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恪《二祖调心图》: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石恪《二祖调心图》: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石恪是五代十国的后蜀至北宋初年的一位禅僧画家,他的生卒年份如今已经无法具体确认,但他的的确确在中国绘画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在归于他名下的一件《二祖调心图》十分有名,但是是否真的是石恪本人真迹作品?现在还有待商榷与考量。《二祖调心图》现在共有两幅,暂且可以简单地称第一幅为《独坐图》,第二幅为《伏虎图》,两者均为纸本墨笔,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二祖调心图》画面中,一僧以手擎腮独坐,另一僧伏虎斜倚静思,水墨用笔恣意,笔触粗放,皴擦可见力度。画面中的两位人物究竟是谁?这一绘画主题又要传达出怎样的含义?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具体的绘画解读与图像分析,来揭示出隐藏于画后的'故事'。
(传)石恪《二祖调心图》
一、石恪:一位性格不羁、滑稽玩世的禅僧画家
最早记载石恪的是北宋初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其中讲到石恪是成都人,从小就无羁束,长大后也有了一定的声名。别人称赞他博综儒学,志唯好画,主要学习张南本的画法,主攻人物画这一画种。据说他曾经画过田家社会图,夏禹治水图,新罗人较力图,陈子昂、鹿藏用、宋之问、高適、毕搆、李白、孟浩然、贺知章、司马承祯仙宗十友图,严君平拔宅升仙图,五星图,南北斗图,寿星图,儒佛道三教图,道门三官五帝图等等一系列的画作。不过,如今这些画作均已遗失,现在也无法看到了。
石恪这一人物其实在许多画论中都有关注,集中描述了他不专画法规矩,独创异格。并且,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对于当时的朝廷时政嘲谑讥诮,毫无忌惮。石恪的许多图画之中都暗含讥讽之意,这在众多画论记载中已经达到共识,这件《二祖调心图》也不例外。北宋官方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中,便有记载他滑稽善辩:
'喜滑稽,尚谈辩。工画道释人物,初师张南本,技进,益纵逸不守绳墨,气韵思致,过南本远甚。'
'孟蜀平,至阔下,被旨画相国寺壁,授以画院之职,不就,力请还蜀,诏许之。'
北宋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将石恪归为了鬼神门,与李用及并列为了能品。可见,石恪还擅长于绘画鬼神之作,也能用水墨作蝙蝠水螭这样的绘画。笔划轻盈而曲尽其妙,足见石恪是一位具有玩世意趣的一位画家,所作画面中常常寄寓着一种讥讽社会丑陋面目的凛然之义,促进了士大夫文人圈以警醒。
'石恪亦攻画鬼神,出意为诡怪之状,不犯古今,颇有笔力。'
二、《二祖调心图》:画面所绘究竟为何人?隐藏了什么故事情节?
在《二祖调心图》画面中,一僧以手擎腮独坐,另一僧伏虎斜倚静思,水墨用笔恣意,笔触粗放,皴擦可见力度。画上有'乾德改元(963)八月八日西蜀石恪写二祖调心图'款署,并钤有'宣和''政和''建业文虎斋印''德寿殿宝''绍兴'及双龙印等宋内府印章,另有考证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鸟虫印。
《二祖调心图——伏虎图》
《二祖调心图》画面局部
目前,有一种说法是现在日本京都正法寺收藏有石恪的《二祖调心图》,画中表现的是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在坚韧果决的用笔中,能够体会出一种冷落的讥讽。另外一种说法是,'二祖'指的就是一位僧人,即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禅宗名僧'慧可'。慧可求道于达摩,是一种'断左臂'的人物形象,这与画中所绘是一致的。足见,《二祖调心图》与禅僧慧可具有一定关系,可能便隐藏有关于禅僧慧可的故事情节。但是,关于'二祖调心'的典故,最早可见于宋真宗年间释道原所撰之禅宗灯史——《景德传灯录》。一般而言,从文本到图像的转换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隙,这便与石恪所生活的历史时期有所冲突。但是,鉴于石恪生活的年代如今无法考证,仅仅通过这一点也无法为《二祖调心图》进行具体的时期断代,但至少可以推测时间上线为北宋时期,而非五代时期。
三、画中风格:减笔人物的时代风尚,'迁想妙得'般的借用?
具体来看的话,其画面风格也相似于南宋梁楷'减笔人物'一派,画法放逸自然。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记载石恪'笔画纵逸,不专规矩' 。对于'逸'的追求探索,唐代前期的李嗣真在《画评》中便提出'超然逸品',唐代朱景玄提到'格外逸品',在后代'逸'便逐渐发展成为'以形写神'框架准则之下所首要追求的品格。
并且,宋代时期文人画家对于'逸'的理解往往跟他们对于禅宗画学理论的推崇与实践有关。米氏父子,尤其是米友仁,其作画如参禅一般,张丑《清河书画舫》有记载:'世人知余善画,竞欲得之,鲜有晓余所以为画者,非具顶门上慧眼者不足以识,不可以古今画家者流画求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著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 '。董逌在《广川画跋》卷六部分借用用禅宗思想阐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