华的住所也很难到这样的设计空间。饭菜做完,端出即可,还要特意安排地方放菜,摆放造型和准备上菜。当代人简直难以置信。如果一定要解释成当时人喜欢的派头,窃以为解释成一种对生活态度更恰当。还有日光室、壁橱、壁炉等等,这些老东西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愈加珍贵
了。而最令人感怀的是那些老公寓所传递的那些关于如何认真优雅生活的态度已经离现代城市人越来越远了。
                          河滨大楼 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
  苏州河四川路桥西北侧,有一排壮观的建筑,虽然略显陈旧,但是依然夺人眼球。这就是当年被称为“亚洲第一公寓”的河滨大楼。
  大楼占地面积为7000m2。建筑总面积达到54000m2,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居室194套。底层庭院还有一座水深2.1m2的游泳池。整个大楼可入住900户,约2000人。除了令人咋舌的体积外,这幢大楼妙就妙在,它主立面临苏州河,可以称得上最早的利用水景概念的前卫设计。当时的苏州河没有污染,在外白渡桥西侧还有划船总会,在四川路桥边辟有河滨公园。苏州河边有水有桥有绿荫,把环境和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天衣无缝。建筑师更因地制宜将建筑平面作成了“S”型。不仅容积率高,建筑通风朝向都很好。这种形状的建筑平面在上海也是绝无仅有。有这么多独一无二,想不是第一也难了。
                      自由公寓 小巧雅致的袖珍公寓
  自由公寓1937年建成,高九层。与上海众多公寓建筑相比,自由公寓可谓袖珍。占地仅仅1220m2,高9层。是少见的不临街公寓,闹中取静,幽静雅致。
  公寓规模虽然小,但是建筑师仍然精心设计了每个细节。比如公寓的前部是大片的绿地,后部是汽车停放区域。建筑平面为四开间点式,底层南入口由通道引入,设三个踏步进入电梯厅,电梯门被安排在公寓入口的背后,为了避免电梯等候区与进入门厅的人流相撞而形成拥挤的情况。公寓入口通道两侧安置了两个朝南一室户,朝北布置了一间锅炉室,一间公寓管理房。建筑面积被充分的利用起来。
  标准层设两个三室户。从大客厅,大卧室,大卫生间到日光室一应俱全。北边两翼设小楼梯,供佣人进出,紧急时作为消防楼梯。
  建筑外表风格现代,简洁雅致,外墙镶嵌和褐面砖,在中央和转角阳台以及客厅窗框处用淡调,打破深沉闷感觉。在建筑立面顶部利用跌落处理法,丰富建筑整体立面。本来由犹太人建造的公寓在二战时落入了德国人的手里。现在,还经常有德国人来此寻亲念旧。
                          凯文公寓 欧洲风情再现
  衡山路525号的凯文公寓,始建于1933年,由法国人建造。当时叫做开文公寓。解放后边改建成运动员宿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全上海最早被改建成的酒店式公寓。比如加建了电梯,还在楼房对面设了健身房和淋浴间等等。虽然房子的结构有所破坏,但是大概的轮廓基本上还保持着。标准层的格局基本是这样,从电梯为中,两边各有一条小走廊,每条小走廊上分布左右和前部三扇门,即是三间套房。房间里视野开阔,采光很好。就是因为装修年代比较早的关系,里面的家具略显式样陈旧。最近凯文酒店正准备停业装潢,旧貌换新颜的凯文值得期待。
  说到凯文公寓,就不能不提到它楼下那家凯文咖啡馆。是市内少见的露天转角式样,堪称全城最火暴的咖啡馆之一。店面不大但风情万种,充满了浓郁的欧陆街头风情。周末的Brunch堪称地道,自制的“凯文咖啡”颇具特。常见老外们在这里聚会闲聊,配上衡山路独有的法国梧桐风景。恍惚之间以为真的是在法国街头喝咖啡。咖啡馆旁还有一家百合书屋,也是小资钟爱的类型。在书香和咖啡香熏陶下,凯文公寓的香艳程度也立马三级跳了。
                    西湖公寓 名字最传统的摩登公寓
  西湖公寓建于1928年,原名华盛顿公寓,如何改名,为何改名不得而知。但是这幢有着最传统中国味道名字的公寓,可以算是当时概念最超前的公寓了。
  初建时,公寓为9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公寓。标准层有三个单元拼接而成,每个单元都设有主楼梯和辅楼梯。除了楼梯外,还设电梯一部。是上海公寓建筑中最早使用电梯的公寓之一。在那个很多人家还把电灯当作稀罕物的时代,用电梯实在是太时髦的事情。而且该公寓完全摒弃了当时在上海流行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接受了西方现代建筑的历年,十分简洁。外墙为黄水泥拉毛,但是出入口门框及上方的窗肚墙上特意作装饰艺术风格的处理,图案用白水泥制作,有很强的抽象派风格。
