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汉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统帝国,前202年⾼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进⼀步推动⼤⼀统事业,在“昭宣中兴”时达到极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建⽴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万国来朝,汉朝是⼀个强⼤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
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和经济较为强盛,且⽂化的统⼀,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明的延续和挺⽴千秋做出了巨⼤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
⼀、西汉皇帝列表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个⼤⼀统封建王朝,共有15个皇帝,历经211年。
1、汉⾼祖刘邦
汉⾼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字季,号沛公,谥号⾼皇帝,庙号⾼祖,沛郡丰⾢中阳⾥(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于周赧王59年即公元前256年2⽉8⽇。
他在兄弟四⼈中排⾏第三,性情豁达⼤度,知⼈善任,公元前216年,时年31岁,为泗⽔亭长,公元前209年壬⾠岁九⽉,参加由陈胜,吴⼴带领的起义,后加⼊楚国的阵营,趁另⼀位将军项⽻和秦的⼤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个攻进秦国的⾸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封为汉王。
刘邦以蜀地为基地和项⽻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埋伏,项⽻突围不果,⾃杀于乌江边。
刘邦消灭了项⽻后,统⼀了中国,公元前206年⼄未岁称帝于洛阳,建⽴汉王朝,⾃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为以后的强⼤建⽴了基础,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年,卒于公元前195年丙午岁4⽉25⽇(甲⾠⽇),享年61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
2、汉惠帝刘盈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年—公元前188年),西汉第⼆位皇帝(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母亲吕雉,在位7年。
3、汉少帝刘恭
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90年—公元前184年),公元前188年9⽉—公元前184年8⽉在位,汉朝第三任皇帝。
汉前少帝,刘姓,名恭,是西汉第⼀个被废的皇帝,也是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帝,⽗亲是汉孝惠帝刘盈,母亲是惠帝时期的美⼈,⼀个被政治牺牲的⼥⼈,因为惠帝皇后张嫣没有⽣孩⼦,⽽惠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于是吕雉来惠帝妃⼦中⼀个美⼈的⼉⼦过继到皇后张嫣⾝下,并杀了美⼈,接着⽴这个⼉⼦为皇帝,是为汉前少帝,吕太后开始了临朝称制。
4、汉少帝刘弘
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0),公元前184年6⽉15⽇-公元前180年11⽉14⽇在位,公元前184年6⽉15⽇,吕雉命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即后少帝。
公元前180年9⽉,吕雉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努⼒后,吕⽒家族⼒量被铲除,朝⾂认为少帝刘弘并⾮汉惠帝亲⽣⼦,应废黜,朝⾂选定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并迎⼊长安,遂于11⽉14⽇诛杀刘弘。
5、汉⽂帝刘恒
汉⽂帝刘恒(公元前202年1⽉15⽇—公元前157年6⽉),汉代第五位皇帝,汉⾼祖中⼦,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
公元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权。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把诸吕⼀⽹打尽,迎⽴代王刘恒⼊京为帝,是为汉⽂帝,汉⽂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利,⾐着朴素,废除⾁刑,使汉朝进⼊强盛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康。
汉⽂帝与其⼦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景之治,汉⽂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过⼤及匈奴⼊侵中原等问题,汉⽂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的态度,道德⽅⾯,⽂帝亦曾经亲⾃为母亲薄⽒尝药,深具孝⼼。
