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2.供应链管理:是同一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将所处的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使得该供应链的产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管理模式。3. 有效性供应链: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体现供应链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推动模式: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指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有计划地将商品推销给客户。拉动式模式:消费者是供应链的开端,因此也叫需求驱动模式。4.物流:即以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本效益,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5.联合的物流计划系统:为了更好地供应链物流业务过程的总体计划,需要对每一作业流程进行计划,因此要有供应链计划系统、库存计划系统和运输
计划系统。这些计划系统被称为联合的物流计划系统。6.物流网络:是由固定的物流设施(如配送中心、码头、仓库等运输线路和信息)组成的具有物流能力的物流结构。7.逆向物流:是商品退货、回收和废弃物流。 社会物流:企业外部的物流活动的总称,为社会物流。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所以有时被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物资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即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产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也就是物资的生产者或持有者到用户或消费者的物流。8.供应链营销:就是供应链建立、维持、强化整个供应链活动中的客户关系并使之商品化,识别不同的服务市场,设计营销方案,以客户的满意为中心来优化供应链的活动和管理。9.市场利基者:产品内的 一些小厂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公司规模小,但却仍可生存在各大厂商之间,且各大厂商的行动不致于对它们发生太大的冲击。它们不会追求整个市场或市场中的某一个大区间,相反地,其目标皆放在区间中更小的区间,或称为利基。10.吸脂性定价:是建立高价位并吸收所有市场需求曲线上端的客户的策略。11.渗透性定价:是最初以低价进入新市场而获取更大的占有率的策略。12.市场区间:市场区间的本质,就是将大市场分割为几个较小的市场,使每一个
小市场的客户对该营销商而言,都具有某些类似而重要的性质,如需要、偏好、购买习惯、使用类型与媒体影响等。13.快速掠取策略:厂商定高价位并支出较高促销费用来推出新产品,此种营销策略之所以定高价格,主要是希望能够尽快地赚取足够的利润,以抵回投资成本。14.缓慢掠取策略:指以高价格与低促销支出水准方式推出新产品制定高价格的目的,是为了尽快获得单位销售额的毛利润:而低促销水准是为了降低营销费用。 15:快速渗透策略:指以低价格与搞促销支出水准的组合方式推出新产品。此种策略可为公司带来最快速的市场渗透率及最大的市场占有率。 16:复式渠道策略:指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渠道来运送物品及服务。该市场必须被分以使得每个区间得到所需要的服务,并使客户愿意为其需要的服务支付,而非为不必要的服务付款。17.排他性渠道:指的是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仅在某一特业区域享有专属销售的一种产品的权利。18.关系营销(咨询营销):就是建立、维持并增进和客户互动关系的一促做法,为的是要透过共通互惠的合伙关系,让双方培养出长期的满意心态。19.精益生产:它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20.敏捷制造:它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
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并行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21.JIT: 最初是一种减少库存水平的方法,现已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包括经营理念、生产组织、物流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现场管理和现场改善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体系。22.资源需求计划(粗能力计划): 在闭环MRP系统中,把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它的计划对象为独立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主生产计划。23.能力需求计划(详细能力计划):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它的计划对象为相关需求件。24.制造资源计划: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成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为了区别物流需求计划(MRP)而记为(MRPII)。25.ERP(企业资源计划):是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26.需求管理:就是以供应链的末端客户和生产需求为核心,有计划地利用各种资源,协调和控制需求,以实现供应链上供需平衡的业务活动。27.供给调度:主要是配合供给计划实现对瓶颈资源的合理利用。28.牛鞭效应:由于供应链的信息流从末端向源端传递时,信息扭曲会逐级放大,导致需求信息的波动越来越大。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29.需求计划:主要对客户需求制定计划和实现监控。 30.供给计划:用于决定时、何地为何种需求提供供给,
