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笔记(王力)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笔画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笔划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这部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书成於康熙五十五年(
公元1716年)。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今本装订成一册,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释字体例先音后义。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如果这个字有别音别义,便再解释别音别义。它解释字音和字义,除引用古代韵书或字书的解释之外,一般还引用古注。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王引之奉旨作《字典考证》,纠正引书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音读错误八类共5900条。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它实际上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增删、修订的。
4、《辞源》1915年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五十多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或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词语。单字先注音,后释义。注
音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释义先说明词义或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它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的体例格局。商务印书馆1958年由广西、广东、湖南、河南四省组织修订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注音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反切后面加注声、韵、调地位。全书共收单字12890个,复合词84134条,总字数一千一百多万字。它分四册出版,1979年出版第一册,1983年出齐,1988年又出版了合订本。采用繁体字,按部首编排,208部,最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可以帮助查阅。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显著特点是引书注明篇名。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1979年分三册由上海辞书社出版,1980年又出版缩印本(一册)。全书共收单字14872个,复合词语91706条,总字数一千三百多万字。按部首排列,250部,用简体字作字头,字的归部“依据字形定部”。另外书前还附有《笔画查字表》,书后附有《汉语拼音索引》,可以检索。
《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20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的语文工具书。
它们“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前者偏重收集古今的汉字,后者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音词语。
6、《汉语大字典》 徐中舒、李格非、赵振铎主编。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1986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第一卷,1990年出齐。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编者意图是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該书按部首排列,200部。在字形方面,收列能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現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在字义方面,过于求细,忽视词义的概括性。
7、《汉语大词典》由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五省一市组织编写,罗竹风主编。1986年由上海辞书社出版第一卷,其余各卷从1988年起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出齐,共12卷。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收列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单字按部首排列,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代词”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词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
8、《新华字典》是新华辞书社编纂的,主编魏建功。1953年出版注音字母音序排列本,1954年出版部首排列本,1959年又出版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排列本,1979年修订重排为目前流行最广的字典。这本字典是供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使用的,收字范围大致以现代汉语所用的字为限,释义也只限于现代汉语的用法。但是,它也适当收录了古代文献中的词汇,以及历史上的外来语。本书注音释义都用新的方法,对古汉语的词的解释,都用现代口语以及被现代口语吸收了的文言词语。可按照音序进行查阅,还可按前面所附部首检字表查字。
9、《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吕叔湘和丁声树先后任主编。它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现代语文词典,收词目五万六千多条。1956年开始编写,1960年出试印本,1965年出版了试用本,1979年才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这是一部释义精确,体现了目前汉语研究水平的好辞书。1996年出版修订本,词目增加到六万多条。
10、《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4-1975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师生和北京齿轮厂等单位的工人编写的,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字3700多个,后附难字2600多个。它
是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础上编写的。在释义解词中,重视词义的概括性和各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释简明通俗,适用于初学古汉语的读者。1993年出版了修订本,它是按《汉语拼音方案》的音序排列的,前面附有《部首检字》,可供检索。
1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东汉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定稿。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书中双行小字是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说文解字》时增加的注释和反切注音。按540部首排列。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中华书局新印本书末附有楷体笔画检字表,可以检索部首,也可以检索正文诸字。 清代研究《说文》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学习、研究《说文》的最佳注本)、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字义的来源和发展有较细致的分析)。
12、《经籍籑诂》清代阮元主编,出版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用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以一韵为一卷,全书
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近年影印本《经籍籑诂》多在前面附有笔画索引。
《经传释词》和《词诠》是两部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用法的著作,除此之外,清人刘淇《助字辨略》和何乐士等编著的《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出版)也可供参考。
13、《经传释词》是清代王引之所著,出版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全书共解释虚词160个,编排次序是按照古声母的顺序排列的。这本书在解释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大大超越了清代以前的学者,但是在虚词的通常用法上,它却谈得很少。
14、《词诠》近人杨树达所著,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年以后改由中华书局重印。收字五百以上,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既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按注音字母次序编排,可利用部首目录。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对初学古代汉语的人比较适用。
15、《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书中一般是解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于词源(或
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使用这部书时,可利用书末附载的笔画索引进行查阅。
16、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17、反切: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和被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如“毛”可以用“莫袍切”来注音。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三种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例如“鸡”、“牛”、“大”、“小”、“哭”、“笑”等,这些是属于基本词汇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这类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少数。
祚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例如“备”,古义“完备”,今义“应当”;“抢”,古义有“突过”和“撞”之意,
今义“抢劫”;“”,古义“划的异体字”,今义“寻”。像这样使用同一形体而古今意义无关的词,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3、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劝”,,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劝解”;“给”,古义“供应、使足”,今义“给予”;“再”,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重复”。这类词古今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2)辨别古今词义异同的方法:
1、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在字、词、句方面狠下功夫,有一个“求甚解”的态度,认真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这必须依靠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
2、需要自己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归纳,解决古书中遇到的词义问题。
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古今汉语词汇的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二)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比较情况: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
2、加上词尾词头:例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
3、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三)复音词的四种类型:
(1)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最初并没有凝结成一个整体、一个单词。
理由是:
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例如“险”“阻”“隘”(注:“隘”单用时,是狭的意思,同“险”“阻”的区别较大。)是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
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后两句“阻”和“隘”虽然连在一起,但显然还是两个词。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阻”和“隘”组合得紧一些。又《史记?淮阴侯列传》:“恐吾至阻险而还”,是“阻”和“险”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左传》成公十三年有“险阻”(逾越险阻),《离骚》中有“险隘”(路幽昧以险隘)。这说明三个同义词组合时,各自的独立性还很强,没有组成新的单一的词,还是自由组合的情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