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古村落—赵陵铺
作者:安春华
来源:《当代人》2011年第12期
作者:安春华
来源:《当代人》2011年第12期
赵陵铺位于石家庄市区西北部,东邻柳董庄、肖家营,南邻党家庄,西邻辘轳弯、张家庄,北邻南高基。该村始建于西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汉文帝元年,朝廷为安抚南越王赵佗,特在今天的村东南一带为赵佗的先人修建陵墓,并派人守卫。守陵人在此定居,渐成村落,名赵陵村。后因真定通往获鹿、井陉的驿道从此经过,设立递铺(军事快递专用机构),所以称赵陵铺。
赵陵铺村在清代属于获鹿县,1941年划归市郊。
因赵佗而建村:
两座先人冢被赋予灵性
今天赵陵铺的鼎鼎大名,与赵佗这位历史名人有关。修了赵佗公园以后,知道这种渊源的市民更多了。要了解赵佗,就去赵佗公园。沿石家庄中华大街向北走,过北二环,再走约
500米,路东一片绿树葱茏,掩映着由青砖墙围起来的一块高地,那,便是赵佗公园了。
信步徜徉在公园里,各种石刻、塑像、碑记,讲述着一个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故事。
赵佗,秦代东垣县(汉代改为真定,治所在今天的东古城村)人。秦始皇统一南越时,他率军参与平定岭南,秦亡后,自请求开市无果,使者还被扣留,于是愤然自立为南越武帝。汉文帝即位后,为安抚赵佗,命人在赵佗家乡修建其先人墓,并设置守邑,岁时奉祀。派陆贾赴南越,表示愿与赵佗“分弃前患”“通使如故”。赵佗大为感动,以国家统一为重,欣然奉汉称臣,并守约终生。赵佗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去世,享年101岁。
赵佗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汉越融合,推动南越经济发展,被后世评价为爱国将领、政治家、岭南文明的先驱。称他“南下干部第一人陵”。而赵佗公园里由青砖围起的两座高大土丘,就是赵佗先人墓,后世普遍认为,这两座墓中所葬为赵佗的父母亲。它成为西汉王朝维护国家大一统的标志性建筑,村民俗称其为“双疙瘩”。
原来,在“双疙瘩”附近的广阔地面上,共有大大小小36座坟茔,向东延伸至现在的七中附近。这些坟是赵佗先人的,还是其他王侯的,现在史学界存有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
实是,现在除了“双疙瘩”,其他坟都因年久失修、兴修水利、平整土地而破坏掉了。而“双疙瘩”能有幸留下来,是因为村民的敬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