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出⼝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出⼝现状分析
1 中国汽车出⼝的发展
近15年来,中国汽车⼯业⾛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甚⾄在⼊世后,中国的汽车产业没有像原来认为的受到极⼤冲击,反⽽⾛上快速发展之路。1997年中国汽车产量仅为158万辆,出⼝约1.5万辆。到2012年,产量已经达到1927万辆,增长12倍;出⼝93万辆(1~11⽉),增长63倍,汽车产品已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进⼝到出⼝,从逆差到顺差,中国汽车正在⾛着许多中国⼯业品的⽼路,在“Made in China”这组魔⼒词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出⼝繁荣异常。汽车出⼝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量,成为实现中国贸易顺差的⽣⼒军。
但是,在世界主要汽车⽣产国中,德国汽车出⼝量占整个产量的75.9%,⽇本是50.3%,韩国是64.9%,中国2010年汽车出⼝⽐例为3.1%,2011提升⾄4.6%,但仍在很⼤程度上落后于其他国家,甚⾄⾦砖国家中的巴西和印度的汽车出⼝⽐例也远远⾼于中国,见图1。同时,这也说明中国汽车⾛出去的空间还很⼤。
图1 全球主要汽车⽣产国产量与出⼝⽐例
数据来源:OICA、中国汽车⼯业统计年鉴
从纵向看,在中国⼊世以前,中国汽车出⼝规模很⼩,⼊世后快速发展起来,到2011年达到约85万辆,到2012年前11个⽉已经超过93万辆,预计全年将超越100万辆的⽔平,见图2。中国汽车出⼝业务不仅有了长⾜的发展,并且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趋势。在2007年和2008年,不仅国内市场快速扩容,汽车进出⼝市场也令⼈惊喜,⽆论是进出⼝量还是进出⼝⾦额均再创新⾼。但是到了2009年,受到全球
⾦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车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整车出⼝数量同⽐⼏乎减少⼀半,除轿车之外的其他车型出⼝价格也出现回落。在2010年有所回升,但是也没有达到2008年的⽔平。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到2011年和2012年,中国汽车出⼝超过2008年的⽔平,创历史新⾼,但是出⼝结构性缺陷仍然存在,出⼝的车型仍以经济型为主。
图2 中国汽车出⼝量和⽐例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业统计年鉴
注:2012年为1~11⽉数据
就出⼝产地来看,据中国汽车⼯业协会统计,截⽌到2010年,我国汽车(含零部件)已经出⼝到210个国家和地区,整车出⼝涉及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但发展中国家占出⼝总量80%以上,其中,北⾮和中东地区⼜占据其中绝⼤部分份额。
2011年是国几车商务部⼀份数据显⽰,截⾄2010年,具有汽车出⼝许可证的整车⽣产企业多达370余家,⽽在这些出⼝企业当中,每年出⼝量只有不到50辆、每年出⼝⾦额只有不到50万美元的企业,差不多占据着⼀半的⽐例,也就是180家左右。
针对⽬前出⼝存在的问题,国家将出台具体政策⿎励汽车出⼝,规范出⼝秩序。据悉,这次出⼝秩序调整的新⽅向主要集中在提⾼⾃主品牌出⼝资质标准和提⾼出⼝服务质量⽅⾯,⽬的则是最⼤限度地保护出⼝活⼒和最合理地设置准⼊门槛。届时,将会有很多企业因⽆法满⾜新政策的要求⽽丧失出⼝资质。国内汽车企业或将进⼊两极分化阶段,预计整合阶段开始,将有30%的汽车出⼝企业被兼并。相关⼈⼠分析,商务部⾸先可能会提升出⼝门槛,对⼀些出⼝量⼤、具有规模优势的出⼝主体进⾏扶持,⽽那些出⼝量⼩、实⼒弱的出⼝企业将被迫淘汰。其次,还将强化营销⽹络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为避免价格恶性竞争,商务部可能对经常在挑起价格战的企业,通过取消他们下⼀年度出⼝资质等⽅式予以惩罚。
2 出⼝分析
2.1 汽车出⼝
过去,中国出⼝的汽车中有很⼤⼀部分是商⽤车,⽬前,乘⽤车企业开拓海外拓展能⼒得到提升。从数量上看,在2011年的中国汽车出⼝中,商⽤车占45%,约38万辆,乘⽤车占55%,为47万辆,见图3。从出⼝⾦额上看,商⽤车占69%,达到76亿美元,占主导地位;乘⽤车占31%,为33亿美元,见图4。
中国汽车出⼝结构(辆,2011)
乘⽤车,470090,55%
