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核事故对灾后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医学心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国内外核事故对灾后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医学心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1],探讨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和预防中的作用。不仅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在灾后公众健康问题中显得更为重要。核事故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其引起的核辐射、核污染以及放射性尘埃令人 更 为 恐 慌。Becker[2]研究表明,在各种灾害中核辐射最令人畏惧。因此核事故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最为显着。尽管核事故少有发生,但其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造成公众的辐射暴露。众所周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已经远超事故本身引起的灾害。其他的科技灾难带来公众健康影响与核事故也极为类似。现通过分析国内外核事故对灾后健康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核事故应急的效率。

     

      1 核事故与公众健康 国外有名医学院


      人类掌握原子能利用以来,曾多次遇到核危机和灾难性核事故。二战时期的广岛、长崎核弹 给两座城市带来的灾难至今还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危机给周围居民带来长期的心理影响,紧张相关的高血压、心血管系统变化等各种症状在事故当年三里岛附近居民流行病调查中有显着表现,甚至在 5 年后,都有许多亚临床慢性紧张综合征的报道,其中 倾向的症状最为明显[3]。1986 年 4 月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造成32 名工人和救灾人员当场 ,绿和平组织认为该事故导致近 10 万人直接或间接 ,数百万人长期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响,超过三里岛核电站事故65 000 倍的核污染给方圆 6 万平方千米带来长期的公众健康影响。儿童甲状腺癌激增[4],白血病、淋巴瘤发病率增加[5]等各种辐射相关疾病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事故也给当地公众带来更为深远的心理影响,在事故 4 年后的调查中发现,5% 的成年人观察到明显的心血管系统改变,50%
的人抱怨有胸痛症状,一半以上的成年人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正遭受辐射相关疾病,核电站废物清理人员出现工作变动频繁、孤僻、家庭不稳定、离婚、酗酒等精神压力相关的心理学改变[6]。近期的日本福岛核危机已经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短期内的放射病爆发和长期的癌症发病率增加以及今后长时间的公众心理健康影响难以估量[7]。


      我国没有发生过引发公众恐慌的核事故灾难,除了试爆工作人员遭受核辐射 相对较为严重,其他一些均为小范围影响的事故。例如,2007 年4 月份的天津大港油田钻井平台放射源暴露 造成 81 人受照剂量在 1 mSv 以下的核事故, 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作为国家放射病救治第一临床部参与救援,事故伤员涉及较多但剂量较小,没有形成辐射损伤; 尽管如此,当事人及家属存在普遍的恐慌心理,受照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造成社会心理影响较大。不管是直接的核辐射危害还是广泛的社会心理学效应都需要规范科学的核应急方案和公共教育政策。


      2 核事故与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反映了心理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在突发性核事故引发的社会心理变化给公众带来许有临床表现的灾后综合征等健康问题。亚临床的慢性紧张综合征、机制未明确的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都在事故后公众健康中产生长远的影响。


      核事故最初引发的社会心理反应就是恐慌。产生恐慌的因素很多: 对核辐射相关知识的缺乏; 缺乏自信的逃离引发体效应; 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对广岛、长崎 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印象; 信息传播速度快而相关专家没有统一的指导意见; 政府报道信息的不透明; 媒体过多的报道; 对污染地区人和物的歧视排斥等[8]。恐慌、挫败、绝望等心理行为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进而表现为临床的各种全身不适症状。长期精神紧张还会 发各种疾病和行为失控。



      医学心理学的身体和心理表现是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各种全身不适等紧张相关症状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公众往往会出现自己是否遭受核辐射危害的担心,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这种心理和身体的相互影响是长久的,例如,在 25 年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回顾调查表明公众心理健康问题仍面临挑战[9]。做好公众教育和应急政策,才能减少事故后的公众心理健康影响和救援压力。


