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雄的石像》教案
《古代英雄的石像》教案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关于选在这个本子里的几篇东西,我想特别说一说《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东西曾经选在语文课本,很有些教师和学生为了这篇东西写信来。他们根据各自的看法,问我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我写回信老是这么说,我只能把.写作当时的想法写一些。我当时认为主要的意思放在这篇东西的末了儿。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是石块的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下做台基,都没有多大意义。至于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就骄傲起来,自以为与众不同,瞧不起人:我这么写,只是揣摩大石块当时的‘心理’而已。这原是一种容易抵抗的缺点,过去时代犯这种缺点的挺多,当前时代也得好好地锻炼才能不犯。我写小石块看见大石块骄傲以后怎么想,也无非按照它们当时的‘心理’。”
这段话从三个方面对本文做了说明,一是童话的主要意思,一是情节的想象,一是童话的现实意义。这三个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这篇童话的一把钥匙。
一、本文的主要意思和现实意义
这篇童话写了石块从被雕成英雄石像到最后被摔碎的故事。石像本来是被雕成了一位英雄,受到市民的敬仰和尊重,但它却因此而骄傲起来,甚至看不起曾经和自己是一块石头的那些小石块,因为它们如今被凿成了小石块,铺在自己的底下做了石基。它向小石块们夸耀自己,却受到小石块的反唇相讥。是它自己醒悟了,还是小石块们不甘心被垫在底下了呢?作品没有说,但石像终归是倒了下来,摔成了碎石。市民们虽然有些可惜,但很快就把它们收在一起,铺成了一条小路。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挖苦了那种骄傲自大、脱离众的人,说明人们只有彼此平等地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地做实事,生命才有意义。
不管是过去还是如今,一旦地位变了,很多人都非常容易产生骄傲心理,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的。文章所反对的骄傲自大,提倡团结一道做实事,在今天看来,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丰富的想象
这篇童话讲的是一尊石像的故事,因此石像是怎么雕成的,雕成的石像是什么样子,石像被雕成后都干了些什么,石像最后的结局等,便成了情节开展的脉络,而这一情节的开展那么是靠作者的想象完成的。
首先是石像产生的经过。雕刻家承受了雕塑英雄石像的工作,他先是着手研究英雄的历史,想象英雄的形象,然后采石开工,精雕细刻,最后完成了石像的雕塑。石像高高地竖立在市中心,市民们对其顶礼膜拜。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雕刻石像,这在当时是比拟多见的,但雕刻完成后会怎样呢?一般人不会多想,本文作者却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石块以生命,写成了这篇曲折离奇而又寓意深化的童话。
石像雕成了,由于很多市民的崇拜,他渐渐骄傲起来。这种骄傲心理主要是通过与小石块的对话表现出来的。石像受到人们崇拜后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而清醒的石块们立即指出他“让什么东西给迷住了”,用以前大家本是一个整块的历史催它猛省。但是石像执迷不悟,石块们又指出如今双方的地位“不过改了个款式”,而由于款式的改变石像的地位反倒不安稳了,并向石像示x,要马上把他“扔下去”。看到这种情势,石像的态度开场软了下来,他也就暂时度过了这次“危险”。但是很快骄傲又抬起了头,石像又与石块对话了。这一次,石块明白指出过去的史实被写历史的人歪曲了,颠倒了,甚至变成了空虚,而市民的本领也只会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这就使石像不得不“自言自语”地疑心自己是否“上了当”,石块们那么不仅深感受骗,而且认识到自己“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双方的自言自语,都预示着他们要进展更深化的思索,石像的倒坍正是这种思索的结果。这一局部,作
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写石像的骄傲,写石块的考虑,构本钱文的主体。
石像倒坍后会怎样呢?作者先写了市民的反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一句话,无精打采地走散了。”这正说明他们以前的崇拜本是盲目的,是在崇拜空虚。再写雕刻家的反响,雕刻家尽管为雕像的倒坍“大哭了一场”,但也只是为了“哀吊”自己的杰作,与英雄本身并无什么关系,否那么,他完全可以再重塑一座。最后还写了石块们的反响:“我们真平等!”“我们一点儿也不空虚!”“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快乐兴地走!”这正是本文的中心,也是作者的理想之所在。
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呢三、对话的巧妙运用
本文的`故事情节主要靠对话展开,人物的思想性格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也主要是通过对话提醒的,双方的对话在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方石像的性格就是在与小石块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他因为自己有“特殊的地位”而大摆其“骄傲的架子”:“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你们在我下面垫底,就你们的身份说也是应当的。”他甚至狂妄地声称:“假如你们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真是不可一世,这是何等的狂妄。但是当他遭到小石块的还击,听到全体石块要把他扔下去时,他吓坏了,“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用哀
求的口气”提出恳求,前倨而后恭,暴露了石像外强中干、厉内荏的性格特征。
四、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
童话的主要读者是少年儿童,因此语言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本文就做到了这一点。文章语句简洁明快,大局部是短句,而且有很多口语化的句子,像“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等,既好懂又上口。特别是石像与石块的对话,就好似日常谈话,简明而通俗。
全文是用拟人手法写成的,其中还使用了贴切生动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大,使得文章生动形象、幽默幽默。比方写雕刻的情况,说它“像黄昏时星星显现一样”,比喻雕像起初模糊、渐渐明晰;又如用“隔年的冬草”比喻石像再次骄傲起来,都非常生动。夸大的运用那么增加了文章的幽默幽默,如写市民们的盲目崇拜,说他们“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非常富于幽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