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课题
测量降水量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高,教师需加强指导。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重点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PPT)同学们,看这三张图片,分别是什么天气现象?
这三种都属于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而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
当阳光直射土壤时,土壤中的水分就会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又会形成水滴,水滴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水底多到空气没有办法承受时,就会掉落下来,也就形成了降雨。
下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只能大概知道雨下的大小,要想确切的知道雨下的多大,我们怎样测量呢?
一起走进《测量降雨量》这一课。
下雨、下雪和下冰雹
掌握降水有哪些形式。降雨量怎么测量的
掌握降雨的形成
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测量降雨量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认识雨量器
降雨的类型很多,有毛毛细雨,有倾盆大雨。我们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然后测量。到底下了多少雨?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使用雨量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常用的雨量器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是一个不漏水的铁桶。内筒上部呈漏斗状,用来收集雨水,外筒外面有刻度。
下雨时把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保持水平。雨停之后,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雨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雨量器的外表是一个普通的圆柱形的金属筒,筒口
离地面70厘米,分上下两节,上面一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下面一节是一个圆柱形的筒,圆筒里放着一个储水的瓶子,漏斗正好插在这个储水瓶里。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质的雨量杯内,读出降雨量
毫米数。
二、制作简易雨量器
播放视频《制作简易雨量器》
制作材料:直筒透明杯、刻度条、剪刀、透明胶带
制作步骤:
(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2)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注意从底部贴起(以毫米为单位);
(3)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
(4)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制作原理:
直筒杯子起到了收集雨水的作用;
刻度条起到了计量的作用。
制作须知:
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地面对齐。
想一想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可以吗?
你知道怎么测量降水量吗?
三、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播放视频《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实验材料:自制雨量器、喷壶、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进行分组,每组5~6人,每组一个雨量器。
(2)各组将制作的雨量器带到室外,安置在相
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3)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雨量器分布的多少,
不同地方的降雨量应有所不同,便于后期的数据
对比。
(5)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之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降雨量(毫米)
12
10
7
实验分析:
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实验结论: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刚才的实验,我们测出了降雨量,你知道怎样判断小雨、中雨、大雨吗?
根据什么判断下雨的等级呢?
四、确定降水等级
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就可以确定下雨的等级了。
降水量等级表:
查询当地气象台关于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报告,并和我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展示PPT课件(降水量柱状图)
你能根据柱状图说出降水的等级吗?
五、交流研讨
1.研讨一: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
(1)自制雨量器时,要将刻度条的零刻度线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2)测降雨量时的注意事项:
① 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② 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 下雨时把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雨停之后,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雨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
所以测量雪的降水量跟测量降雨量的步骤是相同的,不同的就是需要等雪融化成水之后再测量。
发生降雪时,须将雨量器的承雨器换成承雪口,取走储水器(直接用雨量器外筒接收降雪)。
观测时将接收的固体降水取回室内,待融化后量取。
降雪量名称
24小时降雪量(毫米)
零星小雪
<0.1
小雪
0.1~2.4
小雪-中雪
1.3~3.7
中雪
2.5~4.9
中雪-大雪
3.8~7.4
大雪
5.0~9.9
大雪-暴雪
7.5~14.9
暴雪
>10
六、课后拓展:确定十天的降水等级
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等级,并绘制降雨量柱状图。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数据。
根据记录数据绘制柱状图:
通过上面绘制的柱状图,结合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可以得出:
学习雨量器的原理
观看视频
准备制作材料并根据操作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
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观看视频
准备制作材料并完成测量降雨量的实验。
记录数据
学生猜测:有等级标准
对测量结果与等级表对照确定下雨的等级
学生分析柱状图与等级表对照,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制作经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学生根据经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掌握雨量器的原理
通过观看视频能清晰了解简易雨量器的制作。
掌握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思考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通过观看视频,对测量的操作步骤更加熟悉。
让学生分组拿着做好的雨量器测量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需要练习并掌握雨量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利用统计图表,比较、分析结果。
掌握如何判断下雨的等级
对自制雨量器的内容复习回顾。
掌握如何判断下雪的等级
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对天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期的观察与连续的记录基础之上的。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雨情况。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多少;认识了雨量器;动手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知道了如何确定降水以及降雪量的等级。
总结课堂
板书
测量降水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    单位:毫米
一、制作雨量器
二、测量降水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容易将降水和降雨混淆,要强调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制作雨量器时,器材的选择必须上下口径一致,学生一般没有这种玻璃杯,可以用近似圆柱的饮料瓶代替,下部如果不平整可以先加入适当的水使其平整,将“0”刻度线提高。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杯子的口径对降水量的测量没有影响。降雨量的六个等级学生一般很难记住,需要在课堂上反复提醒记忆,在课堂中也应强调毫米和毫升的区别,以免学生混淆。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习题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布置
培养动手查阅、自主学习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