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交界性肿瘤52例临床分析
【摘要】 为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征和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52例BO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52例中病理类型为浆液性43例(82.69%),黏液性8例(15.38%);子宫内膜样肿瘤1例(1.92%);手术病理分期中Ⅰ期39例(75.00%),Ⅱ期6例(11.54%),Ⅲ期7例(13.46%),无Ⅳ期病例;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随访10年死亡4例,5年存活率98.08%,10年存活率92.31%。认为浆液性肿瘤所占比例高于其它病理类型;手术是BOT的主要方法,应力求将肿瘤完全切尽,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卵巢肿瘤;交界性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是一种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交界范畴内的一类肿瘤亚型,亦称低恶性潜能肿瘤(LMP)。1929年由Taylor首次提出,1971年被FIGO列入卵巢肿瘤分类,成为独立的临床和病理学类型。BOT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0%~20%,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与浸润性卵巢癌相比,更可能发生在绝经前妇女。国内外许多学者对BOT的病理学特性、名称、生物学行为以及方案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1]。本
文收集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997―2007年10年间收治的BOT患者共52例,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疾病预后和的分析与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宁夏区人民医院1997―2007年10年间收治的BOT患者共52例,均采取手术,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BOT。患者年龄最小14岁,最大71岁,平均39.70岁。其中病理类型浆液性43例(82.69%),黏液性8例(15.38%);子宫内膜样肿瘤1例(1.92%);年龄小于45岁者33例(63.46%),其中浆液性27例,黏液性6例;大于45岁者19例(36.54%),其中子宫内膜样肿瘤1例(48岁),浆液性15例,黏液性3例。未婚4例(7.69%),已婚48例(92.31%)。单侧肿瘤47例(90.34%),双侧肿瘤5例(9.62%)。
1.2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为腹胀、腹部包块及下腹痛。本组资料中17例(32.69%)无自觉症状,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出现下腹胀10例(19.23%);突发下腹剧烈疼痛3例(5.77%,后
经手术证实为肿瘤蒂扭转所致);9例(17.31%)因自己发现腹部包块就诊,5例(9.61%)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1例(1.92%)因出现压迫症状就诊;7例(13.46%)具有不规则腹痛,其中1例就诊时腹水症阳性。
1.3 B超检查
本组资料中17例(32.69%)无自觉症状,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B超提示肿瘤直径最小4cm,最大20cm,可为囊性或囊实性,亦可能提示为实性。
1.4 病理诊断
选取所有患者存档的病理切片,根据WHO关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标准[2-3],确诊为BOT。本组资料52例患者均为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其中浆液性肿瘤43例,占82.69%,黏液性肿瘤8例,占15.38%,子宫内膜样交界性肿瘤1例,占1.92%。
1.5 临床分期
按照手术记录,根据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1988年)卵巢癌分期诊断标准[4],对所有患者重新进行分期(表1),本组资料无Ⅳ期患者。表1 52例BOT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略)
1.6
采用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法。其中单纯肿瘤剥除术4例,患侧附件切除术8例,患侧附件切除及对侧卵巢肿瘤剥除术8例,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13例,卵巢癌根治术19例。所有病例术后均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CP方案,即环磷酰胺(CTX)600mg/m2,静注,顺铂(DDP)60~80mg/m2,腹腔注射。最多12个疗程,人均2.17个疗程。
1.7 随访
复习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始于患者术后出院,止于2006年12月31日。随访最长时间为10年,最短6个月。1例于术后3年因卵巢肿瘤复发死亡,5年存活率为98.08%,3例于术后5~10年因卵巢肿瘤复发导致的肠梗阻死亡,10年存活率为92.31%。
2 讨论
2.1 BOT的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较轻:BOT常见发病年龄为20~40岁,较卵巢癌患者明显提前,倾向于育龄妇女。根据本组资料,BO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在行盆腔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育龄妇女定期行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对于卵巢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2)临床诊断时期别较早:多数学者报道,此类患者确定诊断时Ⅰ期占50%~80%,Ⅱ期10%~30%,Ⅲ期5%~28%,无Ⅳ期患者[5],本组资料与文献报道相符,给早期、改善预后提供了有利的时机。(3)预后相对良好:BOT以局部扩散和盆腔腹膜种植为主,很少远处转移。Kurman[6]等统计发现,临床Ⅰ期生存率为99%,I期以上为92%,死亡原因主要为黏连性肠梗阻及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本组资料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4)易发生晚期复发和死亡。本组资料中死亡4例,其中有3例发生于术后5~10年,说明BOT于术后较长时间复发导致死亡,多为晚期复发,应加强晚期随访。
2.2 BOT的手术
手术是BOT的主要手段,目前认为Ⅰ、Ⅱ期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Ⅰa期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也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或患侧附件+对侧卵巢楔切术,也有行患侧囊肿剥出+对侧卵巢探查术者。Ⅲ、Ⅳ期患者主张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本组资料患者手术范
围视其年龄及临床期别而定,包括单纯肿瘤剥除、患侧附件切除、患侧附件切除及对侧卵巢肿瘤剥除术、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卵巢癌根治术。预后结果显示手术效果良好。
2.3 术后辅助化疗
CP方案是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公认化疗方案,同样也适用于BOT,一般认为BOT术后辅助4~6个疗程的化疗较为适宜。本组资料中,死亡4例,其中3例因经济原因未能完成化疗疗程,最终因肿瘤复发死亡。因此及时、规范的化疗对BOT的预后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国外有名医学院
2.4 预后
本组资料中患者5年存活率为98.08%,10年存活率为92.31%,说明BOT的临床效果好,预后良好,这是因为BOT无损毁性间质浸润,与同临床分期的卵巢癌相比预后好得多,有报道BOTⅠ期患者近期存活率极高,但仍有远期复发可能;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术后易近期死亡。我们仍建议对于BOT早期患者术后进行长期密切随访,故晚期患者的近期随访也尤为重要,特别是术后3年,死亡率较高。
参考文献
[1]钟传庆.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4):253.
[2]范郎娣.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4):579.
[3]孙维刚.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治进展及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4):581.
[4]Bell DA,Weinstock MA,Scully RE.Peritoneal implants of ovarian Serous borderline tumors[J].Histologic Features and prgnosis Cancer,1988,62:2212-2222.
[5]Zanetta G,Rota S,Chiar S,et al.Behavoir of borderline tumors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to persistence recurrence,and progression to invasion carcinoma:a progressive study[J].Clin Oncol,2001,19:2658-2664.
[6]Kurman RJ.Ovarian serous borderline tumor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emphasis on prognostic indicators[J].Hum Pathol,2000,31:539-557.
[6]Kurman RJ.Ovarian serous borderline tumor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emphasis on prognostic indicators[J].Hum Pathol,2000,31:539-55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