商⽤车,379718,45%
图3 中国汽车2011年出⼝量和⽐例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业统计年鉴
中国汽车出⼝结构(万美元,2011)
乘⽤车,333971, 31%
商⽤车,760616, 69%
图4 中国汽车2011年出⼝⾦额和⽐例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业统计年鉴
2.2 商⽤车出⼝
长期以来,商⽤车⼀直是我国整车出⼝的主要动⼒来源,商⽤车出⼝的稳定,是我国整车出⼝的持续提升的关键。经历了2008年世界⾦融危机的洗礼,我国商⽤车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调整了审视海外市场的⾓度,也由内⽽外地对出⼝战略进⾏了优化升级。尤其是在国内利好政策退市、⾏业不景⽓的⼤环境⾥,今年我国商⽤车出⼝呈现出稳定的上升势头,出⼝种类、单车出⼝额等都发⽣了喜⼈的变化。尤其值得⼀提的是,海外市场上的销量不再单纯是国内销量的补充,⽽成为了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往⼤的⽅⾯考虑,中国商⽤车出⼝的技术含量、附加值、⾃有品牌地位等⽅⾯都在不断提升,稳定商⽤车出⼝成为是稳定整车出⼝的关键。往⼩的⽅⾯考虑,中国商⽤车企业对待出⼝业务的视⾓转变,充分说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提⾼。
从2011年商⽤车出⼝数据来看,GVW 5t 以上卡车占30%,为11.2万辆;客车和5t
以下轻卡占70%,为26.7万辆,处于主导地位见,图5。然⽽,若从出⼝⾦额上看,5t以上卡车占57%,达31.4亿美元,处于主导地位;轻卡与客车占43%,为23.8亿美元,见图6。
商⽤车出⼝结构(辆,2011)
卡车
(>5t),
112220
, 30%
其他,
267498
, 70%
图5 中国商⽤车2011年出⼝量和⽐例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业统计年鉴
商⽤车出⼝结构(万美元,2011)
其他, 237966, 43%卡车(>5t), 314027, 57%
图6 中国商⽤车2011年出⼝⾦额和⽐例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业统计年鉴
商⽤车出⼝延续了以往轻型载货车数量多、重型载货车⾦额⼤的特点,客车出⼝也相对平稳,出⼝的产品格局并未发⽣根本变化。从商⽤车出⼝的产品结构看,在单车出⼝额稳定上升的同时,载货车长期以来都是出⼝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出⼝的载货车中,中重型卡车近些年才有了显著上量,且客车出⼝额也表现出攀升趋势。此外,客车在出⼝市场上的地位稳健提升,有效⽀撑起我国商⽤车出⼝的另⼀半天空。从这个⾓度上讲,我国商⽤车出⼝不光从弥补国内市场转向真正地开拓国际市场,⽽且从品类、品质、品牌等诸⽅⾯有了长⾜进步。
3 存在的问题
然⽽在出⼝形势⼀⽚⼤好,成绩喜⼈的局⾯下,整车和零部件出⼝⽅⾯还存在诸多问题,⾯临严峻挑战。
⼀是⼈民币持续升值,⽣产成本不断攀升的压⼒下,压缩了汽车出⼝利润,削弱了产品性价⽐优势,给⼀贯⾛低价路线的中国汽车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是汽车出⼝秩序混乱期待规范。⽬前我国汽车出⼝市场,缺乏适当的引导和⼀个固定的出⼝秩序,低端产品⼤量重复出⼝,企业各⾃为政,形不成合⼒,甚⾄出现彼此之间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为。
三是出⼝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出⼝企业整体竞争⼒和⾃主创新能⼒仍待提⾼,不断遭受⾮关税壁垒。由于整车及零部件⽣产企业仍然缺乏⾼附加值、⾼新技术产品的⽣产研发能⼒,在关键产品,关键技术上的缺失使出⼝产品多以低价销往国外,造成很多欧美国家认为我们在倾销产品,经常遭受不公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是海外营销⽹络以及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摩擦处于⾼峰期。2012年6⽉美国贸易部门官员表⽰,正在考虑采取⾏动制裁进⼝⾃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并严格审查其他有关中美汽车贸易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体化进程的加快,配额、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段正被逐步淡化和削弱,⽽标准、技术法规和产品认证程序为主要内容的⾮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正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出⼝的最⼤挑战。