如物料、部件、设备、车辆、人工和设施等资源,以实现供与需的平衡,满足客户的订单与需求。31.供应链伙伴关系: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在供应链内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32.动态企业联盟:是由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由市场机会所驱动,通过信息技术相连接的临时结成的供应链业务联盟。33.业务外包:就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将面哪些不属于和新的或企业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他人的资源,包括利用他人的技术、时间和资金三方面的资源。34.OEM生产模式:主要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等专业业务,而把具体的生产加工业务委托给其他EMS企业承担。35.第三方物流:指物流的实际需求方(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供给方(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它部分或全部利用第二方资源,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物流服务,它是业务外包在物流业务中的具体表现。36.一对一营销:是企业愿意并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调整资金的经营行为。37.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目的在于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在企业的市场、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广泛实施,通过为不同类型的客户定制不同的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38.客户满意:指客户通过对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
或失望的感觉状态。39.整合性:指客户数据库与企业其他资源的整合,一般客户关系管理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客户信息、客户联系信息、业务流程、外部公司及合作伙伴、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等。40.持有成本:克服时间距离所发生的成本。41移动成本:克服空间距离所发生的成本。42.周期存货:是在订货过程式中必须持有的平均存货,它可用订货批量的一半来描述。43.安全库存:指 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在给定安全库存的条件下,平均库存可用订货批量的一半和安全库存来描述。44. 中转存货:也叫渠道存货,它代表着正在转移或等待转移的、储备在运输工具中的存货。45.再订货点:用来明确启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单位数,一旦存货低于再订货点即补给订货,当需求量或完成周期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需使用合适的安全库存来缓冲或补偿不确定因素。46. 订货完成周期(提前期):概念:指订货的传输、处理时间与运输时间之和,即从发出订单至收到货物所花费的时间。47.周期检查补给策略:概念: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系统补给给到最大库存水平。48.周期因素:任何循环出现于趋势上方和下方的点序列并持续一年以上的可以叫做时间序列。49.屏障库存(投机库存):对于大量使用价格易于波动原料的公司,如矿产品(诸如煤、汽油、银或水泥)或农牧产品(诸如羊毛、
谷类或动物产品),可以通过低价时大量购进面实现可观节约。50.独立需求:指需求变化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控制能力之外,因而其数量与出现的概率是随机的、不确定的、模糊的。51.相关性需求:指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与其他变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推算得出。52.平均库存:指某一时间段内全部库存所占用资金量大,保管等各种费用也大量发生。这一指标可以告诉管理者,汽油资产中的多大部分是与库存相关联的。53.库存周转率:等于年销售额除以年平均库存,库存周转越快表面库存关联的效率越高。反之,库存周转慢意味着库存占用资金量大,保管各种费用也大量发生。54.可供货时间:指现有库存能够满足需求的时间,这一指标可用平均库存除以相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来得到,也可以分别用每种原料的平均库存除以相应单位时间内的要求量来得到。55.循环库存:指供应链中建立的平均库存量,其产生原因是,供应链某一阶段生产或采购的批量大于客户需求量。56.批量库存:以大于目前所需要的数量来获得物品,因此造成的库存。这种库存产生的原因是企业不可能按品的销售速率来制造或采购物品。57.服务水平成本:是在没有完成货物运输义务时所承担的费用。58.送奶线路:是指一辆卡车将从一个供应商那里提取的货物送到多个零售店时所经过的线路,或者从多个供应商那里提取货物送至一个零碎售店所经过的线路。59.联合计划、预测与补货阶段(CPFR):是一种建立在
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和标准业务流程基础上的经营理念。CPFR研究的重点是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承运商及零售商之间协调一致的伙伴关系,以保证供应链整体计划、目标和策略的先进性。60.EDI :用于计算机间交换商业单证。EDI可传输的单证包括订单、发票确认、销售和存货数据及提取运输通知等。61.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供应链产品质量是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主要包括合格率、废品率、退货率、破损率、破损物价值等指标。62.柔性:反应客户需求能力,供应链柔性包括连接柔性和管理柔性两部分。63.平衡记分卡模型:最著名的有关顾客价值的模型,此模型是有kaplan和norton 于1992年提出的,该体系提出一套系统评价和激励企业绩效的方法,共由四组指标组成,即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指标和学习成长指标。
公式: 1.连续检查系统(再订货点):R=d*L+SS (R再定货点;d平均日需求量;L提前期;SS安全库存) 2.周期检查系统(再订货点):R=d*(L+Tr/2)+SS (Tr检查周期) 平均存货:I=Q/2+SS 3.Ch=I*Ci(P+C0/D)
(Ch平均的库存维持成本;Ci单位产品存储费用占单位产品成本的百分比;D年需求量;P单位产品的购买价格;C0年订货成本) 4.循环库存=批量规模/2=Q/2;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库存/平均周转速度;
循环库存的平均周转时间=循环库存/需求量=Q/(2R) 5.年维持费用=平均库存*每单位的年维持费用=0.5QCh;年订货费用=年订单数量*每份订单的费用
第一章 供应链基本架构
