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1214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1214
1214-1
三月三日游雨花台作
凌晨积雨霁,窗日光瑳瑳(1)。游目周四隅,万景被阳和(2)。花树明馀沥,莺鹂亦已歌(3)。譬彼羸尪夫,散灸苏沈痾(4)。又如蓬垢女,赐酺颜渐酡(5)。嘉节旧遨赏,孺人兴亦颇(6)。落胸雨花台,轻驾就委佗(7)。山势窜蛇,首尾不可搓(8)。其脊跨市屋,兵子奔穿梭(9)。土脉养嫩茸,乱冢浮青螺(10)。陟冈瞰泱漭,江扬千里波(11)。咫尺鏖战区,蚁聚争蜂窝(12)。悲风吹死气,膏血缠烟莎(13)。攻守示险隘,徒博泪成河(14)。下憩品泉榭,茗盏驱昏魔(15)。提筐售石儿,颗粒匪琢磨(16)。买取照盂钵,众雏贻摩挲(17)。列坐聒驵竖,蹑足荒祠过(18)。流传说法迹,蔽天啼鹳鹅(19)。还途满寒阳,销愁愁转多(20)。撄怀结禊饮,海圻伫吟哦(21)。去住各有恨,喧寂自殊科(22)。矫首行顾影,同一春梦婆(23)
【笺注】
三月三日(4月9日),凌晨雨停,陈三立与夫人同游雨花台。此诗描写了清晨雨后游赏雨花台的全过程,可谓上山、山顶、下山的全程,处处引起陈三立对南京辛亥战事的叹伤与忧愁。
(1)“凌晨”二句:凌晨下了很久的雨停了,窗户透过鲜明洁净的日光。
“瑳瑳”,鲜明洁白貌。唐韩愈《高君画赞》:“澄源卷璞,含白瑳瑳。”
(2)“游目”二句:转动目光,看向周边四方,万千景象都披上了春天的阳光。
“四隅”,四方;四周。《淮南子·原道训》:“经营四隅,还返于枢。”高诱注:“隅,犹方也。”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3)“花树”二句:花草树木上留下了明亮的水珠,黄莺也已唱起了歌。
“馀沥”,剩酒。晋陶潜《咏贫士诗》之二:“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此指剩下的雨滴。
(4)“譬彼”二句:就如瘦弱的人,散灸,久治不愈的人刚恢复。
“羸尫”,瘦弱。亦指瘦弱之人。宋陆游《病起杂言》诗:“壮夫一卧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尪。”
“散灸”,带有药粉的敷灸疗法。如取丁香、肉桂各等分,共研细末,取适量纳脐中,使与脐平,胶布固定,称丁桂散灸。
“沉疴”,久治不愈的病。《晋书·乐广传》:“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5)“又如”二句:又如蓬头垢面的女子,赐予宴饮,面容渐渐变红。
“蓬垢”,”蓬头垢面“之省,头发蓬乱,面有尘垢。言人不事修饰,外表不整洁。《魏书·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赐酺”,秦汉之法,三人以上不得聚饮,朝廷有庆典之事,特许臣民聚会欢饮,此谓“赐酺”。后世王朝遂为一种宴饮庆祝活动。《新唐书·高宗纪》:“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孙重照生满月,大赦,改元,赐酺三日。”
(6)“嘉节”二句:三月三的佳节,延续旧日的游赏,夫人也颇有兴致。
“嘉节”,美好的节日。唐韩愈《荐士》诗:“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此指三月三日, 即上巳节。汉以前取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三国魏以后改用三月三日,不用上巳。见《晋书·礼志下》。
“遨赏”,犹游赏。宋李攸《宋朝事实·削平僭伪》:“蜀土之民,近岁日益繁盛,但习俗嚣浮,多事遨赏。”“旧遨赏”,旧日游赏之时。
诗的前十二句,写自己凌晨雨后,四看风光一新,与夫人忽生遨游之兴。
(7)“落胸”二句:雨花台来到心中,轻车来曲折行进。
“落胸”,来到心中。元汪广洋《壮游奉柬诸阁老》:“朵朵金芙蓉,凭虚落胸臆。”
“委佗”,曲折行貌。《后汉书·任李万邳刘耿传赞》:“委佗还旅,二守焉依。”李贤注:“佗音移,行貌也。”
(8)“山势”二句:山势如蛇乱窜,首尾不可取来搓碎。
“不可搓”,此指不可搓碎。
(9)“其脊”二句:那山脊,横跨街市房屋,兵士奔跑如穿梭。
“兵子”,对兵士的蔑称。《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诸葛亮谓 巴 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10)“土脉”二句:土壤滋养出嫩芽,青山载着乱坟。
“土脉”,语出《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韦昭注:“脉,理也。”此谓土壤开冻松化,生气勃发,如人身脉动。后以“土脉”泛指土壤。唐韩愈《苦寒》诗:“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
“嫩茸”,植物嫩芽。唐唐扶《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嫩茸含细粉,初叶泛新杯。”
“青螺”,.喻青山。唐刘禹锡《望洞庭》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从第十三句“落胸雨花台”到第二十句“乱冢浮青螺”,描写前往雨花台的一路所见山势逶迤以及士兵穿行、乱坟在山的景象。
(11)“陟冈”二句:登上山岗,看见水势浩渺,长江扬起千里波浪。
“陟冈”,登上山岗。《诗·魏风·陟岵》:“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泱漭”,水势浩瀚貌。汉李尤《平乐观赋》:“龟池泱漭,果林榛榛。”
(12)“咫尺”二句:那鏖战的地方近在咫尺,如蚂蚁聚集,争夺着蜂的巢穴。
“鏖战区”,此指辛亥时,江浙联军兵分三路,其南路进攻雨花台。
“蚁聚”,如蚂蚁般聚集。比喻结集者之多。《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钱唐大帅彭式等蚁聚为寇。”
(13)“悲风”二句:凄厉的寒风吹来阴暗沉闷的气息,血肉缠裹在如雾蒙蒙的莎草上。
“悲风”,凄厉的寒风。《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死气”,阴暗沉闷的空气。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居无近绝溪、冢、狐虫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
“膏血”,脂血。唐孟郊《蚊》诗:“但将膏血求,岂觉性命轻?”
“烟莎”,雾蒙蒙的莎草。唐郑谷《题兴善寺》:“烟莎后池水,前迹杳难寻。”
(1)“攻守”二句:指看着进攻保守的险要关隘,只是博得泪流成河。
从第二十一句“陟冈瞰泱漭”到第二十八句“徒博泪成河”,描写自己登上山冈,感叹这里附近曾是辛亥战事之地,曾血肉在野,令人悲伤。
(15)“下憩”二句:向下休息在品泉的楼榭,啜饮茶杯,驱走昏昏沉沉。
“昏魔”,昏昏沉沉之状。宋徐积《和李自明》:“而况小暑之后有初伏与大暑,更添热厉兼昏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