4 我国汽车企业在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企业尚未制定明确出⼝规划
⽬前我国⼤部分出⼝企业尚未制定明确的出⼝规划,在缺乏市场调研的前提下,⼤部分企业简单地把有订单等同于有市场,缺乏对海外市场整体布局和统筹考虑。由于缺乏出⼝战略规划,很多企业的产品出⼝带有明显的短期⾏为,对品牌推⼴、渠道建设、售后服务、知识产权、本地化⽣产等缺乏系统性思考。很多企业出⼝只是为了解决国内市场⾯临的暂时困境,或者⽚⾯追求轰动效应,导致出⼝批量⼩,市场分散,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的产⽣。
4.2 企业海外价格恶性竞争依然存在
由于我国出⼝产品同质化严重,出⼝车型⼤部分集中在低端层⾯上,企业海外⽬标市场和客户⾼度重叠,造成国内同类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利润率减少,同时,过度价格竞争给其他国家针对我国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制造⼝实。
4.3 企业营销和售后服务⽹络尚未建⽴
我国汽车企业出于短期成本考虑,不愿加⼤营销⽹络建设的投⼊,多采⽤买断式售后服务⽅式,即向经销商提供⼀定的折扣或赠送2%~3%免费零配件,以保证⽇常保养维护。可有的经销商把车卖出去之后就不再进⾏售后服务,“⼀锤⼦买卖”现象较为普遍。由于配件供应跟不上和产品维修不及时,
使中国汽车品牌在当地消费者眼中的形象⼤打折扣。此外,企业在当地市场没有销售和服务⼈员,很难听到当地消费者对车辆使⽤意见,对经销商的销售、回款、库存等状况也不甚了解,难以制订符合当地市场情况的营销策略和对经销商的⽀持政策,导致产品推⼴、市场培育受到负⾯影响。
4.4 出⼝产品的质量有待完善
产品质量是影响汽车出⼝的重要因素,任何⼀个要在国际市场上⽴⾜的企业都不能忽视。由于我国汽车出⼝企业⼤多是从国有体制转变过来的,这就难免把过时的、陈旧的产品观念和服务观念带⼈到现在的企业中,造成很多企业不能跟上时代发展和国际化的脚步,不重视产品质量。虽然⽬前我国需要企业开始重视出⼝产品质量,但中国汽车“低质量”的形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5 ⾃主研发和⾃主创新能⼒有待提升
⽬前我国汽车⾏业整体研发能⼒滞后,尚⽆法形成较强的⾃主研发能⼒,尤其在核⼼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还主要依赖引进。我国汽车产品在⾃主知识产权或品牌建设⽅⾯⾄今并⽆突破陛进展,难以突破国外在技术法规、环保等⽅⾯的技术壁垒。
5 我国汽车出⼝管理现状
为进⼀步规范我国汽车整车出⼝秩序,促进我国汽车出⼝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12⽉31⽇,商务部、
国家发展改⾰委、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汽车出⼝秩序的通知》(商产发【2006】629号) (以下简称《通知》),决定2007年3⽉1⽇对汽车整车产品(包括乘⽤车、商⽤车、底盘及成套散件)实施出⼝许可证管理,对汽车⽣产企业实施出⼝资质管理,对出⼝经营企业实施⽣产企业授权管理。
《通知》从⽣产环节⼈⼿,严格市场准⼊资质,使出⼝管理制度与产业政策有机衔接和配合,抑制出⼝短期⾏为,推动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售后和维修服务能⼒,提⾼出⼝增长质量和效益。《通知》实施以来,汽车出⼝经营单位⼤幅下降,出⼝平均单价连续4年增长,企业效益显著增强。不过,在指出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5.1 企业出⼝资质“门槛⼉”较低,恶性价格竞争仍然存在
《通知》的出台对规范汽车出⼝秩序虽起到⼀定积极促进作⽤,但《通知》对⽣产企业出⼝资质“门槛⼉”要求较低,出⼝经营企业只需⽣产企业授权即可获得资质,造成许多不具备出⼝实⼒的企业获得出⼝资质,这些企业通过降低产品配置、不承担产品售后服务等⽅式降低出⼝产品成本,并将成本优势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与国内其他有实⼒企业进⾏恶性价格竞争。5.2 授权出⼝经营企业数量不能满⾜⽣产企业需要
我国的汽车出⼝起步较晚,国内许多⽣产企业由于出⼝经验不⾜,往往采取代理出⼝的形式。这种出
