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秒懂古诗词之景物形象
语文中考:秒懂古诗词之景物形象
有句话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里出现的景物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情感的抒发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下面先分享一首小诗来说一说古诗词里常见的景物也就是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借月托雁寄乡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杜鹃鹧鸪啼凄凄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声声只道不如归。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杜宇=子规=杜鹃=布谷鸟=不如归去 凄凉的象征
4、梧桐叶落透悲意
一叶落而知秋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伤春(暮春)悲秋
5、别时长亭柳依依(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南浦—河边送别
长亭—道路上送别
6、落花流水传愁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燕子:眷恋旧巢世事变迁历史兴衰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草木:物是人非历史兴忘
提问方式(景物形象题)——一句情话 :①具体景物 ②画面意境 ③情感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4、这首诗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题模板
①诗中通过( )等景象,描绘了一幅( )画面。(景物)
②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意境)
③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情感) (1)感情随着氛围来
(2)表达情感的词(喜悲闲愁)
诗歌翻译法:1.拆词法(二字、四字)
2.引原文
3.一字一组词法
【例】次石湖书扇韵①【拆词法】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题思路:1.景物:小桥、流水、人家、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
2.意境:描绘水乡夏日图景
3.氛围:悠闲宁静、恬静祥和、归隐生活的向往喜悦
答案:诗歌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地点】夏日【时间】清幽恬静【特点】的画面。
军城早秋【拆词法】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敌人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题思路:1.景:夜晚秋风汉关朔云月亮西山;描绘了边塞秋景图
2.境:营造阴陈凝重的氛围
3.情:表达了作者必胜的决心,喜悦心情
答案:通过描写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题李世南画扇①【翻译法】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答题思路:1.景物:小溪、山林、落叶、抱瓮人、村庄、寺庙、山坞
2.氛围:恬静祥和,宁静舒适
答案: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秋季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鹧鸪天代人赋①【翻译法】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题思路:1.一字一组词:桑破嫩芽,蚕卵孵化,细嫩青草,夕阳斜照,乌鸦栖息
2.氛围:春意盎然,欣欣向荣,恬静祥和,生机勃勃
3.情感: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答案:词的上阕描写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
息。描绘出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问】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练习 《诗经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解】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李前草,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
A、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B、通过反复的句式表现出来的
C、通过用典表现出来的
D、通过具体的景物表现出来的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概括错误的一项( )
A、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
B、描写出少女怀春娇羞的样子
C、营造了一种轻松恬静的氛围
D、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联系中考
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 ”、冰霜“ ”,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答案:1.瑟瑟 惨凄2..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