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止正:三字人生路
上⽌正:三字⼈⽣路
“上”者上进、“⽌”者知⽌、“正”者守正。上进、知⽌、守正,代表着⼈⽣的起点、拐点和⽀点,起点要⾼、拐点要慎,⽀点要牢,三者互为砥柱,互为护佑,环环相扣,⽅能展现绚丽⼈⽣。
第⼀部分:上
上,就是上进,积极向上。
《周易》有⾔:"天⾏健,君⼦以⾃强不息。"成⼤事者应如天⼀样⾃强不息,⼒求上进。
可有些⼈却总在抱怨⽣活的不如意,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正所谓:“朽⽊不可雕,粪⼟之墙不可污。”装睡的⼈是永远叫不醒的,不思进取的⼈是永远⽆法扶起的。
从前有个神童叫做⽅仲永。五岁即能所作诗,⼤受同乡秀才赏识。
⽅仲永的才名使得同县之⼈前来花钱求诗,因此⽅⽗便不让他学习,⽽⽅仲永也仗着⾃⼰的聪慧,鄙夷那些苦读之⼈。
没⼏年,⽅仲永已和普通⼈⽆异。
朱熹有诗⽈:"少年易⽼难学成,⼀⼨光阴不可轻。"
⼈⽣短暂,不过弹指⼀挥间,没有⼀颗上进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年迈回忆时,只是满满的悔恨。
地不⽣⽆名之草,天不养⽆⽤之⼈。
⾃⽢堕落的⼈只能浑浑噩噩的⽣活,⽽⼈⽣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求上进,发愤图强,才会使我们的⽣命更充实,⼈⽣更有价值。
《道德经》写道:"合抱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刚毅坚韧,⾃强不息,积极向上之⼈,终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第⼆部分:⽌
《⽼⼦》说:“知⾜不辱,知⽌不殆,可以长久。”
所谓知⽌不殆,是谓懂得适可⽽⽌,能避免危险。
关于知⽌⼀词,有两层意思,⼀层谓志在达到⾄善的境地.《⼤学》⾔⼤学之道,最后⼀句乃“在⽌于⾄
善”,⽌于⾄善,是说当⽌于⾄善之所在,你知道⾄善所在,知道⽬标所在,并且知道要在那⾥停⽌,则志有定向,“知⽌⽽后有定,定⽽后能静”。
另⼀层意思,则谓懂得适可⽽⽌、知⾜。⾯对诱惑,⼼如⽌⽔当然不容易,有些时候需要我们追求不停步,⽐如学⽆⽌境,但有的时候,却需要我们知⽌。
⼈⽣总是短暂的、缺憾的,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总是有得不到的东西,因此⽆论什么时候回忆起来,就算不觉得后悔,也会有觉得可惜的时候,知⽌不易。
但⼈总是要知⽌的,不知⾜、不知⽌,贪恋俗世,贪慕权财,却并不会让⾃⼰得到满⾜,所以《韩诗外传》说:“贪物⽽不知⽌者,虽有天下不富矣。”
知⽌并不是让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是教⼈们懂得当⾏则⾏、当⽌则⽌的道理。如果将知⽌与知⾜放在⼀起,⽆疑知⽌是⽐知⾜更⾼妙。
因为知⾜来⾃于对外界给予的满⾜,⽽知⽌则更重在⾃⾝的了悟,知道什么时候该来,知道什么时候该⾛,知道什么时候停下脚步,知道什么时候放开⼿。哪怕再不乐意,再不愿意,也知道是时候停下了,于是停下来,⽌于此。
物理⾥说能量守恒,⼈⽣何尝不是如此。想要得到,就要付出,想要收获,就要耕耘,有时候命运或
许慷慨,给予你很多,但是命运的慷慨不是贪婪的理由,索取过多总会有需要偿还的⼀天。
知⽌难能可贵。懂得知⽌,做到知⽌,才算是真正知“⽌”。
止于至善第三部分:正
正,即正⼼,摆正态度。
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很多⼈的理想。⽽修齐治平的基础便是正⼼。
《⼤学》有⾔:"欲修其⾝者,先正其⼼。"
⼼不正,则诸事不顺。
⼈⽣是⼀场修⾏,⽽这场修⾏最重要的便是修⼼。
《周易》云:"⿍,君⼦以正位凝命。"
成事者,需摆正⾃⼰态度,凝聚⼒量,以完成⾃⾝抱负。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从⼩便显⽰出在书道的过⼈天赋。
柳公权的字远近闻名,受到众⼈追捧,因此沾沾⾃喜。
某⽇,柳公权遇到⼀个⽆臂⽼⼈向其求字。柳公权讽其⽆臂不能写字,更不会赏字。
⽼⼈闻⾔便⽤脚写字,不想竟⽐柳公权写的好。柳公权⾃愧不如,⼀改其傲意,沉⼼于练习,终成⼀代⼤家。
⼤千世界,芸芸众⽣,⼭外有⼭,⼈外有⼈。
切勿为⼀时得意便迷失本⼼。
守正之中蕴含的是⼀种正道直⾏的⼈⽣准则和清⼼⾃守的⼈格精神。⼈⽣的格局与境界从来都不是由物质多寡决定的,正所谓“⼼逐物为邪,物从⼼为正”,外在的物质名利远远不及内⼼守正⾃持那般可贵。
上、⽌、正,这三个字,都只差⼀点点⽽已,⼀个上加⼀竖就变⽌,⽌上⾯再加⼀横就叫正。
凡是中国字,有上⾯⼀横下⾯⼀横的,都告诉我们,上⾯那⼀横叫做顶天,下⾯这⼀横叫做⽴地,做⼈就要顶天⽴地,堂堂正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