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思
篇一:留得枯荷听雨声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风萧瑟,曾经碧叶满眼的池塘只剩下一枝枝枯黄耷拉着。
夏日的风光无限已荡然无存了。
一阵阵秋雨袭来,枯荷传来吧嗒吧嗒的声响。
这是枯荷留给人类的唯一作用了。
正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篇二:留的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
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
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
得组词 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
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
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
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
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
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