⼝形式有两个好处:⼀⽅⾯通过国内经营企业出⼝,可以规避国际贸易的风险;另⼀⽅⾯出⼝经营企业在当地市场经营多年,有⼀定的客户和销售⽹络,便于企业产品尽快进⼊市场。经营企业在当地市场相对单⼀,《通知》中要求⽣产企业授权3家出⼝经营企业,这在⼀定程度上限制了出⼝规模较⼤⽣产企业拓展出⼝市场的渠道,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5.3 改装车问题
国内有些改装车企业产品出⼝后,经常发⽣质量问题,并且限于⾃⾝的技术能⼒,⽆法满⾜国外客户对售后服务特别是底盘售后服务的需求。⽽底盘企业⼜不掌握改装车的流向,⽆法提供相应的技术⽀持。这些⾏为严重损害了我国汽车形象,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发展造成负⾯影响。5.4 特殊形式出⼝问题
《通知》规定出⼝许可证适⽤于⼀般贸易、加⼯贸易、边境贸易、捐赠贸易⽅式出⼝的汽车产品。不过随着我国海外承包⼯程项⽬的增多,⼀些特殊项⽬(如国内公司海外承包⼯程由多家⽣产企业提供多车型多品牌⽤车的情况)受出⼝资质管理限制不
能“打包”操作。
6 对我国汽车出⼝管理的相关建议
针对⽬前我国汽车出⼝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汽车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具体措施:
6.1 实施底盘⽣产企业授权管理⽬前,国内改装车企业在没有得到底盘⽣产企业的授权的情况下就出⼝改装产品,因为实⼒有限,许多改装车企业没有在出⼝市场建⽴相应的售后服务体系,所以⼀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建议底盘⽣产企业对改装车企业实施底盘授权管理,同时底盘⽣产企业承担改装车企业产品的售后服务责任。如果改装车企业没有得到底盘⽣产企业的授权出⼝产品,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改装车企业将承担全部责任。进⼝底盘暂不在该管理范围内。
实施底盘⽣产企业授权管理将在⼀定程度上解决改装车出⼝后售后服务⽆法保障的问题,
同时促进底盘⽣产企业和改装车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最终实现双赢的局⾯。此外,未获得底盘⽣产企业授权的改装车企业仍然可以出⼝产品,这也避免底盘⽣产企业通过授权管理限制改装车企业出⼝的垄断⾏为。
6.2 对汽车⽣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前,我国整车出⼝主要集中在出⼝排名前l0家企业内,其他的上百家出⼝企业出⼝量只占总出⼝量的5%左右。出⼝量⼩的企业不可能在海外建⽴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可能有及时的配件供应,这会影响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为了⿎励有实⼒的企业出⼝,建议对汽车⽣产企业实⾏
分类管理,对于出⼝业绩好的企业给予增加授权出⼝经营企业数量的优惠政策。以汽车产量或者国内市场销量对汽车⽣产企业进⾏分类。通过分类,控制尚未形成批量出⼝以及尚未在海外建⽴相应售后服务⽹络的汽车出产企业的出⼝,同样可以提⾼出⼝汽车的质量。
6.3 适当提⾼出⼝经营企业准⼊“门槛⼉”
为了保证汽车出⼝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质量,出⼝经营企业和汽车⽣产企业应该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议实施出⼝经营企业建⽴资质审查制度,根据该企业每年的出⼝业绩以及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络建设等条件,审查已经得到授权的出⼝经营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能⼒,不符合条件的出⼝经营企业将被取消出⼝经营授权。汽车⽣产企业负责出⼝经营企业的审查⼯作,并报商务部备案,商务部有权根据情况适时进⾏抽查,如发现出⼝经营企业弄虚作假,责令相关汽车⽣产企业取消该出⼝经营企业下⼀年度汽车出⼝资质。实施出⼝经营企业准⼊“门槛⼉”,淘汰业绩差的出⼝经营企业,杜绝“⼀锤⼦买卖”。这样不仅可以提⾼出⼝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质量,也可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进⼀步规范出⼝市场的秩序。
(刘勇整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