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卦传全文及译文
  杂卦传全文:
  《易经》之数,三百六十,六十四卦,六爻为变,各有彖象。古圣人设卦,以示吉凶祸福,以治国安民。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则十有五。又分而为二,则五有二。左数之为阳,右数之为阴。阳之为数,易以说气,阴之为数,易以说形。
  五阴之动,五阳之化,阴阳相推,而生萌万物矣。为天下先,尽矣。
  天地之大也,人犹以为小。其钧也,夫两贤者同其道而合其心,甘露为下,膏露为上,和之至也,呼吸相通,而出入无间矣。故曰:“天地相合,而万物生焉。”人参于天地,天地合而能为育,故曰:“天地可与参也。”《易》曰:“参同契."
  天地者,万物之盗也。万物之所生,天地也;万物之所长,天地也;天地者,德之至也,故称为天常之道。
  《荀子》曰:“舜华天下,故天下称为夏;禹抑之以平水土,故谓定禹之业;汤放胡之咎,
庶无殃,故谓兴汤之业;文、武之德配在天下,故谓治文、武之业。天地者,养成之道也;德者,所以行之者也;汤之为子,养而不食,天下传之;文之为季,养而不餍,尊而不泽,天下杜之。故天地之德,而顺时者昌;而逆时者亡;德者得之,失之,失之则亡。”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故健而不暴,强而不烈,果而不乱,直而不猛,光而不燿。
  凡六合之道,凡百事之纲,皆包于神器之内;古之人,其知道削而归之于神,故其象天地者,其宣始纪终之道也;四时者,其载生长收藏之纪也;动物者,其载繇畜走飞之纪也。三才者,其载刚中柔和之理也;八卦者,其载阴阳五行之气也;斧钺策杖皆其器,手足声气皆其纪。故曰:“始于无,生于有,寂然不动,而生万物。”
  至于兴于乱,衰于治,于道远也。天下万物皆以有生为本,以无生为体,有生有克,有克有伐,有伐有战,有战有囚,囚而后能服。故曰:“物生则有,有则有获,有获则实,实则可验,可验则有功,有功则可久,可久则有德,有德则天下服。”故曰:“物生而不辍,克敌制胜,率由夫上主制胜之法也。”
  阳者出而阴入,升而自虞,故曰:“天行也。”阴者入而阳出,降而自亨,故曰:“地行也。”天地之道可称精神矣。《易》曰:“道之所行,君子胜其事。”君子之所行也,智则明,审则哲,道则行,仁则义。智者以其道则得千岁,愚者以其道则失万世。孔子曰:“道之以政也,齐之以刑也,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也,齐之以礼也,有耻且格。”《易》曰:“四时之气,其行如驰,万物之宜,其得时也。”得其时则有功,失其时则无功。
  杂卦之文,可参于蓍龟,可参于神人。天之为刚,地之为柔,天地之道可贵哉!
  全文简单翻译和说明:
  《易经》有三百六十个数和六十四个卦,每个卦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都有彖象和吉凶祸福的含义。古代的圣人编写卦象,是为了通过吉凶预测来治理国家和安抚民心。
  大衍数是五十,其用为四十九。当这个数分成两半时,会得到十五和十五,再次分成两半,就得到了五和十。左边的数称为阳,右边的数称为阴。如果用阳数来表示气象,用阴数来表示形态。
  五个阴之动和五个阳之化,相互推动,就会孕育出万物。这是天下的先例和总结。
  天地宏大无限,人类仍然认为它很小。天地之正相较于两个贤者所追求的道路,如同互相合作,甘露从下往上流动,膏露从上而下流动,相得益彰。两个人的呼吸交融,内外相连而又无间。因此可以说:“天地相合,万物生长。”人类和天地是相互参与的,天地的合作才能育出人类,因此可以说:“天地可与参也。”《易经》说:“参同契。”
  天地是万物的根源。所有万物的生命、成长,以及所需要的一切,都来源于天地。天地也是至高的道路,被称为天常之道。
陋室铭翻译  《荀子》曾说:“舜华天下,于是天下称为夏天;禹治水土平整了它们,于是被称为定禹之业;汤放胡之咎,庶几避免了国家的灾难,于是其被称为兴汤之业;文王和武王的德行,共同治理了天下,因此被称为治文、武之业。天地是培育之道,而德才是用之法,汤,生而又不依赖肉食,天下传承它;文王,1229养育又不拥有,尊为但不灌输给别人,天下因此不顺其志。因此,天地的德行,顺应时代的人就会昌盛,不顺应时代的就会衰亡;德跟得来,也会失去,一旦失去便会消逝。”
  《易经》说:“天行很顺畅,君子应该不断发展自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