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岸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与气候、水、生物和矿产等单项自然资源相比,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种综合性自然资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非农化和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削弱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耕地资源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中国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更趋紧张。本文将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入手,阐述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对可持续利用土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土地资源;现状;问题;原因;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资源现状
1)数量特征
中国土地辽阔,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土地资源大国。但中国又是土地资源小国,因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12亩,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3
在我国土地资源面积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之和占66.6%,居主导地位;农业用地中牧草地、林地比重大,耕地次之,园地最少。未利用土地多为难开发利用的沙漠、荒漠、裸岩及石砾地、重盐碱地、沼泽地等,而且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
2)质量特征
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其中,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占12%
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据全国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的资料,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高产稳产田占耕地总面积21.54%,中产田占37.24%,低产田占41.22%,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78.46%,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华北区及东北区等区域。这些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养分贫瘠、土壤次生潜育化和酸化等。
3)区域分布特征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土地资源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东部12个省市区,占全国面积的13.9%,人口占全国的41.2%,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交通、水域的比重高于中、西部地区,牧草地占1.6%,低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生态脆弱,面积相对较大。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土地的开发利用
的区域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程度高,中西部未利用面积大。
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走的是土地粗放型利用模式,既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又出现土地资源破坏的问题,大量土地资源投入未能产生出应有的效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实际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数量为13003.85hm2 截止到2003年底,耕地面积变为12339.22hm2,净减少664.63hm2,平均每年净减少94.95hm2,累计净减少率为5.1%,年净减少率为0.74%,且年净减少率呈递增趋势。
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上年的0.095 hm2减少到0.094 hm2。全国建设占耕地万14.51 hm2,灾毁耕地6.33hm2,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0.47万,hm2生态退耕73.29hm2,以上4项共减少耕地114.59hm2
2)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45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到1998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流失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的耕地有7.3亿亩,每年流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我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西部。据统计,四川水土流失38.48万平方公里,陕西13.75万平方公里,甘肃13.44中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贵州7.6万平方公里,青海4.65万平方公里,云南2.81万平方公里,广西1.11万平方公里,宁夏1万多平方公里,实际情况远远大于这些数字。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是严重,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面积的74%,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8000吨以上。我国城市水土流失也很严重,1997年对57个城市调查,流失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城市总面积的24.3%
3)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已成为环境的头号问题。到1998年荒漠化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27.3%,占旱地面积近80%,相当14个广东省的幅员;50年来,全国已有150万亩耕地、529万亩草地、1463万亩林地变成了沙漠,遍及18个省市的471个县,直接受沙漠危害的有200多个县。我国土地沙化在不断增加:70年代每年土地沙化1560平方公里,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2450平方公里,每年递增15%—50%。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是西北。北方土地沙化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受到沙化威胁;西北各省的荒漠化率很高:新疆为86.07%,西宁75.98%,甘肃50.62%,西藏42.02%,青海33.06%,陕西15.96%,分别列居全国123456位。每年有11个省和自治区,212个县受沙漠的影响和威胁,每年土地沙化以1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和发展。
三、原因分析
1)耕地面积减少原因:
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由于人口与耕地反向发展以及城镇的发展,21世纪初期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的势头难以逆转另一个造成农业耕地大面积流失和减少
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和工业占地。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增加势所难免,这构成了对耕地保有量的巨大冲击。
2)水土流失原因: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地面物质组成。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影响水土流失的社会因素是主导因素,加剧水土流失的人类主要活动有:滥伐森林、不合理利用土地、陡坡开荒、顺坡耕地、过度放牧、铲挖草皮、乱弃矿渣、废土等,使地表植
被遭到破坏,地表失去绿植被的保护,沙化严重,突降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表景观的形成,就是人类不合理利用地造成的。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略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业。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
3)土地荒漠化原因
造成荒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气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但是人类活动,如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地球上的荒漠化地区,大都是人类最贫困的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并且缺乏资金和其他资源,贫困地区的人口被迫加剧开发原已超负荷的土地,如无限制放牧、砍伐森林、过度开垦等来维系生存,从而不断加大土地的负载,形成荒漠化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据了解,全球每年有上百万的人,被迫因为荒漠化而走上命运难卜的迁徙之路。 
四、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人口增长将成为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为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因为,控制人口增长可减少对产品的需求,从而减少各项建设等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2)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同时耕地是决定粮食与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的第一要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保护耕地的任务越来越紧迫。民以食为天,没有耕地就谈不上,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加强对土地用途的审批、监督和管理
3)提高我国的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我国现有的草地、森林资源
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因此提高我国的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现有的草地、森林资源也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实现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如此既可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的目的。不仅如此,森林还能防风固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沙尘暴的袭击,可谓一举多得。
4)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
农田基本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农田水利建设。要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还要注重发展节水灌溉,缓解农田用水供需矛盾。②中低产田改造。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为主要目标,基本消除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培肥地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③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要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加大管道系统和大棚温室等固定设施在农田装备中的比重。
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