2供应链的基本特征:(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4)交叉性3.供应链的基本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则动态性较强。)(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有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3)有效性供应反应 性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两种:物理有效性供应链和市场效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体现供应链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4)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 (推动模式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指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有计划地将商品推销给客户。拉动式模式中,消费者是供应链的开端,因此也叫需求驱动模式。拉动式模式是:顾客在收款台结账时,扫描器就会记录下他的购买细节数据;配送中心根据这些数据向这个商店送货;各个配送中心的数据在生产商处汇集后,生产商就可以此向配送中心补货;生产商的生产程序会根据送货安排进行更新,并对采购安排做出调整,最后原料供应商也要随之改变自己的送货计划。) 4拉式模式的优势:(1)支持产品的不断变化;(2)缩短交货周期;(3)改进质量,降低单位成本;(4)提高经营效率(5)能够全面衡量业绩,更易于实施控制。 拉式供应链促使企业改变自己的业务战略,它们不再单纯依靠质量或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而是希望能够通过适时地运送合适的产品来盈利。4.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要求: (1)迅速准确地了解顾客需求;(2)选择最佳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满足顾客需求;(3)制定明智的供应链决策,包括从原料采购决策到产品制造在内所有供应链决策;(4)将产成品分销给消费者,收取货款。5.供应链设计过程包含下列步骤:(1)建立供应链目标;(2)制定供应链策略;(3)决定供应链结构的候选方案;(4)评价供应链结构的候选方案;(5)选择供应链结构;(6)决定单个供应链成员的候选企业;(7)评价并选择单个供应链成员;(8)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9)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
力的选择并存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6.供应链设计的考虑事项: (一)市场覆盖范围目标:为了建立市场覆盖范围目标,管理层必须考虑顾客购买行为、分销类型、供应链结构以及取得成功所必须的控制程度。 1)顾客购买行为 为了设计一个能够最有效率和最高效运作的供应链,必须事先确定潜在客户细分市场的购买动机。这一分析设计者能够确定最能达到目标市场的零售市场细分。2)分销类型 基本上可以采用三种类型的分销方式将产品提供给客户:密集分销商、选择性分销、独家分销。在密集分销方式下,产品被销售给尽可能多的合适的零售商和批发商,适合口香糖、饮料等食品类。在选择性分销方式下,销售某种产品的商店数量是有限的,但还打不到独家专卖的地步,该方式适合服装、家电等产品。在独家分销方式下,在某个地区只有某家店铺拥有销售某种品牌产品的特许权,当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很高时,可用此方式。(二)产品特性: 1)功能性产品 :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2)革新性产品:高边际利润、不稳定需求。(功能性产品和有效性供应链匹配、反应性供应链和革新性产品匹配)7.供应链形成的动因: 供应链管理事实上是知识经济时代兴起的一种集成管理,因此,它的的形成动因是追求集成带来的边际效果,即集成效应。从管理角度看,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经济效果上。1)首先,供应链管理是管理指导思想的转变。2)其次,由于全球化市场竞争越来越
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仅靠自身已不能取得竞争优势,不得不联合起来,形成各种虚拟组织,以取得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3)最后,供应链管理产生的第三个动因来自于一个经济学原理,那就是交易可以使每个人或每个企业的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企业应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最核心的业务上,其他业务可以外包出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第二章.物流理论
1.物流的种类:(一)按实用价值分类(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二)按作用分类(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三)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四)按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2物流的功能:(1)物流网络(2)运输和存储(3)包装、配送和流通加工(4)信息处理和集成3.生产领域的物流作业流程:1)进货物流 2)生产加工物流3)出货物流 以上三部分各自相对应的物流就组成了生产领域的物流,此外,基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有附加在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废旧物料的回收和废弃过程。4.物流管理战略的框架:1)全局性的战略(满足用户服务) 2)结构性的战略(渠道设计、网络分析) 3)功能性的战略(物料管理、运输、仓储管理)4)基础性的战略(组织、信息系统、政策与策略、设施)
第三章.市场营销管理
1.消费者需求的四个方面:1)寻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需求 2)倾听客户的意见 3)持续不断地接近客户 4)品质由客户决定2.效率和效果的定义:效率是评估企业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一般用评估企业及各部门的生产率。 效果是如何让市场满意,如何使客户的需求时,效果才能产生。 因此效果和效率的着眼点不同,一个是以客户、市场为出发点,一个是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3.营销的终极目的:营销的中心思想是创造一个能销售的体制。彼得.德鲁克曾说:“营销终极目的在于使销售成为不必要。”指好的营销能促使日常的销售业务变得异常轻易,因为营销的理想状态将会导致客户处于预备购买的状态下,所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及服务更易于取得。4.供应链中市场营销的概念: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是企业供应链营销的关键。供应链营销就是供应链建立、维持、强化整个供应链活动中的客户关系并使之商品化,识别不同的服务市场,设计营销方案,以顾客的满意度为中心来优化供应链的活动和管理。5.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步骤:1)锁定目标市场;2)选择目标市场;3)决定目标市场6. 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采取的营销策略:(一)导入期 特点:产品刚被引入市场期间,由于消费者对此产品不熟悉,采用此产品及对此产品有需求的消费者人数较少,因此销售成长缓慢;且由于此一阶段产品导入市
