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看到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这些语句中的“格”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你们正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有激情,有力量。积极实践,敢于尝试,体验着成长,并且非常希望证明自己;那么,如何证明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努力呢?又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以及诗词句引导学生分享对“格”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导入本课课程。
讲授新课
第一目
青春飞扬不张扬一、青春飞扬不张扬
1.行为有则
《小明的一天》系列情境
情景一:上午数学考试,小明有几道题不会做。他
抓耳挠腮,害怕考不进前三名,还可能会被父母批
评。于是,小明偷偷的看了同桌的卷子……
提问:1)小明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小明可能也是一
个非常上进的学生,也想考得一个优异的成绩证明
自己,但是他用错了方法。
行为有则: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
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不能违
反规则,不能逾越基本界限。
2.行己有耻
情境二:中午小明去食堂吃饭,可是饭菜不和自己
的口味,小明挑着吃了两口就把饭菜倒掉了。
提问:你认可小明的做法吗?理由是什么?
活动:阅读感悟,出示教材中卢梭的案例
提问:材料说明卢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你有何
启发?
行己有耻: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
不为。
情境三:考试完后,几个同学邀小明去网吧打游戏
放松一下。面对同学的邀请,小明觉得很纠结,但
是,他还是说服了自己,独自回家了。
提问:1.你觉得小明为什么纠结?2.小明的做法给
你什么启示?
同学们进行分
享活动,畅谈
自己的想法
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
并分享答案。
通过同龄人真实
的案例引发学生
内心的想法,从
而帮助学生树立
是非观念。
从学生日常常见
的问题入手,引
发学生的思考,
并用卢梭的案例
来引导学生树立
知廉耻,懂荣辱
的观念。
用小明的案例树
立正面的典型,
引导学生分析原
因,强化认知。
行己有耻: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耻之心,可以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3.知耻后勇
情境四:晚上父母加班,嘱咐小明自己在家学习。
小明觉得很自由,于是,小明打开电脑,点击了一个链接,里面跳出的画面非常不堪……
提问:你如何评价小明的做法?
知耻后勇: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情境五:夜深人静,小明睡不着。想到开学这段时间,自己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可回想今天的事情,上扬的嘴角又撇下来了……
提问:你是否认可小明的做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自己呢?
止于至善
活动:《知耻后勇勇者敢言》用演讲证明自己视频欣赏
知耻后勇:真诚的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做真正的勇者,我们还需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那如何才能做真正的勇者,自我省察有何作用呢?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活出我们青春的格调呢?我们继续来学习。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用小明的案例引
导学生认识问
题,从而掌握知
耻后勇的具体做
法。
用小明的案例引
导学生认识问
题,开拓思路。
掌握知耻后勇的
具体做法以及证
明自己的正确方
法。
讲授新课
第二目
青春有格高规格二、青春有格高规则
止于至善
文学小课堂:《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
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
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活动:向榜样学习
出示图片
感动中国,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道德的尊重和推
崇,对践行道德者的呵护和礼遇。
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教师讲解,学
生听课
学生结合自身
的体验回答问
引经据典,解释
教材中的内容,
增强学生的文学
修养。
学生自主探究学
习,有助于同龄
人的接纳,有助
于培养学生对于
道德的崇敬心
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至善”追求;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见贤思齐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讨论。
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
虽然我没做过,不过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童小勇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
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
小组讨论: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B同学的看法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寻身边的“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自省慎独
故事欣赏《柳公权戒骄成名》和《杨震“四知”拒金》
提问: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人?
自省慎独: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查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读材料,回答
问题
学生结合材料
讨论问题
学生结合故事
回答问题
理。
通过学生回答问
题,引导学生探
讨不同观点,并
分析榜样的示范
和激励作用。
结合案例进行归
纳,帮助学生认
识到榜样的作用
和力量。
通过两个古代名
人故事,引导学
生学会自省慎独
的含义及做法。
课堂小结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
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
中收获,即时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是青春最美好
的格调!
总结本课所学
板书
拓展空间青春九宫格
今天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
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的更好?
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
……自省慎独记录自己的成
长,反思自己的
不足
补充材料: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骨力劲健,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合称颜柳。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柳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柳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柳公权不相信,他悄悄给家里人留了纸条,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灿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2.《杨震“四知”拒金》
杨震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调任东莱太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今山东金乡县境)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
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杨震为官,从不谋取私利。在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县)太守期间,从不吃请受贿,也不因私事求人、请人、托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学生们有激情、有想法、冲动盲目而缺乏理性,即便有美好的愿景,但是有欠缺通过目标的桥梁和方法。因此,有必要通过同龄人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意识,激发
学生的荣辱感,从而引导学生到“止于至善”的修身途径和具体方法。面对青春的各种问题,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何才能完善自己?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真正能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这一设计真正地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这一设计成功地解决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在学生寻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空讲,而是不断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启示,课堂中的每一个结论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与此同时,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完全“放散羊”,而是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颇、错误和不完善的观点进行有效地点拨与指导,使课堂教学科学而有序地进行,真正地变“讲堂”为“学堂”。
这一设计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课堂,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互相挑战、互相启发、互相研讨、互有所学。通过交往互动,把教材上原本死的条框知识都变成了每个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师生共同探究到的知识就犹如一轮明月,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放射出独具个性的影子,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都犹如一块块石子投入静潭,在课堂所有参与者的脑海中荡起层层涟漪。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课堂上,每个人都是教育者,每个人也都是受教育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