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设立县级市标准和新老设市标准对比
中国最新设立县级市标准和新老设市标准对比

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50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标准,可撤县设市:

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总人口不低于12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10万人。全县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地60%

2、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60亿元,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8000元;财政收入不少于3亿元,或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600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经重达到75%以上。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包括道路建设、地名标志、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5%,有较好的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率不低于35%,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5平方米(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5%)。


4、全县乡镇总数中的镇的数量不低于60%

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00人至350人的县,达到下列标准,可撤县设市:

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总人口不低于10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8万人。全县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55%

2、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40亿元,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6000元;财政收入不少于2亿元,或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500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包括道路建设、地名标志、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有较好的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0平方国庆节调休
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0%)。

4、全县乡镇总数中镇的数量不低于60%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李渊100人以下的县,达到下列标准,可撤县设市:

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总人口不低于8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6万人。全县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50%

2、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20亿元,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5000元;财政收入不少于1.5亿元,或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400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包括道路建设、地名标志、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
不低于90%,有较好的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0%)。

4、全县乡镇总数中镇的数量不低于50%

四、中、西部地区设市标准下浮一挡,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50人以上的县达到第二档标准,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00人至350人的县达到第三档标准,可撤县设市。

五、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具有重要地位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镇,根据行政管理合理布局的需要,经论证确有必要并达到下列标准时,可撤镇设市:

1、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0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8万人。全镇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80%

2、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2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9000元;财政收入不少于1
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500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包括道路建设、地名标志、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中国明星国籍一览表90%,有较了的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0%)。

撤镇设市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高速其辖区范围,以保证新设市的长远发展。同时,在机构设置上,应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其机构、编制数量应适当少于撤县所设市的机构、编制数量。

六、特殊地方设市标准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县,撤县设市时,可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100人以下的县的设市标准执行。

2、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镇,撤镇设市时,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6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5万人;全镇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少于50%。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5000元,财政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500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65%以上;

3、沿海、沿江、沿边境重要的港口和贸易口岸,以及国家重点骨干工程所在地,撤县设市时,人口指标可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00人以下的县的设市标准执行,经济和其他指标可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00人至350人的县的设市标准执行。

4、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设市条件。旗、自治旗、自治县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设市时,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国家或省(自治区)确定予以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不得设市。县级市不设区和区公所,撤县设市后,原由县管辖的乡
镇,由市管辖。

七、新设市要符合本省(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制定的设市预测与规划的要求,符合城市空间布局的要求,具有法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具备良好的区位、水资源、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其环境影响评价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已编制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体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八、市的设立及其行政区划调整和变更,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九、本标准中的经济指标,将根据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十、本标准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来源:浚县民政网 www.xunxianminz.e392/ReadNews.asp?NewsID=325

-------------------------------------------------------------
相关链接(一):民政部提新设市标准 行政区划趋省县乡三级制

凤凰卫视2004918日消息 国家民政部经过四、五次改稿,已经制定了新的设市标准并上报国务院。该标准的制定酝酿了大概有六、七年时间,标准主要突出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等三大指标,并更加侧重诸如城市污水排放等有关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香港大公报报道,目前实施的设市标准是一九九三年出台的,诸如经济等指标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并制约了县市经济的发展。如果新标准得到批准实施,中国城市协会和上海社科院专家预测,已经冻结的「县改市」有望得到再次实施,而目前把县及县级市并入大城市辖属区的趋势将受遏制。比较混乱的县市行政区划将得到比较好的规范。

学者并提议,对于城市应按规模大小,分设「都市省」、「都市县」和「市」,使之与「省、县、乡」的行政区划相对应,从而实现「城乡分立,城乡分治」。

逐步削地级市权限

有权威人士批评说,现在火热进行的县及县级市改为大城市下辖区的做法,「是在为城市剥夺农村提供条件」。该人士展望我国将来行政区划改革时表示,制定新的设市标准,再加上近几年来的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份对部分县市实施的「强县扩权」政策,可以为逐渐削减地级市的权限,实现「省、县、乡三级制」做准备。
重划省区这样的重大改革,涉及到权力和资源等再分配的问题,并需要的相关条款,「牵一发而动全身」。学者预料,国家会非常谨慎对待重划省区问题,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更会慎重。所以估计重划省区这样的重大改革和大规模的调整短期内不可能实施,目前的行政区划改革将主要是在省区内进行。
对于目前行政区划的级别层次过多,造成行政成本过高、行政效率低下、地方保护及本位主义等问题,来此间参加「长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论坛」的专家也发出了强烈的批评声音,
及提出自己对行政区划改革的设想。

