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③,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④:“郤觳可⑤。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⑥。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晋郤毅卒。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⑦,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⑧,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⑨。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⑩,
曲踊三百(11)。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12)。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13),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14)!”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
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15),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祚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16)。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17),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18)。”
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19)。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20),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21)。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22),及癸酉而还。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栾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23)。”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24)。”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
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25),俾队其师,无克祚国(26),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弗致也。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出,告二子曰:“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及连谷而死。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吕臣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或诉元咺于卫侯曰:“立叔武矣。”其子角从公,公使杀之。咺不废命,奉夷叔以入守。
六月,晋人复卫侯。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曰:“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扞牧圉?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曰以往,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国人闻此盟也,而后不贰。卫侯先期入,宁子先,长牂守门,以为使也,与之乘而入。公子歂犬、华仲前驱。叔武将沐,闻君至,喜,
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歂犬走出,公使杀之。元咺出奔晋。
城濮之战,晋中军风于泽,亡大旆之左旃(27)。祁瞒奸命,司马杀之,以徇于诸侯,使茅筏代之。师还。壬午,济河。舟之侨先归,士会摄右。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28),饮至大赏,征会讨贰。杀舟之侨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
君子谓:“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
【注释】①子文:春秋时楚令尹,即斗谷於菟。②子玉:春秋时楚令尹,即成得臣。③蒐(sōu):阅兵。被庐:晋地名。④赵衰:春秋时晋文公的大夫。⑤郤(xì)縠(hú):春秋时晋国大夫。⑥郤溱(zhēn):春秋时晋国将军。⑦公子买:鲁国公子,字子丛。鲁僖公时,公子买为卿。⑧门:用为动词,攻打城门。⑨爇(ruò):点燃,放火焚烧。⑩距跃:原地跳高。(11)曲踊:屈腿前跳。(12)畀(bì):给予。(13)天假之年:指上天赐给他长寿。(14)谗慝(tè):搬弄是非,这里指诽谤者。(15)辟:同“避”。(16)次:进驻。(17)盬(gǔ):咀嚼,啜食。(18)诘朝(zhāo):明天早晨。(19)韅(xiǎn):马肚带。靷(yǐn):“靳”字之误,马胸套。鞅
(yāng):马颈所束皮子。靽(bàn):绊马绳索。这些都是马身上的皮甲、缰绳、络头之类。(20)虚:同“墟”,旧城的废墟。(21)旆(pèi):大旗。(22)馆谷:住敌人的军营,吃敌人的军粮。(23)纠逖王慝(tè):检举、斥逐不利于王的坏人。(24)丕显休命:光明,伟大、美好的命令。(25)殛(jí):诛,杀死。(26)祚:享有。(27)旃(zhān):古代一种赤曲柄的旗。(28)馘(guó):战争中取得的敌人首级。
【鉴赏】
《晋楚城濮之战》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晋、楚争霸中原。齐桓公称霸以后,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中原霸主,黄河流域的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先后与楚结盟,被其控制。晋国自献公以降,内乱外患不止,力量削弱。晋文公经过长期流亡,回国掌权后,励精图治,加强军力,逐渐由弱转强。晋文公要建立霸业,势必与楚交锋。而宋叛楚附晋,楚纠合郑、蔡、陈、许四国之师攻宋。宋求救于晋,直接促成了城濮大战的爆发。
城濮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2年,是晋楚争霸关键性的一战。当时晋初兴,远不及楚国强大,但结果是晋以弱胜强,一战而霸。城濮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
主动的战例。
本文从两个方面展现了晋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楚军之所以必然失败的原由。首先是晋国君臣上下德义贤明,同心协力;而楚军上下各怀心思,意见相左而不相调和。晋文公虽在一些问题上与部下持不同想法,但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经过讨论取得一致。而楚成王与主将子玉各执己见,互相抵制,抵消力量,终于无法同心协力,失败则是必然的。
其次,是晋军突出德,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事,都以德为标准。这就是取得民心,让众将士心悦诚服,甘心为之出谋献策、竭力辅佐的根本保证。文章通过晋文公听取大臣子犯的意见训练教育人民为他出生入死打仗、杀掉颠颉来警告将士和狐偃的退避三舍来展示晋国之德。而楚国的子玉则是自私自利,以暴治军,不以百姓人民为先,不能以德服人,导致楚王和其属下、同事都不信任他。正如东周的王子虎在盟会上所说的,“晋国在城濮之战中能用仁德攻破别国”。
本文结构紧凑有条理,通过引用几个简单的事例却能突出地展现子玉的暴戾,鲜明地反衬了晋文公及其属下的德义。整篇文章语言清丽简洁,富于文采而流畅,可谓明净清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