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美术学科扎染艺术工作坊建设实践
发表时间:2020-05-19T03:37:47.839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10月总第174期作者:吴丹[导读] 扎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在美术课程中所占比重很小。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第二中学223000摘要: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建设了名为“染青花印韵工坊”的扎染艺术工作坊,选取“扎染”这一手工艺进行传承的研究,旨在根据扎染工艺的特点,创设人文教育的情景,着眼于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在社团课程教学中,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
时,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及人文精神的渗透。摸索出如何利用学校课程有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
关键词:扎染社团课程艺术实践
一、教学背景
扎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在美术课程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多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也仅限于让学生拿一块布随意扎一下,放到锅里煮一煮。可以说课程是非常单一的,没有相对完整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过程,这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我们迫不及待的需要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学课堂的扎染教学方法与课程,以满足现今新课改下丰富多彩的综合社团课堂。
二、建设内容
课题选取“扎染”这一手工艺进行传承的研究,旨在根据扎染工艺的特点,创设人文教育的情景,着眼于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及人文精神的渗透。摸索出如何利用学校课程有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
1.校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在对学生情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扎染工艺校本教材的合理设计与编排,设计课程目标。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对我国扎染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识。
2.完善具有学校特的扎染工作室。为学生扎染课程的开设建立良好的环境与设施,有利于学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作业的展示。
3.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社团活动。校扎染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化,如:艺术展演、校园装饰我来设计、“我设计的服装”秀等活动,增强扎染的实践运用,在活动中完成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的传递与渗透。
4.进行传统扎染手工艺进社区系列活动。带领学生进社区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促动社区文化的发展传承。
三、实践探索
1.从学生社团课程入手,合理编写校本教材内容,凸显传统工艺的传承这一中心思想。首先在校本教材的整体思路设计时,我们小组成员就明确,扎染工艺的传承不是理论性的知识,这一工艺更多体现的是实践与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努力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在课程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在美术课中了解了扎染的简单知识,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设定为综合性强的设计应用课型。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得出的规律记得较为牢固,二是凸显课程的实践性,丰富课程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已经有较多的想法,缺乏的只是如何将设计思路转化为实物的过程。这时展示重复规律图片重新,启发学生。
图2:扎染图案设计课程中学生实践作品,寻有趣的规律图案。拍摄:吴丹
在学生有了较为完整的想法之后,请学生利用所学的重复规律,设计好想要染出的重复造型。
社团课程实践之后,学生已经能较为熟练的使用技法,利用重复图案设计出各式装饰物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操作中不仅学习了传统扎染的技法与文化知识,更多的是把这种文化做为装饰自己生活的一种元素,使传统的文化不再遥远。
2.探索社团扎染工艺及其设计与应用的课程设计,请学生设计校园装饰物品,打造特校园文化。探索过程中以初中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包括扎染实践、图案设计、服装的设计应用、装饰品的设计应用以及为学校进行整体环境设计等,达到让传统工艺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目的。社团及工作坊活动内容以扎染的创意实践为重点,学生进行服装、装饰物品的制作,并在学校艺术节让学生穿戴自己设计的服装饰品进行秀场展示,提升学生对传统扎染工艺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扎染实践、创意设计的过程中的提升动手能力,潜移默化中养成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传统工艺文化。
3.开展“传统扎染工艺周”,把传统扎染手工艺带进社区活动。“传统扎染工艺周”时带领学生进社区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促动社区文化的发展传承。如:三八妇女节组织教职工进行围巾、服装、手帕等物品的扎染;进社区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请专业相关的家长进行传统扎
染讲座宣传等。
四、实践成效
1.扎染进入美术课堂。在美术课堂中本选取《民间艺术》一课,拓展扎染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简单了解扎染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对实施的实践研究成效进行分析、评估、总结、调整,为扎染社团的建设打下基础。
图5:图为我校扎染工作坊的氛围营造,硬件设施配套。
图6:图为我校学生扎染社团课程作品展示与晾晒。
3.打造特校园文化
(1)邀请学生用扎染对校园路牌、门标、宣传栏、读书角、长廊等地方进行创意设计。
(2)在特定节日举办教职工扎染活动,如:“五彩斑斓,喜迎三八”等,丰富教师业余生活,传承传统工艺,形成梅山二中的特文化。
图7、8、9为我校2018年3月8日妇女节举办的“五彩斑斓,喜迎三八”教职工扎染活动。
4.联合社区传承扎染工艺。联合社区进行传统扎染手工艺进社区的系列活动,在节假日时带领学生进社区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促动社区文化的发展传承。
五、实践反思
扎染社团及工作坊实践探索过程中应以初中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继续将传统扎染文化在教学中传承,通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学的实施和运用,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的职业操守和教研能力,形成梅山二中独特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南京地区中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发展。
在扎染社团及工作坊建设过程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来扩大扎染社团影响力。“走出去”是扎染社团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可以与社区活动结合,形成定点合作学习的社区活动。“引进来”是利用家长开放日等时间,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扎染的创作,把家长带入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以此扩大传统工艺的传承范围。在探索实践中充分地发挥学校教学的优势,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传承传统工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人文精神的培养事关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健康发展、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扎染艺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5),76-77。
[2]郑波扎染艺术创作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艺海,2016,(6),112-1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