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社会经济价值
解读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社会经济价值
刘蔚娴
【摘 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文明的发源地"。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对城市社会和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给城市居民带来了高品质的湿地生态体验。本文从解读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入手,分析其在长沙城市建设中所带来的社会科普教育价值、水资源循环利用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农副产品和农业旅游经济等社会经济价值。%Wetland is known as "Earth kidney"and"the cradle of civilization". Urban Wetl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economic value. It brings high-quality wetland ecological experience to urban resi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Yanghu Urban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the paper analyzes its value in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water recycling, tourism economy exploration and agricultural by-product, and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tourism.
【期刊名称】《湖南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9)001
【总页数】5页(P56-60)
【关键词】洋湖垸;湿地公园;社会经济价值
【作 者】刘蔚娴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2.764
一、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
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坐落在湘江西侧,靳江河东南,猴子石大桥和黑石铺大桥之间。湿地公园投建之前,这片片区就叫洋湖垸,曾经是杂草丛生,荆棘遍野,洪灾泛滥,水患连年。2010年初,“长沙洋湖垸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出台,昔日天雨成涝、天晴成旱的洋湖垸通过一年的建设,开始向中部地区最大的湿地公园华丽转身。楼台亭榭,回廊曲折,3000种植物迎风摇曳,300种鸟禽盘旋逗趣,一派“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迷人景
象,成为涵养长沙城市的绿肺,为长沙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湿地体验生活方式。
湿地是指,不论天然或人工的、长期存在或是短暂的低洼沼泽地、带有泥炭地或者水域地带的,积蓄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或咸水水质的,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达6米的水域。
湿地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景观设计,它不仅是设计空间与场地物体的对话,而且是在尊重土地的基础上,设计具有高利用率和低维护率,同时兼具美学价值的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湿地景观是都市人文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共同体。对内,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对外,由于它的生态价值衍生出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景观美学价值都将影响到城市的景观建设。
长沙市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中,成立了大河西先导区。而这一片洋湖垸,凭借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特殊的自然条件在规划中整合为沿湘江西侧的重点景观与旅游节点,将湿地公园片区的建设作为整个大河西先导区的生态龙头项目,具体体现了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与片区附近未来建成的高新科技产业园、高档住宅区、教育科研区配套规划。
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作为长株潭城市生态绿心和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485公顷,修复和保育区域面积400公顷、河流湿地85公顷。预计在4年左右建成,将成为绿化率高达70%、植物种类多达3000种、鸟类多达300种、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负氧离子含量比中心城区高六倍的生态湿地公园。
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正是有利地把握了长株潭城市两型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下,设计了以“农耕型文明”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一方面把湿地公园片区中由于土地低洼地势造成洪涝灾害反变为长沙湘江洪峰期的蓄水库,变劣为宝;另一方面片区内的水资源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得到了重点保护和利用,改善原有的污水处理问题,提高片区的生态环境。片区辐射到的包括湘江沿江风光带和岳麓山风景区的城市景观圈整合在一起,最大优化大河西先导区的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科普教育资源等。
二、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解析
潇湘之地,南枕丘陵,西屏岳麓,三面环水,自古就有“碧湘玉泉,满之不溢,舀之不竭”的美称。鱼米之乡的农耕文化加上河网密布、湖泊珠联的水乡美景,长沙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长沙旅游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然而,在近年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长沙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长沙的水资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及隐患,长沙正逐渐成为一座缺水型的城市。
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片区水资源问题,退田还绿,疏通堵截,加强整治湘江水系的水资源。
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依势而规”,尊重这片片区原有的农田“田”字肌理地形地貌,以生态修复及文化融入为主,打造“生态洋湖、文化洋湖、休闲洋湖、教育洋湖”。景观设计中将西北侧的大王山作为湿地公园天然的生态绿屏障,与湿地公园构成有机的生态体系;将湿地片区内的水体有效地链接各个功能区,打造长沙湿地的水文化;在湿地公园中穿插展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科普;在尊重湿地公园原址的基础上保留了一部分的农田,作为对长沙悠久农耕历史的追思和现代都市人追求田园生活绿生活的体现。同时遵循片区自然结构的蓄水能力,以“农耕型”作为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逐步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水系并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纳入生态湿地旅游系统中。湿地公园成为长沙城市的“肾”和“天然物种库”,为城市提供生态景观旅游、生态科普教育还有生态栖息地保护,实现其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最大化。
湿地公园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注重“农耕型”地域特和景观体验,通过合理的布局,保持湿地生态链的完整性,减少人工设施的割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以植物落的培育和浅滩亲水驳岸作为整个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了堤渠、农田、溪流、池塘、湖体、草滩、砾石滩、浅水湾、灌木林、乔木林、生态岛等。这些景观设计元素围绕洋湖垸湿地公园“稻熟千层浪、荷香十里浓、金果挂满树、鲤跃跳龙门”的农耕主题展开,同湖湘文化园和公园的室内展示设计一起,体现了大河西先导区湘江风光带的文化特质。
湿地公园的一条生态走廊,贯穿了湿地东西,是整个公园各个生态体系和功能区的轴线和通道。这条生态走廊实际上就是贯穿湿地公园设计的东西轴线,也是园区主干道的方向。走廊位于公园的最南侧,避免了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人为割裂,确保湿地公园内生态链的完整性。主干道的设计,不时穿插了复层林组成的植物隔离林带,上层是树体高大的乔木,下层种植耐阴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些隔离林把湿地公园和园外的交通干道很好地隔离开来,形成了私密度较好的空间。主干道临近水体的地带有自然过渡的缓丘,点缀乔木灌草,视野开阔,可眺望远处水景。还有场内的芒草、狗尾巴草、艾蒿等本土草本植物,组团栽植。每走几步就有一处景观节点,装置座椅,偶尔会见到游人在那闲坐娱乐。
三、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价值
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遵循“低碳、低成本、低污染、高效自我更新循环、高回报”的设计理念和经营模式。在尊重和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地公园的各方面承载力,包括生态的、资源的、还有经济和旅游方面的承载力。充分利用本土的物种和资源进行景观设计,这不仅是从运输成本上降低,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保护了区域环境的物种生态多样性。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投入具有经济设计、循环利用的最佳效果。在长沙洋湖垸城市湿地公园里,随处可见入种的湖南本地野生荷花,“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湖南素有“芙蓉国”的美称。这种纯生态、纯自然、纯野生的荷花品种,让湿地公园呈现荷叶点绿波、风作飘摇、无风袅娜的美景。
“低污染和高效自我更新循环”的设计模式是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符的。湿地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生态以及小气候环境。而低碳的设计原则具体到设计手法上则是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湿地公园的设计中使用的景观植物和周围水环境的配比以及气候关系可以到达低维护、高效自我更新循环的能力。解决在城市市容景观设计中长期存在的植物高维护和人工更新的不经济设计做法。设计整个湿地公园可以遵循自己的生态链,达到基本的自我更新和生态循环。这种循环就不单单只是生态循环,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循环和资源循环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