公元前157年,六⽉⼰亥,汉⽂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6、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帝刘恒的长⼦,母亲是汉⽂帝皇后窦⽒(即窦太后),出⽣于代地中都(今⼭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庙号。
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产,他统治时期与其⽗汉⽂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汉⽂帝的事业,与⽗亲⼀起开创了“⽂景之治”,⼜为⼉⼦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帝到武帝的过渡。
7、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景帝之⼦,刘彻,原名刘彘,⽴为太⼦时改名为彻,西汉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汉⽂帝刘恒的孙⼦,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王娡,皇后为卫⼦夫,他七岁时被⽴为太⼦,16岁登基,70岁驾崩。
在位期间,继承景帝政策,打击地⽅割据势⼒,加强中央集权,在法律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认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地位。
在位五⼗四年,是西汉的⿍盛时期,前⽆古⼈的巨⼤功业,汉武帝的雄才⼤略,⽂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明⽆可争议的中⼼,⽽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豪和展⽰的伟⼤时代之⼀,但由于徭役兵役的增加,⼈民负担加重,引起农民反抗。
8、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少⼦,母为钩⼷夫⼈,武帝崩后继位。
汉昭帝即位后,刘弗陵因名字难避讳的缘故更名刘弗,“弗”字避讳“不”,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岁(古代按虚岁算),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处),年号有始元、元凤和元平。
9、汉废帝刘贺
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朝第九任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昌⾢哀王刘髆的⼉⼦,19岁即位,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度、不保社稷⽽被废,分封到了今天的⼭东省巨野县昌⾢镇,做昌⾢王,元康三年,⼜被贬到江西省永修县做海昏侯,史称汉废帝。
公元前74年6⽉5⽇,汉昭帝驾崩,享年21岁,因为⽆⼦,7⽉18⽇,⼤将军霍光等⼈迎⽴昌⾢王刘贺即位,据《汉书·霍光⾦⽇磾传》载刘贺罪⾏“受玺以来⼆⼗七⽇,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百⼆⼗七事。”
刘贺在即位⼆⼗七天内,就⼲了⼀千⼀百⼆⼗七件荒唐事,平均⼀天四⼗件,然⽽事实上,这只是霍光等⼤⾂的托词,真实的原因恐怕是刘贺即位之后,急于提拔⾃⼰从昌⾢带来的僚属,忽视了朝中重⾂,得罪了以霍光为⾸的西汉上层统
真实的原因恐怕是刘贺即位之后,急于提拔⾃⼰从昌⾢带来的僚属,忽视了朝中重⾂,得罪了以霍光为⾸的西汉上层统治阶级中的官僚集团,凭借罗列上述所谓的罪⾏托词,霍光以其不堪重任,突然发动,与⼤⾂奏请15岁的皇太后(即孝昭皇后上官凤⼉,⼤将军霍光的外孙⼥)下诏,于8⽉14⽇废黜了刘贺,并亲⾃送他回到封地昌⾢(今⼭东省巨野县昌⾢镇),保留王号(昌⾢王),令其⾷⾢⼆千户。
同年,霍光尊⽴卫皇后(卫⼦夫)唯⼀曾孙、戾太⼦刘据唯⼀的遗孙、18岁的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10、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7⽇-公元前48年1⽉10⽇),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位皇帝,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母为王翁须。
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嗣,⼤司马霍光拥⽴的昌⾢王刘贺在即位的27天就被权⾂霍光提请其外孙⼥上官皇太后废掉,在确⽴继任⼈选时,时任光禄⼤夫的邴吉此时向霍光推荐刘病已,昭帝元平元年秋七⽉庚申,刘病已⼊宫见上官太后,被封为阳武侯,同⽇登基为皇帝,承嗣汉昭帝,隔年改元本始,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
11、汉元帝刘奭
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是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的⼉⼦,他出⽣⼏个⽉后,其⽗即位做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年)四⽉,刘奭被⽴为太⼦,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谥号为元帝,庙号⾼宗。
后经过东汉光武帝删减后整个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即太祖⾼帝刘邦,太宗⽂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中宗宣帝刘询,并没有汉元帝。
西汉的历史,⼀般以宣、元之间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代不如⼀代”。
