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有哪些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有哪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新定义,深刻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和中国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在历史发展和文明传承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和精神表达,也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正是这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支撑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绵延至今、不断发展。
与其他世界文明及民族文化相比,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具有持久性、不间断性和累积性。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我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
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文化根脉和理论沃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滋养初心的丰富养分,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智慧,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彰显了中国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精神包括哪些精神马克思主义具有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孕育出具有中国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了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可以说,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使之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也正因如此,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中国精神总是能够体现不同的时代内容,并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创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