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精神”的主要内涵探析
“东江纵队精神”的主要内涵探析
摘 要:东江纵队精神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孕育出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革命与战争取得胜利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经研究可以发现其主要内涵包括五个方面: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党的无限忠诚,敢闯敢拼、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东江纵队精神,主要内涵,抗日战争
东江纵队,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943年12月2日正式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广东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他们长期坚持敌后独立作战,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八路军、新四军一道,被朱德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武警广东省总队司令员赵继东及政治委员雷昆在纪念东江纵队创建73周年时曾总结:“东江纵队精神就是“铁心向党、赤心为民、骁勇善战、百折不挠”的精神。”“东江纵队精神”虽然是
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但其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之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我们理应重视并传承这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通过对东江纵队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东江纵队精神”的主要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据资料记载,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本侵略军发动入侵华南的“广州战役”,在惠阳大亚湾登陆,随后占领了东莞的石龙、虎门等地。同月21日,广州沦陷,国民党军一触即溃,仓皇北撤,民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在这民族危难之际,东江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宣告成立。东纵队员为什么能在远离党中央,远离主力,得不到党中央的直接支援,被日军、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缺少弹的艰难情形之下,仍能英勇抗战,用血肉长城谱写一曲曲英雄赞歌?这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拳拳的赤子之心。为了保家卫国,东纵战士慷慨赴难,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开辟了华南敌后抗日战场,创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国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二、对党的无限忠诚
东江纵队自诞生之日起即公开宣布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斗争。在此后的战斗历程中,东江纵队始终不忘初心,坚决执行党的命令和指示,奋战在东江两岸,需要时又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和韩江地区等39个县市,在大鹏湾、大亚湾海域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抗战胜利后,东纵主力奉命北撤山东解放区,转战渤海湾,后扩为两广纵队,编入第三野战军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鲁南、莱芜、豫东、济南和淮海战役等。而留在广东的东纵骨干在内战爆发后则发展为粤赣湘边纵队,解放十多座县城和广大农村。解放战争后期,两广纵队转战回到东江,参加解放广州战役并配合解放广东。建国后,经多次调整,现为武警广东省纵队。总而言之,从东江纵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东江纵队始终能做到听党指挥,对党无限忠诚,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使命和任务,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铸就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三、敢闯敢拼、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据资料记载,东江纵队成立之初只有数百人,非常弱小。但他们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却毫不畏惧,敢闯敢拼,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打赢了多次重要的战役。1941年6月1
0日,驻扎莞城的400余日军和伪军偷袭大岭山百花洞,东江纵队的第三大队三个中队只有200余人和两挺轻机。在人数、武器装备不如敌人的情况下,东纵战士毫不畏惧,机智应对,成功击毙日军大队长,击毙击伤日伪军官兵五六十人,并缴获了支弹药和战马。1940年下半年,王作尧带领部队到阳台山建立抗日基地,遭遇100多名日伪军围剿,王作尧部只有30余人,他们采取了打“麻雀战”的方式,几次逼退日军,打死打伤几十日伪军,活捉了军火库的长官,缴获敌人全部武器弹药及物资。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对日伪军共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3500余人,反击顽军作战600余次,缴获各种武器6500多件,还先后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铁壁合围”等多次进攻,就这样,东江纵队通过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了大片国土,建立了7个县级政府和一批区、乡抗日民主政权。
  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自东江纵队成立后,东纵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人物,他们在敌后战场上顽强拼搏,英勇杀敌,表现出了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比如把三个儿子送到东江纵队(两个在战场上牺牲)的“革命好妈妈”黄禾;把七个子女全部送上抗日战场、自己也为革命牺牲的英雄
母亲李淑桓;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十多分钟消灭20多个敌人的女中豪杰、游击队第一位女连长李玉珍;熟悉地形地貌、为部队带路的“交通王”杨嬷;奋不顾身抢救伤员的女医护人员易焕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短队队员刘黑仔;精通英、日等多国语言、负责教育转化120多个日军俘虏的敌工科长林展;以一当百、光荣殉国的东纵五少年英雄;“土洋九烈士”;还有战斗英雄林文虎、卓凤康、莫福娣、梁金生、钟若潮(李中)等等。此外,还有东莞的老战士叶发,13岁加入部队,跟随部队打日军、伪军、国民党军,战时腿部不幸中弹,落下七级残疾,弹片至今仍无法取出,晚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常常夜里行军,翻山越岭,一晚要走几十里山路。潮湿的环境让战士皮肤都长了厚厚的湿疹,因为瞌睡,自己常常跌落山涧、田间……缺吃缺穿缺武器不足为奇,断胳膊少腿也是常态。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只能死中求生,紧跟共产党,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五、崇高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东江纵队也是具有崇高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部队,其参与解救国际友人和盟军战士的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香港,大批的文化人士和国际友
人来不及撤离,情况十分危急,东江纵队紧急选派骨干,冒着生命危险,趟过近千米的雷区,营救了茅盾、何香凝、梁漱溟等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还营救了英国、美国、印度、丹麦籍的上百名国际友人和外国官员,共计1000多人,被茅盾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营救。盟军陈纳德飞虎队轰炸日军香港基地时,多名美军飞行员被日军击落,英军高级军官被日军俘获,东纵战士奋不顾身,成功营救。此外,1944年2月11日,“飞虎队员”克尔中尉驾驶战机突袭日军时,与日军战机发生空战,被击中后跳伞降落在新界观音山,东纵战士李石等人将其保护起来,并护送穿过日军的封锁线到东江纵队司令部养伤。东纵战士用他们的真情感动了盟军将士,既给东纵带来了国际声誉,也使我党赢得了盟军的信任,建立起了情报合作关系,为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田夫.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源流,2011,(2)
[2]郑.东江纵队的特点及其精神[J].广东党史,2005,(4)
[3]赵继东、雷昆.传承东江纵队精神 更好履行职责使命——纪念东江纵队创建 73 周年[N].南方日报,2016-12-03.
[4]陈立平.论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J].广东党史,2006,(1)
[5]立波.东江纵队与香港抗战[J].党史纵横,2007,(7)
[6]杨汉卿.论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201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