元帝确实是⼀个性格柔弱、优柔寡断的⼈,⾄于“仁”字则要⼤打折扣,所谓“好儒”是真的,也是起了⼀定作⽤的,但最终只因好的是“俗儒”⽽功亏⼀篑,汉元帝也有男宠是宦官弘恭、⽯显,这两⼈都是少年时犯法,受宫刑后当了宦官,⼊侍宫廷,俩⼈长得都很俊美,元帝即位⼏年后,弘恭死去,⽯显继续受宠,为中书令,尊贵⽆⽐,势倾朝野,门⼈⾛狗遍天下。
12、汉成帝刘骜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
庙号统宗。
刘骜在位期间,⽣活荒淫,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妹,怠于政事,将朝政全委托给外家诸位舅舅,⼤权逐渐为王⽒外戚掌握。
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封为侯,⽼⼤王凤官位⾼⾄⼤司马⼤将军领尚书事,王政君的侄⼦王莽也开始崭露头脚,王莽系王曼之⼦,王曼早死,王家其他兄弟封侯后,独王莽孤贫,王政君怜之,将王莽及其母供养于东宫,王莽屈节恭俭,勤⾝博学,事母及寡嫂恭谨周到,⼜外交英俊,内事诸⽗,曲有礼仪,与其他王家⼦弟形成鲜明对⽐,伯⽗王凤有病,王莽亲尝汤药,⾐带不解,通霄达旦,护理连⽉。
王凤死前,将王莽托于成帝,王莽因此升黄门郎、射声校尉,后⼜封为新都侯,升迁骑都尉、光禄⼤夫、侍中,王莽不骄不躁,愈为俭约,散⾐物于宾客,收名⼠于门下,⼴交权贵,⼀时名声⼤振,在位者争相举荐,游⼠为之宣传,最终登上了⼤司马的位置。
公元前7年2⽉,刘骜夜宿未央官,第⼆天早晨起床,弯腰系袜带时,忽然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就此死于长安未央官,刘骜死后谥号为成帝。
13、汉哀帝刘欣
汉哀帝刘欣(前25―前1年8⽉15⽇),字和,在位7年,汉元帝庶孙,成帝侄⼦,定陶恭王刘康之⼦,母丁⽒。
⽣于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三⽉壬⾠⽇,成帝阳朔⼆年(公元前23年),定陶恭王刘康病死,⼋⽉,年仅三岁的⼉⼦刘欣继位定陶王,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侄⼦定陶王刘欣为皇太⼦,绥和⼆年(公元前7年)成帝病故,四⽉,⼗九岁的刘欣继帝位,次年改元建平,追其⽗定陶恭王为恭皇,曾⽤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此即历史上的⼜⼀著名昏君汉哀帝。
元寿⼆年(公元前1年)早逝,葬于义陵,谥号“孝哀帝”,匈奴尊称“刘欣格尔”意为草原上的哥。
史称汉哀帝少年时原本不好声⾊,是个熟读经书、⽂辞博敏的有才之君,号称欣哥,汉哀帝刚即位时,是个想有⼀番做为的年轻皇帝,他从整肃王⽒家族的势⼒中,总结了⼀些教训,认识到⾝为皇帝,必须政由⼰出,决不能像汉成帝那样⼤权旁落,任⼈摆布。
14、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即汉平帝(公元前9年-公元6年2⽉4⽇),汉族,原名刘箕⼦,汉元帝之孙,汉成帝的侄⼦,汉哀帝的堂兄弟,中⼭王刘兴之⼦,母卫姬。
刘欣于公元前1年8⽉15⽇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17⽇迎⽴年仅9岁
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共在位6年,他不是被王莽毒死的,⽽是病死的,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处)。
15、汉孺⼦刘婴
汉孺⼦刘婴(6年-8年⼗⼀⽉在位),号孺⼦,乃楚孝王刘嚣曾孙、⼴戚侯刘显之⼦、汉宣帝⽞孙也,西汉的末代皇帝。
公元6年,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便从汉朝皇室中挑选了年仅两岁的刘婴,但是,因年龄太⼩,刘婴并未正式即皇帝位,仅当了⼀个“皇太⼦”⽽已,王莽⾃称“摄皇帝”,任何排场实与皇帝⽆异,仅在见孺⼦及太后(王嬿)时需⾃称⾂,为想实质控制朝政⼤权,得到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允许后,封⾃⼰为安汉公,并完全摄政,以周公、伊尹⾃居,改元“居摄”,⽽刘婴这个皇太⼦仅为傀儡,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将“摄皇帝”称号改为“假皇帝”。
初始元年(公元8年)腊⽉,王莽⾃称汉⾼祖刘邦要他,便强迫皇太⼦刘婴禅位给他,改国号为“新”,并将原定的“初始元年⼗⼆⽉初⼀”改为“始建国元年⼗⼆⽉初⼀”,中国⼜⼀个封建王朝,新朝开始了,王莽即新始祖⾼皇帝,也称为新朝建兴帝,简称为新帝。
王莽尊王太皇太后王政君为皇太后(后来⼜改为“新室⽂母太皇太后”),封刘婴为定安公(也写作公),改王太后(王嬿)尊号为定安公太后,⾄此,⽴国214年的西汉帝国灭亡。
公元25年正⽉,平陵⼈⽅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刘婴为帝,2⽉,因推翻王莽⽽被拥⽴为更始帝的刘⽞,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
⼆、东汉皇帝列表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个⼤⼀统的朝代,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故⼜称后汉,东汉⾸都洛阳被称为东京,因此⼜以东京为东汉的代称,共有14个黄帝(实际上称帝的是12个),历经196年。
16、汉朝更始帝刘⽞
更始帝刘⽞(?-公元25)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西汉皇族后裔,公元23年,刘⽞被绿林军⽴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庙号汉延宗,史称这⼀政权为⽞汉。
更始元年,新朝灭亡,刘⽞⼊主长安,成为了天下之主,更始帝的确⽴,使本已脆弱的联军内部发⽣了更⼤的裂隙,以⾄于后来刘秀之兄刘演被杀,两年后的更始三年,更始政权在⾚眉军和刘秀⼤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崩⽡解,刘⽞向⾚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玺,更始政权灭亡。
