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0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含答案)
10 唐雎不辱使命
作品
走近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刘更生,字子政,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编次。该书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策士们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背景链接
战国末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原是魏的附属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了秦王。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欲易安陵
安陵君:愿终守之
抵制 秦王:轻寡人与
唐雎:千里不易 不畏强权
反击 秦王:天子之怒 敢于斗争
护国 唐雎:布衣之怒 胆识兼备
取得 秦王挠
胜利 长跪而谢
主旨点睛
本文记叙了唐雎在安陵国危急存亡的时刻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出地完成使命这一事件,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家尊严的严正立场和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雎( jū ) 怫然( fú ) 跣( xiǎn )
抢地( qiānɡ ) 傀( ɡuī ) 休祲( jìn )
缟素( ɡǎo ) 挠( náo )
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同“措”
(2)仓鹰击于殿上 同“苍”
2.古今异义
(1)唐雎不辱使命
古义: 出使任务 今义:重大的责任
(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 交换 今义:容易
(3)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 只,仅仅 今义:不弯曲
(4)长跪而谢之曰
古义: 道歉 今义:感谢;凋落
3.一词多义
(1)徒
①亦免冠徒跣 动词,裸露
②徒以有先生也 副词,只、仅仅
(2)怒
①非士之怒也 动词,发怒
②怀怒未发 名词,愤怒
(3)使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动词,派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动词,出使
(4)与
①轻寡人与 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②与臣而将四矣 连词,和
4.其他重点实词与虚词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呢
(1)大王加惠 施与恩惠
(2)请广于君 增广、扩充
(3)非若是也 像
(4)秦王怫然怒 愤怒的样子
(5)以头抢地尔 碰,撞
5.句子翻译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地交换小的地,很好。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课内精读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秦王的神情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这表现了秦王的什么性格特点。
秦王先是“不说”,然后“怫然怒”,最后“挠”。表现了秦王的阴险狡诈、厉内荏、外强中干。
2.秦王描绘“天子之怒”,唐雎极言“士之怒”,他们各自的用意是什么?
秦王的用意是用战争的可怕场景恫吓唐雎,迫使他答应易地;唐雎的用意是表明自己将效仿三位名士,跟秦王拼命,誓死保卫国家土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