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以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的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蔺1、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通过学生默读,学生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3、再默读这一大段,又思考:
①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壁,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②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
③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
④轻声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⑤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默读思考:
1、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还有谁?
2、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简单地概括出来。
3、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①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蔺相如又有什么表现。
②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彭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理解“推辞”,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中可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③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
④给这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四、教师小结过渡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画出有关的重点句子,
谈谈自己的体会。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这段主要写了谁和谁?写了他们什么事?
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③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④“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中你能看出他什么的好品质?
⑤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来?
⑥这个故事可用什么做小标题?
五、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六、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七、复述“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
八、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练习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