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立武《大学》思想刍议
在兼山学派中,唯有黎立武对《大学》思想做了系统的阐发,这对于我们了解兼山学派与《大学》思想皆有重大价值。黎立武的《大学》思想体现着“三纲领”的一贯性与“八条目”的一贯性,二者相互统一,将《大学》整体思想一贯于《周易》之“艮”。以“艮”立说是兼山学派的典型特点。黎立武通过“艮”阐述了“诚”“止”二理,深发了《大学》的工夫意涵,由此开启了主体的天人合一之道。
标签:黎立武;《大学》;一贯性;诚;止;艮
黎立武,字以常,号寄翁,新余递步人,宋入元的遗民学者,兼山学派之后学。据资料统计,在兼山学派的著作中,唯有黎立武的《大学本旨》与《大学发微》是对《大学》思想的系统阐释[1]134,故通过对黎立武《大学》思想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明晰兼山学派的学术思想,同时亦可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大学》文本。黎立武在《大学本旨》中直接采用《礼记·大学》的原版排序来进行注解,结合他在《大学发微》中对大学的思想论述,他的《大学》思想特点可归结如下。
一、“三纲领”的一贯性
止于至善
黎立武对于“大学”二字的解释曰:“大学者,大成之学也,《学记》云知类、强立谓之大成,是以化民易俗,此大学之道也。”[2]740与之不同,朱熹以“大人之学”来解释“大学”。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朱熹的“大人之学”强调了修身成人(大人)的内圣之路,其直接针对“得君行道”的外王理想;而黎立武的“大成之学”则在“大人之学”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外王道路的调整,强调以“化民易俗”的方式来建立皇极的外王理想。这表明,在黎立武生活的年代,“得君行道”的外王理想已经破灭,故只有转而走通过教化以“化民易俗”的外王之路。与朱熹相比,黎立武对于《大学》体用之学的兴趣点却从政治转向了教化[3]55-58。
同朱熹一样,黎立武在“三纲领”的阐释中也体现着“三纲领”的一贯性。
明明德,即自明之道也;新民,即明明德于天下,率仁、兴孝之类,明民之道也;止于至善,即敬止、止仁之类,诚之道也。通三要论之,所谓至诚能尽其性,则能尽人物之性,诚而明也欤?[2]74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