      3 核事故医学心理学与应急政策制定


      3. 1 核辐射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公共核辐射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公众在核事故应急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能减少社会心理恐慌,降低灾后公众心理健康问题。在突发事故中的第一救援者并非政府救援,往往是受害者相互救援起主导作用,正确核安全常识能够提高灾区自救效率和能力,减少对和污染地区人或物的恐惧排斥。旅馆拒
绝污染区逃出人投宿和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拒绝运载污染区的受害者等现象在 1987 年巴西的放射性污染事故、1986 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99 年的日本核事故等中都有报道[9]。信息的不透明和公众核辐射相关知识的匮乏加大了核事故中的地区 。因此,核辐射相关知识的公众教育和核事故安全自救培训是政府进行核应急的基本政策之一,这也是保障其他核事故应急程序的有效执行的基本条件。


      3. 2 心理疏导配合医疗救援 心理救援和医疗救援在核事故应急中同样重要,不仅是核污染地区受害者,还有作为主动接受污染的一线救援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对医学应急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专门的心理医师的心理咨询或疏导可以预防短期的社会心理恐慌效应,同时也能有效控制公众长期的焦虑、烦躁、全身不适等紧张相关的灾后综合征。


      3. 3 完善核事故应急程序 完善的核事故应急程序可以减少核危机给公众带来的医学心理学影响。



      完善的应急程序包括专家的统一指导意见、媒体适度正确的报道、成熟的救援经验准则、快速高效的救援方案。首先,核事故救援涉及核物理、辐射防护、放射医学、救援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媒体引导的专家意见对公众救援行为和事故应急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但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共同研讨之前给出的意见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引导,导致专家意见的不统一,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例如,福岛核事故后的碘盐抢购 就是公众核辐射知识的匮乏和专家错误的指导建议引起的。其次,现代社会的信息多元化,高速的信息传递给媒体的信息传播也带来一定的隐患: 过多的关于破坏、 等报道引起社会心理的低落、担忧和恐慌,加剧了公众的恐惧心理。


      最后,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顺畅的工作衔接、医学救援和心理救援的联动效率是确保救援方案高效执行的客观条件[10]。



      考虑到医学心理学作用和社会心理学影响,公共救援策略至少应该包括三个阶段: 紧急响应期、早期应急期和恢复期。


      紧急响应期( 事故发生后 48 h 内) : 策划启动紧急救援方案; 指导公众进行核安全防护; 劝阻人的危险行为; 安顿幸存者; 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 受害人的医疗分类; 组织公众自救; 救援人员的医学和心理援助( 职业安全的防护) 。


      早期应急期( 48 h 至 1 个月) : 保证公众信息畅通和政府工作的透明; 听取公众的质疑和反馈意见;继续提供医学和心理援助; 帮助家庭重聚; 重建地区管理秩序; 关注灾后心理病变。


      恢复期( 1 个月至1 年) : 主要解决公众心理健康和医学心理学影响形成的灾后压力综合征。突发灾难中多数人能投入自发救援和自救工作,但在早期救援结束后却陷入各种精神或心理疾病中,表现为精神的突发失常、情绪紊乱、全身不适、高血压、士气低落、各种压力引起的疾病困扰、失眠、孤僻内向,其主要原因是灾难场景的记忆、亲人的逝去、自身的伤残、经济的损失、家乡的迁移、责任过失引起的自责等[11]。多数受灾者会把心理影响反映给提供他第一救援的救援人员,医学和心理后期援助应结合灾后人的社会关系进行[12]。同时,心理干预也需注意受害者隐私的保护以避免引起相反的效果[13]。其次,对于生活信心的恢复,媒体应给予更多的重建家园和患者救治的信息传播,组织悼念的仪式和典礼可以更大程度地释放对失去亲人的回忆和痛苦压力。


      4 小 结


      核事故对公众医学心理学的影响对核事故应急政策方案的制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医学
心理学影响给事故地区公众造成短期和长期的身体和心理影响,遵循核事故医学心理学经验准则的救治方案具有可行性、高效性,能获得较好的后期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