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坊文化常识
市坊文化常识
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市在古代就是“街市”“集市”的意思。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
唐代后期,开始打破市坊制,也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在繁华城市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集市贸易都相当发达。唐代中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单靠白天的市场交换商品显然已不能适应,于是夜市正式出现。当时文人的诗作里出现过“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坊市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区规划制度。市是居民交易的地方,坊是居住的地方,出于防御部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坊和市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且坊与坊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制度对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唐宋时期显然不合理,所以此时的民间活动一直在冲击落后的制度。但是唐、后唐、后周再到宋初期的统治者出于军事治安和传统观念虽做出一
些妥协,但始终未能放开限制,直到宋仁宗时期坊市制度终于走向崩溃。
坊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就可以发现,古代城市的建立主要是出于统治者对军事防御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等其他因素也融入的到了城市建设当中,比如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感应观念。坊市制度就是循着这样的城市建设逻辑发展而来的。
近代对于中国古代的坊市制度外国学者用经济的角度去解释,认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是坊市制度崩溃的一大诱因,我们高中教学中把坊市界限的打破作为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除了马列影响外,可以说也是受其影响的结果。除了经济角度,我们另外需要明白的是,坊市制在中国古代王朝这样的集权国家,诞生于统治者,崩溃也一定出于统治者,政治时局和社会需要和经济影响同等重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