不久,刘⽞亦被⾚眉军所杀,后刘秀⼤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葬在了长安附近的霸陵,刘⽞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他⼀朝为帝,便沉湎于宫廷⽣活,即位后将政事都委托于⾃⼰的岳⽗赵萌,放任其专
权。
17、东汉光武帝刘秀
17、东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前6-57年),字⽂叔,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乱,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与兄在家乡舂陵乘势起兵,与众英雄并争天下,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建⽴了东汉王朝。
刘秀是汉⾼祖九世孙,西汉景帝⼦长沙王刘发之⼦舂陵节侯刘买的后裔,其⽗为南顿令刘钦,母樊娴,世代居住在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属地⽅豪族,⾃幼钟情于阴丽华,后⾄长安,见执⾦吾车骑甚盛,因叹⽈:“仕宦当作执⾦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经过长达⼗数年之久的统⼀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眉、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和为数达百万的⼤⼩农民起义军,使得⾃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20余年的中华⼤地再次归于⼀统。
天下定后,刘秀推⾏“偃武修⽂”的国策,发展⽣产、⼤兴儒学,从⽽奠定了⽇后东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18、汉明帝刘庄
汉光武帝之⼦刘庄(公元28年⼗⼀⽉⼆⼗七-75年⼋⽉初六),字⼦丽,庙号汉显宗,东汉第⼆任皇帝,即汉明帝,性格刚毅严酷,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母为阴丽华,初名阳,封东海王,建武⼗九年,⽴为皇太⼦,建武中元⼆年⼆⽉,即皇帝位。
明帝即位后,⼀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也多⽅防范。
同时,他也致⼒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六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侍。
次年,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中国,明帝之世,吏治⽐较清明,境内。
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为2100多万,⾄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激增⾄3400多万,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史称“明章之治”。
永平⼗⼋年(公元75年)⼋⽉初六(阳历9⽉5⽇),死于洛阳东宫前殿。在位⼗九年,死时四⼗⼋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
19、汉章帝刘炟
东汉章帝刘炟(公元58年-公元88年4⽉9⽇),汉明帝第五⼦,明帝永平三年(60年),⽴为皇太⼦,公元75年登基,公元75年9⽉5⽇-88年4⽉9⽇在位,在位⼗四年。
东汉章帝刘炟在位期间,⾏宽厚之政,除去以往⼀⼈犯谋逆等⼤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50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励⼈⼝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提倡儒术,建初⼋年(83年),选⾼才⽣受学《左⽒春秋》、《⾕梁春秋》、《古⽂尚书》、《⽑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等于⽩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虎通德论》(⼜称《⽩虎通议》、《⽩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和谶纬之学,形成今⽂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步发展。改⾰历法,始⽤李梵等所作的《四分历》。
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利,减轻徭役,⾐⾷朴素,实⾏“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化在此时得到很⼤的发展,这时思想也⽐较活跃,如王充等,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因为明、章两代⼤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针,励精图治,使⽂治、武功都有很⼤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但由于过分抬⾼儒教,致使⼀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了⽇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远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