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因埋藏了明代13位皇帝而得名,随葬的还有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以及从葬宫女等;1992年,明十三陵被专家评定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2003年,明十三陵作为南京明孝陵的补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都知道明代有16位皇帝,为什么只有13位葬在这里,那么其他三位是谁,葬于何处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城定在今日的南京,死后葬在南京钟山南,称明孝陵;我们知道南京别称是“金陵”,在战国时期,楚威王时建此城;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建议联东吴抗曹,来到金陵,见此处“虎距龙蟠”,建议孙权建都于此,历史上“草船借箭”、“舌战儒”、“巧借东风”等故事就发生在此时期;朱元璋就是因为喜欢南京的风水所以建都的,死后自然葬在都城附近的钟山旁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在其叔朱棣发动夺取皇位后下落不明,有人说葬身火海,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没有定论;
明朝第七代皇帝朱祁钰,被其兄朱祁镇以亲王的身份礼葬在北京西郊金山口;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分兵四路进犯,明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的怂恿,率50万大军亲征,结果部队在河北怀来城西20里的土木堡遭瓦剌大军围歼,英宗也成了俘虏,史称“土木之变”;这时明朝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新的天子,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1450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将英宗送回,景泰帝就将他软禁在南宫今南池子一带;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十七日深夜,朝臣徐有贞、石享等人带一千名军士从南宫救出英宗,直奔大内,英宗一行来到东华门,以太上皇身份大声喝退门卫;最后闯进奉天殿今太和殿,宣布重新登基,史称“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将朱祁钰降为郕王,不久朱祁钰死于西宫,以亲王礼制葬于金山;成化年间,宪宗朱见深为朱祁钰平反,复称景泰帝,并以皇陵规格改、扩建了金山陵;
说起这个明英宗朱祁镇,不得不提一下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宦官来源、宦官弄权和王振其人
明十三陵建造还要从明永乐皇帝登基说起,燕王朱棣夺取了王位后,在南京称帝,为政权的巩固一心想迁都北京;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为了表示其迁都北京的决心,下令在北京郊区选址建陵帝陵通常选在京城附近;最终选定昌平的天寿山作为“寿宫吉
壤”,永乐七年1409年正式在此建长陵,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三月才全部建成,此后,明代有十二位皇帝在此建陵;自1409年至1644年明王朝灭亡,明十三陵的建造历时二百多年;
其实明十三陵的选址颇费周折,皇后徐氏死后,朱棣派礼部尚书赵羾和风水师廖均卿等人去选“吉壤”;据说,他们首先选在口外的屠家营,但因皇帝都姓朱,与“猪”同音,猪进屠家犯地讳不能用;另一个选在羊山脚下,但因后面有“狼口峪”,猪旁有狼更危险,也不能用;后来又选定京西“燕家台”,可“燕家”与“宴驾”谐音,也不吉利;最后才选定现在这片天寿山陵区;
天寿山陵区是依风水原理选址的,我国选阳宅、阴宅都遵循这几句话“觅龙,龙要真;察砂,砂要秀;观水,水要抱;点穴,穴要的;取向,向要吉”;这里的龙指的是山,天寿山是太行山的支脉,蜿蜒曲折,脉相分明,且山上树木葱郁,砂要秀指的就是这个;水指的是从西北过来的温榆河,俗话说“山主富贵,水主财”、“有山无水休寻地”;山好,自然气场好,但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所有要有水,且水抱,不然就犯了弓背散,有多少财也会散尽;这里天寿山为镇山,东有蟒山,西有虎峪,正合风水的左青龙、右白虎之说,南面有龙、虎二山做为案山,温榆河二水从正北流向东南,斜贯“明堂”山中的盆地,合乎抱水之说,所以这里确实是风水宝地;
陵十三陵陵区占地40平方公里,陵区内苍松翠柏,建筑红墙黄瓦,既庄严肃穆,又金碧辉煌;但后来地面上的建筑曾几次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军入关;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有人说清兵的强盛和他们的祖坟风水有关,他们祖坟在房山,如果捣毁,清兵则灭;所以明天启年间就派人毁了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所以清兵入关后就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到了乾隆年间,为了笼络汉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下令修缮了明陵;民国时期,当地豪绅争夺产权,明陵又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又对明十三陵进行了开发和保护;
十三陵的陵号按所葬皇帝在位的历史顺序分别为: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十三陵;这13座陵墓,现仅有长陵、定陵向游客开放,其中定陵地宫已发掘;
长陵是十三陵的第一陵,所以长陵的中轴线也成为整个陵区的中轴线;
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在大宫门南二里许,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是陵区开始的标志;该石牌坊5间6柱11楼,高14米,宽28.26米,是现今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坊;
大宫门是陵区的正门,俗称“大红门”;门有3洞,门口两侧有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当时奉旨官员到此都要步行进入陵区,否则以大不敬论罪;
碑楼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内立长陵神功圣德碑,高约3丈,建于宣德十年1435年;碑的正面是神功圣德碑文,是明仁宗朱高炽为明成祖朱棣撰写,碑文有3000多字,碑背面是乾隆题写的哀明陵三十韵,记载长、永、定、思几座陵墓的残破情况;
大宫门后的大道叫神道,它纵贯陵区南北,全长7公里,直达长陵陵门;神路两侧有众多石雕,统称为石像生;有24兽12人,兽有狮子、骆驼、獬豸、麒麟、马、象,两卧两立;人有文臣、武臣、勋臣各4人;这些体现了帝王生前的威仪和死后的尊严;
