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试讲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面试试讲设计(10分钟)
【内含教学设计(试讲稿)+答辩题目参考答案】
面
试
试
讲
必
备
(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在最后)
一、面试试讲要求。
题目:将相和
内容:①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三个故事。③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要有师生互动;
(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2.难点:通过一定的方法,能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各位评委及领导,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A组3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搭石》这一课中你学到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出示)“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就要在默读课文时,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现在我们就用上这些方法来做个游戏,计时30秒,(出示一组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你了解到多少信息?
2.是啊,同学们,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被分裂成了七个国家(课件:七国方位图)秦、赵、燕、齐、楚、魏、韩。其中,赵国比较弱小,又地处强大的秦国之东,因而常受到秦国的欺负,由此,也就有了《将相和》这个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板贴课题)
3.一齐读读课题。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文本,梳理内容,明确阅读策略
1.阅读挑战,学习快速连读的方法。
好的,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阅读挑战吧,(默读课文)本文共16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
分钟。思考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你读了几分钟(反馈2人),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读的?
出示: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概括:快速连读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反馈。
2.继续挑战,学习扫读的方法。
(出示课后第二题),(计时15秒)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你是怎么读的?(概括:扫读)
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想一想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上三个故事的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扫读,反馈时间,反馈故事起止、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完璧归赵(1~9)、渑池之会(10~14)、负荆请罪(15~17)
小结: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前面我们作了两次阅读挑战,那么,快速连读、扫读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学习任务呢?
三、研读“完璧归赵”感受人物形象,领悟写作方法
继续挑战,细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计时),思考:从故事中你了解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习提示:
(1)自学:划出有关的句子,圈圈重点词,写写批注
反馈阅读时间,为什么读一个故事比之前读一篇课文用的时间还要长了呢?(因为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细读)
(2)小组交流
(3)班级层面分享
预设: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相机板书:机智勇敢、思虑周全、不畏强暴(语言、动作、神态)
(出示课文第6段)刚才我们这个小组的同学已经关注到人物的语言,是啊,用上了几组表示假设的关联词后,一个遇事思虑周全的蔺相如的形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点红:如果……那……,如果……那……,如果……就……,如果……一定……
出示单元目标:本单元,除了要我们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外,还要求我们要看看作者是如何在具体事例中写出人物的特点的。而刚才我们小朋友的精彩分享不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吗。(看板书)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融入到具体事例中,以此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正是本文的突出写法。
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