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技术特点、结构、原理及应用
离子交换技术特点、结构、原理及应用
第一间了解环保设备最新价格,了解环保市场价格动态,公布最新环保市场供求信息;为工程公司和采购商提供最新供求渠道;为设备供应商提供最佳交易平台!
1.定义:
利用离子交换剂来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原理:
基于物质在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分配
3.离子交换剂分类:
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和无机离子交换剂
无机离子交换剂的优点:耐高温、抗辐射 缺点:交换能力低、化学稳定性差、机械稳定性差
有机离子交换树脂的特点:网状结构、难溶(水、酸、碱、有机溶剂)、性质稳定(热、机械、化学)、含活性基团(-SO3H、-COOH、≡NROH)
4.离子交换树脂结构:
网状骨架上有许多功能团,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交联共聚体为骨架,以磺酸基为功能团。
5.离子交换树脂分类:
按物理结构分类:凝胶型(孔径为5nm);大孔型(孔径为20—100nm);
按合成的树脂所用原料单体分类:
苯乙烯系、酚醛系、丙烯酸系、环氧系、乙烯吡啶系
最常用的分类是依据树脂离子交换功能团分: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特殊的离子交换树脂:电子交换树脂,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萃淋树脂,氧化还原树脂和纤维交换剂等。
6. 离子交换树脂作用原理:
(1)电离
最常见的聚苯乙烯苯磺酸树脂,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交联共聚体为骨架,以磺酸基为功能
团,当树脂浸泡在水溶液中,水渗入树脂相,功能团电离产生可供交换的游离离子,如上式,联结在树脂骨架上不能自由运动,使树脂带上固定的电荷,被称为固定离子,与固定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如)称反离子,在树脂相内形成一种类似高分子电解质的“溶液”,外来离子扩散入树脂相,便能置换这些反离子,而发生。
(2)交换反应
所以,被吸附在树脂上,而被解吸进入溶液中,这就是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过程,也可称作吸附和吸解过程。
7. 离子交换树脂物理性质:
7.1外观
(1)颜:透明或半透明的物质,颜各异。在使用中,由于可交换离子的转换或受杂质的污染等原因,其颜会发生变化。
(2)形状:一般均呈球形。树脂呈球状颗粒数占颗粒总数的百分率,称为圆球率。对于交换柱水处理工艺来说,圆球率愈大愈好,它一般应达90%以上。
7.2粒度
树脂颗粒的大小对水处理的工艺过程有较大的影响。颗粒大,交换速度就慢;颗粒小,水通过树脂层的压力损失就大。如果各个颗粒的大小相差很大,则对水处理的工艺过程是不利的。
有效粒径是指筛分树脂时,10%体积的树脂颗粒通过,而90%体积的树脂颗粒保留的筛孔直径。均一系数是指能通过60%体积树脂的筛孔直径与能通过10%体积的树脂的筛孔直径之比。均一系数越接近1,表明树脂颗粒越均匀。常常见到用筛目数表示树脂粒度。
7.3密度
(1)真体积V真:质量为w1的含有平衡水的湿树脂加到水中,观察排开水的量,即得到树脂的真体积V真。
(2)视体积V视:将含平衡水的树脂装入量筒,敲击振动使体积极小,得树脂空间体积,即为视体积V视。
(3)干真密度:在干燥状态下树脂本身的密度。
此值一般为1.6左右,在实用意义不大,常用在研究树脂性能方面。
(4)湿真密度:指树脂在水中经过充分膨胀后,树脂颗粒的密度
(5)湿视密度:指树脂在水中充分膨胀后的堆积密度
湿视密度用来计算交换器中装载树脂时所需湿树脂的质量,此值一般在0.60~0.85之间。
7.4含水率
含水量的大小取决于亲水基团的多少及树脂孔隙的大小。对凝胶型树脂,交联度对含水量的影响比较大。
7.5溶胀性
当将干的离子交换树脂浸入水中时,其体积常常要变大,这种现象称为溶胀。
影响溶胀率大小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溶剂。树脂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性,通常比在非极性溶剂中强。
(2)交联度。高交联度树脂的溶胀能力较低。
(3)活性基团。此基团愈易电离,树脂的溶胀性愈强。
(4)交换容量。高交换容量离子交换树脂的溶胀性要比低交换容量的强。
(5)溶液深度。溶液中电解质浓度愈大,由于树脂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减小,树脂的溶胀率愈小。
(6)可交换离子的本质。可交换的水合离子半径愈大,其溶胀率愈大,因而在其交换和再生的过程中会发生胀缩现象,多次的胀缩就容易促使树脂颗粒碎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