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信社: 像“搭积木”一样做开发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第15期
“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在《圣经》中,诺亚子孙试图修建通天塔扬名立万的企图被上帝察觉,惩戒与灾难随之而来:人们既用的交流语言被隔断,修塔者彼此难以沟通,通天塔的修建终遭荒废。
“某种意义上,我们就像‘语言不通’的团队,在奋力修建‘通天塔’。”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山东农信社)科技部主任康东这样形容过去多年的IT系统开发运维模式。
深水区涉险
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4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现由113个县级信用联社、19家农村合作银行组建而成,是全省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多功能地方金融机构。
相比城商行,山东农信社的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数虽居全省首位,而在IT投入与相关技术能力培养上,起步晚,所以底子薄。据康东介绍:“山东农信社IT系统建设是白手起家,早期技术部正式工不足60人,且软件开发能力储备不足,应用系统的开发唯有通过外包方式达成。”
“系统建设初期,外包的效益优势明显。”康东表示,“但在IT系统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拿来主义’的风险也开始积聚。”他举例称:“A公司为我们设计了一套系统的登录界面,但当我们需要将B公司设计的另一套系统做统一界面管理时,却发现鲜有人能读懂A公司的代码编写思路。”康东发现,一些特殊且重要的应用系统组件,一旦脱离乙方开发商,农信社自身软件开发团队根本无法理解、消化,更无从接管。
“相比过去,在愈发复杂的IT环境下,外包的弊端愈是显露无遗。”他分析道:“在应用开发外包模式下,甲方颓势显示在:一是无法自主把控项目开发进度、质量;二是会因开发商相互间的技术壁垒带来管理风险;三是由于各系统开发规范不同、技术平台各异,导致系统模块之间彼此割裂,难以复用,软件资产积累更无从谈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