石像生北端有一座门叫棂星门,俗称龙凤门,三门六扉,门额是端各饰有火焰宝珠,俗称“火焰牌坊”;
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一陵,占地10公顷,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朱元璋死后,他以“靖难”之名,大军南下进入南京,于建文四年1402年夺得
皇位,当年六月在南京奉天殿登基,年号为“永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亲征漠北,病逝在榆木川;同年十二月葬入长陵,谥号“文”,庙号“成祖”;
朱棣在明代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作燕王时,多次亲帅出征,为平定北方立下战功;称帝后,仍征战南北,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并作出了迁都北京的重大决策;他在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在经济方面,他继续奖励农桑,多次移民北上,开垦荒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经济,出现了国库充实的局面;
在文化方面,他先后委派大学士解缙和姚广孝等修编永乐大典,该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在发展外交和贸易方面,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展贸易活动,发展了同西洋各国的友好关系,成为当时航海史上的壮举;
皇后徐氏,是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她自幼聪颖、好读书,曾编有内训20篇和劝善书,以教化人心;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四日病逝,永乐十一年1413年,首先葬入长陵,成为葬入十
三陵陵区的第一人;
进入长陵陵门,内有神厨、神库和碑亭;进入陵恩门,就是祾恩殿,祾恩殿建成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供奉帝后神牌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长陵祾恩殿是明代帝陵中惟一完好保存至今的享殿,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珍贵遗物;
大殿仿明代皇宫金銮殿而建,宽9间,深5间,是国内罕见的大型殿宇之一;殿顶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上面是黄琉璃瓦;此殿的大小构件,用材均为名贵金丝楠木;殿内有60根楠木支撑,中间最粗的4根直径在1米以上;祾恩门和祾恩殿是我国最好的楠木殿;
殿后是明楼,明楼是每座陵墓的标志,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楼顶为重檐歇山顶,明楼两侧是宝城,宝城圆丘为宝顶,下面即是地宫,长陵地宫没有挖掘;
现在我们前往定陵进行参观;
定陵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及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
朱翊钧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8年,但其贪婪怠惰、视酒如命;他生于嘉靖四十
二年1563年,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当年9岁;即位初,在首辅大臣张居正的辅佐下,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1582年,张居正病故,亲政不久的万历帝便利用祭陵的机会为自己选定陵位;他花费白银800万两,历时6年,修建了工程质量极佳的定陵;竣工后,他还亲往查验,觉得十分满意,居然在地宫中大宴臣,这在历史上当然闻所未闻;
朱翊钧是个昏君的典型;他“每餐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稍有不甚,即遭其毒打”;纵观其一生,在位48年,有28年不理朝政,国家机构处于瘫痪状态;万历中叶,国运日衰,所以后人有“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说法;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辞世,天启年间葬入定陵,谥号“显”,庙号“神宗”;
孝端皇后王氏,浙江人,是万历皇帝的正统皇后,但与神宗未生儿育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病逝;
孝靖皇后王氏,原地位卑微,因与万历皇帝生有一子,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光宗朱常洛,故被封为皇贵妃;死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比神宗早死九年,被按贵妃礼制葬于天寿山一平岗地;熹宗朱由校即位后,追封她为太皇太后,后迁入定陵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一起下葬;
定陵前的神功圣德碑是无字碑;碑顶雕有云龙,碑下端雕有海水图纹,碑座为赑屃,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其好负重,故用其驮石碑;
定陵出土文物陈列室内详细提供了墓主及其陵墓发掘过程的介绍,南北两个展室内陈列了出土的随葬品;
明楼是陵墓的标志;此明楼为石结构建筑,彩漆雕饰;明楼是定陵地面上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在明楼的黄琉璃瓦顶上,有一块高大的石榜,刻有陵号“定陵”二字;明楼内碑额上有“大明”二字,碑身刻有“神宗显皇帝之陵”,“神宗”是庙号,“显”是皇帝的谥号;
定陵是十三陵中惟一挖掘了地宫的陵墓;1956年5月正式开始动工,1958年结束;工作人员最先发现定陵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条券门,于是在正对券门的位置开了第一条探沟,大家看这里就是第一条探沟所在处,在探沟底部发现用城砖砌成的隧道;3个月后,沿隧道的方向在明楼西面开第二条探沟,大家看就是这个方向;在此挖掘中,碰到了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文字的石碑,从而为打开地宫指明了方向;
沿着石碑指明的方向,又开了第三条探沟,就在明楼后正对着墓门的方向,到了石隧道,最终
到了地宫的金刚墙;打开金刚墙,内有一个方形石券室,石券室中央有两扇汉白玉石门;工作人员用铁丝和木板将顶门的“自来石”移开,地宫的门就这样打开了;
大家看这就是定陵的宝城,宝城是一道用砖砌的圆形大墙,墙高7.5米,下厚上薄,周长800多米,中间有一人工堆成的大土丘,就是宝顶了,宝顶下就是定陵的地宫,明楼与宝城相连;
现在我们就前往定陵地宫进行参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