场的费用相当高,故此时往往毫无利润可言甚至亏损状态。
行销策略: 1)快速掠取策略2)缓慢掠取策略3)快速渗透策略4)缓慢渗透策略 ;(二)成长期
特点:这段期间,接受此一产品的消费者人数渐渐增加,普及率亦快速增加,因此销售额呈快速的成长,而且利润亦有显著的增加,甚至会在此阶段达到最高的利润。 营销策略:1)公司尝试改进产品品质,同时增加新产品的特点与样式,以进入其他相似的市场区间,吸引新的使用者。2)促销的重点在于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特殊爱好,而不只是着重于刺激消费者对产品的基本诉求。3)积极开拓不同的营销渠道,以使产品能顺利地达到潜在顾客的手中。4)在适当的时机降低价格,一来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二来由于降价会使产品的边际利润降低,因而减少了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吸引力。 (三)成熟期 特点:期间,由于产品已为大多数的潜在顾客所接受,且几乎想拥有此产品的人皆已拥有,而市场内的厂家数量已达最大,因此销售额成长逐渐缓慢下来,且市场需求量几近饱和。此外,市场上的各家厂商为了应付剧烈的竞争及保住产品的地位,会因此增加营销费用的支出,从而致使利润下降。 营销策略:考虑市场、产品及营销组合等修正策略。1)市场修正策略是指从
市场销售量提高的角度来考量适当的做法,而销售量则决定于使用者人数和使用率两项因素。2)产品修正策略系指通过对产品品质与特征的改良,以提升产品销售的做法,包括改良产品品质、改良产品特性和改良产品样式。3)营销组合修正策略是处于成熟阶段的公司最常采用且最容易使用的策略,即调整营销组合中的某一个或多个要素,以刺激销售。最常见的在价格方面调整营销组合的有:降价以吸引竞争者的客户,订定折扣方式、提供更优厚的付款条件及代付运费等。 (四)衰退期 特点:期间销售额急速下降,利润亦快速降低,甚至化为乌有,由于衰退的缘故,有些厂商开始退出市场,而仍留在市场的厂商则可能享有微博的利润。因此进入衰退期,每一厂商所面临的抉择就是退出市场,或仍留在市场,或从事改革创新以期能再创另一高峰或延续产品的生命周期。 策略: 维持现状、收割、撤资及剔除。7.市场地位和营销策略:1)市场领导者 策略:整体市场拓展策略、保护市场占有率、拓展市场占有率 做法:a.塑造独特的形象和定位b.退出新产品或新品牌c掌握配销渠道 2)市场挑战者 3)市场追随者 策略:a.紧密追随b.模仿c.适应 4)市场利基者 策略:a.产品形态游击战b.高价位形态游击战c.机动形态游击战。8.产品策略:主要有产品重叠策略、产品范围策略、产品设计策略、产品剔除和新产品策略新产品策略:是企业成长的基本策略。 产生的方式:1)产品修改2)产品模仿3)产品创新9.价格策略:
定价四要素:定价目标、成本、竞争、需求。现有产品价格策略和新产品价格策略现有定价策略包括 1)价格维持2)价格下降3)价格提高 新产品价格策略 1)吸脂性定价 (价格从高到低) 2)渗透性定价(低到高)10.渠道策略: 包括渠道范围策略和复式渠道策略 渠道范围策略指的是企业选择单一或多种渠道进行产品分销。 1)排他性渠道2)密集性3)选择性渠道 复式渠道策略指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渠道来运送物品及服务 形态:1)互补行渠道2)竞争性渠道11.促销策略:包括 广告策略和人员推销
第四章.制造理论
1.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主生产计划计算独立需求物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日期,再根据BOM自动推导出构成独立需求物料的所有相关需求的物料,再由毛需求减去现在库存量和计划接收量;根据每种相关需求物料的各自提前期推导出相关需求的开始采购(生产)时间。2.闭环MRP主要产生的原因(缺陷):1)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2)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3现场作业控制:1)车间订单下达 2)作业排序3)投入/产出控制4)作业信息反馈 4.JIT: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自然资源短缺。 目标:是最小化库
存、提高产品质量、最大化生产效率和提供最佳客户服务水平。 基本原理:以需定供,适时适量生产,即“只生产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或“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其需要的产品”,供方要根据需方的要求,按照需方需求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时间、地点等要求,将物品配送到制定的地点。不多送也不少送,不早送也不晚送,所送品种要保质保量,不能有任何废品,这样就避免了由于生产过剩引起的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 优点供:1)向零库存进军2)最大化节约3)向零废品进军。 基本手段:1)适时适量生产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3)质量保证5. ERP系统的管理思想:1)加强了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及协调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6.ERP与MRPII的主要区别:1)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II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新村完整的供应链。2)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差别 MRPII把企业归类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ERP能更好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3)在管理功能方面差别 ERP除了具有MRP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4)在事物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MRPII只能实现事中控制。ERP强调企业事前控制。5)跨国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6)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