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总结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刘向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整理编辑《战国策》,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记叙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3.写作特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对立而存在的,他俩之间生死不容、唇舌剑的斗争,为作者充公分运用对比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对比着来写这两个人物。
(2)衬托手法的运用。这突出地表现在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上。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是君,唐雎是臣,他的态度决定着唐雎的态度,他不失为明君,但有了唐雎才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这种话只能出处安陵君之口,他比唐雎软弱,更缺乏才干,大敌当前,他有见识,会应对,却拿不出解决问
题的办法,不到走出险地的途径。而唐雎出使秦廷,面对秦王,一开口便胜安陵君一筹,”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接下去则一句比一句更有锋芒。他看透了秦王的厉内荏,只要掌握时机,就难一举而战胜之。但反过来说,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信任,唐雎纵然浑身胆识,怕也难有用武之地。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  “说”“悦”愉快
②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放
③轻寡人与  “与”“欤”语气词
④仓鹰击于殿上  “仓”“苍”
⑤寡人谕矣  “谕”“喻”明白
(2)古今异义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古义:即使如此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②非若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祲降于天
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④虽千里不敢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⑤长跪而之曰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五百里哉
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呢
古义:只,仅仅  今义:不弯曲
以有先生也
古义:只,仅仅  今义:徒弟
⑧大王
古义:给予  今义:增加
⑨以头
古义:  今义:抢夺,抢占
(3)一词多义
①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的意思为“派遣”;第二个“使”的意思为“出使”)
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②徒:亦免冠徒跣(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③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④然: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⑤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介词,与“为”连词,可译为“把……当作”)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⑥之:聂政之刺韩傀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结构助词,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代词,代“它”,指土地)
⑦于:受地于先王(从)
唐雎使于秦(到)
休祲降于天(从)
仓鹰击于殿上(在)
⑧而:剑而起(表承接,不译)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⑨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的)
愿终守之(代词,它,指代安陵的国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助词,取独,不译)
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代唐雎)
⑩者:以君为长者(代词,……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代词,……的原因。)
⑪怒: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
    怀怒未发(名词,愤怒,怒气)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天下缟素
缟素:原意为丧服,文中指穿丧服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寡人与
轻:原意为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文中指认为……轻,小看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广于君
轻:原意为,文中指使……扩充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免:原意去除,文中指使……脱去
徒:原意空着,文中指使……光着
尸百万,血千里
伏:原意趴下,文中指使……伏
流:原意流动,文中指使……流
⑤且秦灭韩
流:原意灭亡,文中指使……灭亡
(5)重要句子翻译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看不起我吗?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④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译文: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⑤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⑦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会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天下人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⑧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6)问题探究
①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②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答:安陵君识破秦王的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③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答:秦王认为自己有恩于安陵君。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让安陵君扩大土地遭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是威。
④请概括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答: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一身正气,视死如归。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厉内荏。
⑤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答: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共同构成了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