划小省区省直辖县返利网是如何返利的

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行政区域与地名学会副会长浦善新在论坛上提出了自己对我国未来行政改革的设想。浦善新曾参与设置海南省和重庆直辖市及其内部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论证、起草,草拟以国务院名义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相关议案及其说明;拟定行政区划战略研究课题系统,起草《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及其附件等工作。他的设想是:

一、依据行政区划总体改革目标,适当划小省区,扩大直辖市范围,实行省县乡三级制;

二、取消直辖市、自治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五十且至少有一个三百万人以上超级城市的省可改为都市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置自治省;

三、撤销地区和自治州,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相应的自治县,取消市领导县体制,由省级政区直接管辖县级政区;

四、以现有的市、县为基础,综合考虑人口与面积规模,合并规模过小的市县、切块分设的市县,原则上恢复近几年改为市辖区的市县(无锡与锡山、苏州与吴县、常州与武进、衢州与衢县等原属一个县级政区的除外),在此基础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百分之六十且至少有一个五十万人以上大城市的县可改为都市县;

五、对现有的乡、镇进一步适当合并,总人口五万人以上、其中城市人口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乡级政区可改为市,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民族乡。

六、条件成熟时取消除市以外的乡一级政府,将乡(民族乡)政府改为乡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按照上述改革设想,中国的地方行政体系为省(都市省、自治省、特别行政区)猁猁县(
都市县、自治县)猁猁市(乡、民族乡),其中城市行政区划系列为都市省猁猁都市县猁猁市。这一新的设市模式借鉴了西方国家行政区划的成功经验,城市型行政区层次清晰、等级分明,解决了「市」作为行政区通名交叉、重?、模糊不清的问题,与现行的设市模式比较,既可以克服传统切块设市的旧弊端,又解决了整县改市出现的新问题,既保留了非县城切块设市和整县改市的优点,又弥补了它们的不足,是更高层次上的城乡分立体制,符合城乡分治的客观要求,在基层由市负责城市事务,由县负责协调整个县域的事务,在高一级层次由都市县负责城市事务,由省负责协调整个省域的事务。

中国小城镇发展研究院凌岩研究员认为,地级市权限过多过大,束缚了县市级政府的主动性和开创性。他认为目前实施的「强县扩权」,第一步是削减地级市的权限,将计划报批、项目申办、用地管理等十多项权限回归县市。下一步将使县市政府与地级市脱勾。那时,县级行政职能将直接归省里领导和管理,而地级市只负责经营管理好所在的那个中等城市或大城市。

相关链接(二):国发[1993]38酱香型白酒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试行。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当调整设市标准,对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认真总结设市工作的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中小城市。已经设市和拟设市的地方,都要十分重视农村工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以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新的设市标准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国务院1993517



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

国务院:

现行设市标准,是一九八六年经国务院批准试行的。从试行的情况看现行设市标准贯彻了改革精神,方向是正确的。执行这一标准,使设市标准走出了新的路子,基本适应了今年来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六年多来,我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按照现行设市标准,积极而稳妥地新设了一批市的建制,加快了这些地方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具有中国特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城市总体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现行设市标准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主要是:有的指标统计难度较大,且难以核实;一些设市时需要考察的重要条件在现行标准中尚未体现;有些指标还不尽科学合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标准中反映不充分。没有规定设置地级市的标准等。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设市标准,我部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即着手设市标准的调整和修改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修改稿的基础上,又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
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有关科研单位的意见。八五计划公布后,又按八五计划中关于城市发展要坚持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有计划地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并使之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精神,作了相应的修改。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建议对一九八六年国务院批准试行的设市标准作以下调整:

一、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一)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   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常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的人员,下同)不低于十二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十五万。

2.   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十五亿元(经济指标均以一九九年不便价格为准,按年度计算,下同),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十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的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一百元,总收入不少于六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   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6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二)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至四百人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   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十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七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十二万。

2.   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十二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八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
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八十元,总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   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5%,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三)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以下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   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六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0%,并不少于十万。

2.   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60%,并不低于八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六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六十元,总收入不少于四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指出任务。

韩国电影寄生虫结局没看懂3.   城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5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0%,有
较好的排水系统。

(四)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设市时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1.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

2.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超过四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二十五亿元,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超过一亿元,上解指出超过50%,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县。

3.   沿海、沿江、沿边境重要的港口和贸易口岸,以及国家重点骨干工程所在地。

4.   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

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地方设市时,州(盟、县)驻地镇非农业人口不低于六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四万。


(五)   少数经济发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如确有必要,可撤镇设市。设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十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五百元,上解支出不低于财政收入60%,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高于90%

(六)   国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确定予以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财政补贴县原则上不设市。

(七)   设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体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质、地理环境条件。

(八)   县级市不设区和区公所,设市撤县后,原由县管辖的乡、镇,由市管辖。

二、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二十五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

产业的人口二十万以上;工农业总产值三十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二十五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二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级为地级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