  西湖公寓的装饰艺术风格,是当时世界最流行的。可见当时上海的建筑十分紧跟世界的建筑思潮。
  上海城市历史专家薛理勇谈起老公寓时认为:上海公寓的出现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体现。当时上海经济兴盛程度空前,外来流动人口相当多,其中有农村到城市来打工的劳动力,有国外冒险家和投资者,有全国各地涌来的各种人才。人口剧增,土地资源紧缺,也不得不让居民改变传统居住的观念。当时在国外公寓住房的概念已经发展完善,成
为改变住房条件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公寓房分很多种,最上档次的公寓应该就是现在的锦江饭店和衡山宾馆。除了以上两幢顶级公寓之外,上海著名的老公寓还有毕卡地公寓,诺曼底公寓,盖朱康公寓等。当时住在这种公寓里,就是有身价的表示。后来许多保留完好的大楼,都被改建成宾馆,酒店,大使馆等。
  最普通的应该就是教会的青年会公寓。专门解决外地到上海,无经济基础年轻人的住房问题。这些年轻人很多是逃婚或者逃学来到上海。这样的公寓结构都比较简朴,价格相对便宜。
  公寓的概念介与民宅和旅社之间。最早入住公寓的是要暂住上海一段时间的外国人,因为比起酒店,公寓更舒适也更便宜。逐渐上海人也开始接受公寓这一当时很前卫的住房概念。从社会名流开始,上海的中产阶级也开始搬了进去。
  老上海的公寓一般配套设施齐全。从大堂,公共电梯,公共楼梯,消防通道(这一般作为佣人通道),垃圾管道,锅炉间到地下车库一应俱全。高级的公寓每个层面都有服务生,
还有固定的大厅可以用做开舞会,晚宴,举行派对等等。更有开阔的公共空间和宽敞的走道。
  公寓房间一般都很开阔,层高超过三米,开间阔5米以上甚至六米。就算在高楼之上也不会感到压抑,大的套间的面积甚至可以达到300平方米,这基本上等同于别墅的面积了。
  现在的老公寓除了保存完好的,被列入保护建筑名单上的,大多数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和保养,其实是相当可惜的事情。在动乱时期,很多老公寓的外表已经被破坏,内在也被72家房客的勾心斗角弄得支离破碎。更多的是在城市改造的进程中灰飞湮灭,为马路的拓宽和新楼的建造让道。每一栋老公寓都记载了一段历史,消失的那些也只有让那些如烟的岁月来铭记了。
                              集雅公寓 大师的杰作
  集雅公寓原名惠斯乐公寓,1942年建成。当时设计按照业主的要求,专供简单家庭和单身独居住户,类似今天的酒店式公寓。
  建筑平面根据不规则地形设计成“T”字型,恰到好处留出进出口车道。公寓中间单元为七
迷你世界别墅内部装饰
层,东西尽端单元为四层,各有专门出入口。中间单元除设门厅及电梯厅外,设两个四室户和六个一室半户,采用套间和凹室布置形式,突出起居室活动空间,开间达到5m,相当宽敞。每户都有阳台,卧室均设壁橱。公寓设备齐全但精简,垃圾管道设在楼梯半平台处,隐蔽且使用方便。楼层立面明朗简洁,中部垂直的水泥装饰线与黄外墙搭配,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出体现。
  公寓虽然并不起眼,但是来头不小。是我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继1941年完成美琪大戏院后的第一个项目。这个时期,范文照游遍欧洲列国,悟出不少心得,比如:“一座房屋应该从内部做到外部来,切不可从外部做到内部去”,“首先科学化而后美术化”,倡导“全然推新”等思路,其设计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仔细品位之间,一定能感受到大师的非同一般。
                            高安公寓 弧形的美丽
  高安公寓原名阿麦仑公寓,建于1941年,六层混合结构。因为地皮在路口,建筑师因地制宜将平面设计成弧形,反而成了这幢公寓最大的特。弧形设计平面,正立面宽,背立面小,有利于居室获得良好的条件,公寓各居室面积大,采光通风好。底层是门厅,汽车
宿舍和司机宿舍,二到四层均设一个两室户和一个三室户。五六层为跃层户,超大型的房间、阳台和露台尽显非凡气派。六层的扇型大房间和弧型楼梯、圆形小房间组合在一起相应成趣,尽显曲线魅力。
  独有的敞开式弧型大阳台,近270度的视野范围。建筑立面配合弧形平面,以黄面砖饰面,辅以白花台、窗套和挑檐线条,呈现明快,流畅的现代建筑风格。门厅有两层高的门框,压抑感降低到最低。还结合地形,设计成三角形平面。地坪用米黄的水磨石,沉静大气,上面镶嵌A、L两个字母,据说与建筑师夫人的名字有关。说不定里面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