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学生版】
一、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古有贵右贱左之说,故称贬官为“左迁”。白居易由京官贬黜至地方,因官职低而着“青衫”。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姚鼐字姬传、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二、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二甲即授官职,三甲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这里指死亡之意。据《礼记·曲礼》所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家庙,指儒家为祖先立的庙。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C.拜舞,指跪拜与舞蹈,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这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文中便是后者之义。
四、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继室”指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继”意为“续娶”。
B.“一肩”意为“一担”,文中指砍柴的数量,“肩”指“担”。
C.“窃”指自己或私下,表示个人意见或行为,作谦词。
D.“许”指“左右”,与“潭中鱼可百许头”的“许”相同。
五、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指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文中未冠,即指白居易不到二十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则行笈礼表示成年。
B. 擢、补、授、迁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谪和出等。本文中“补校书郎”是指补充为校书郎,“出为州刺史”是指京官外任州刺史。
C. 明年,古文指第二年,而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D. 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六、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坎和离是八卦中的卦名,古人以周易为基础、用筮草等为工具进行占卦,认为八卦对应着自然现象,能够预测人的命运。
B.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绍兴三十二年”使用的是年号纪年法,《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也是这种纪年方法。
C.末作在文中指商业。“农业为本,商业为末”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思想,其根本原因是封建时期的土地私有制度。
D.长短句本是一个诗体名词,南宋时长短句逐渐成为词的别名。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二人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七、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薨,是古人对诸侯死的讳称。古时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B.“不拘微贱”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字含义相同。
C.“且又爱子在侧”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以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后以社稷代指国家。
八、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赋,即辞赋,汉代刘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赋为楚辞。
B.士大夫,古代中国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
C.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
D.经传,经,是指儒家经典;传,指人物传记。
九、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鼎,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以此象征九州。
B.“东借救于齐”的“东”,名词作状语,向东,与“臣请东解之”的“东”的意义及用法都相同。
C.弊邑,既指偏僻的小城镇,又指对他国谦称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文中是指后者。
D.“子之数来者”的“数”,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的“数”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十、下列对文中加黑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兵车是国力的象征,“万乘之国”属于大国。
B. “越王苦会稽之耻”的“耻”是“羞耻”的意思,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相同。
C. “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的“属”是“召集”的意思,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不同。
D. 要领,文中指腰和脖子,“要领不属”类似于身首异处;现在“要领”多指要点等。
十一、对下面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为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C. 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影响深远。
D. 经传,经是指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传就是解释儒家和道家经书的著作。
十二、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指布制的衣服,即用麻葛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用来代指平民。古代指平民的词还有“黎庶”“黔首”“元元”“民氓”等。
B.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