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止于至善
本课是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止于至善”的含义:一种精神境界,追求,实践过程
[知识网络关系图] 要 求
从小事做起;寻榜样;自我省察
青春有格 止于至善 (遵守规矩)
升 华
少年强则国强,以修身为本,行走在至善的路上
[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止于至善——文明、和谐、友善
少年强则国强——爱国、富强
[评价测试]
1、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点的有( )
①心中有他人 ②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③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④说话做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美国思想家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C.助人不仅是付出,也会有收获 D.善良要见诸行动
3、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这句话是说( )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
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
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4、巴尔扎克说:“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强者是没有缺点的
B.普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缺点
C.当你有缺点时就不能成为强者
D.要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控力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 )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是说每个人都能止于至善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
①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②一个小女孩在个人独处的场合将果皮扔进垃圾箱
止于至善③一位男生躲在校园的角落里吸烟
④非得在老师的监督下才完成作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晏子使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
①晏子的虚荣心太强 ②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人格
③晏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④晏子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止于至善”的完美诠释。关于“止于至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21教育网
A.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至善”追求
B.它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C.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直到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不用再审查自己的行为了
D.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9、中学生李晓与好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此事引来了不少非议:有人说他们是出风头,有人说他们是争表现,有时连家长也不理解,认为这样做既辛苦也没什么好处。但李晓和好友并未因此有所改变,仍然坚持开展“献爱心”活动。
(1)你如何评价李晓他们的行为?
(2)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呢?
10、材料一:岑桑有句名言:“青春让每个人都开花一次,但不担保每个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
材料二: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1)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2)通过反思,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A 6、A 7、D 8、C
9、(1)李晓和好友不畏这些非议,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是中华美德的彰显,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是“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2)向李晓学习,积极参与“献爱心”活动,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见贤思齐”,在生活中寻“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10、(1)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2)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即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