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化特点
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开创了城市发展新时期,在短短的200多年内,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带动了世界经济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也为城市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后备力量。城市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其特点如下:
(1)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本世纪初,城市化还仅是发达国家的明显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形成世界规模。发达国家经过战后恢复,经济上出现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原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也纷纷独立,民族经济得以迅速兴 起,使得世界城市人口中又注入大量发展中国家的成分。这一切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仅占3%,1900年占13%,1950年占28%,1980年占41%。据联合国预测,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将达51%。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总人口的增长。
世界城市数目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发展的另一标志。世界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1900年仅38座,1950年为484座,1970年增至844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为71座,
1960年为73座,1970年为160座,1980年达234座,甚至出现了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1925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71%,发展中国家只占29%;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70年代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绝对数量与发达国家已相差无几,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1950年至1980年,发达国家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由48座增加到110座,增长1.3倍,大城市人口从1.3亿增加到2.6亿,增长1倍;同期发展中国家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从23座增加到124座,增长4.4倍,大城市人口由4700万增加到2.4亿,增长4.6倍。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战后年代促使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不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城市人口比重已经很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农业现代化,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解脱出大批劳动力,使城市化进程一度很快。当这些国家城市化达到很高水平时(占本国人口总数70~80%或更多)。城乡人口比例趋于稳定,城市化进程逐渐减慢。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多数国家农业占绝对优势,城市数目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殖民体系瓦解,各国政治上取得独立,并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促使城市发展。同时,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的
吸引下大量流入城市,造成“城市化先于工业化”的畸形现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而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城市人口潜在的增长趋势仍然很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将影响着世界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2)在世界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发展更快,城市人口以更高的速度向大城市集中。 1920年至1960年,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1倍多,而2~10万人的小城市人口比重只增加了0.5倍。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本身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在服务设施、情报信息、就业部门、对外交通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70年代以来,大城市的增长趋势更加强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增长更为迅速。
(3)城市地域扩展,形成许多城镇密集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猛增,使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数目急剧增加,城市职能也日趋复杂,第三产业逐渐加强,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形成城镇密集分布区。这些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骨干的城市密集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其范围内城市密布,城市与城市间地域相互交叉,甚至连成一片。这些城市密集地带地域范围十分宏大,因此也称“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巨大城市带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巨大城市带最为典型。
(4)世界城市化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平均城市人口比重达70%,发展中国家平均在30%以下。世界城市化发展可分三种类型:
初步城市化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下。这些国家经济落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基础薄弱。1981年,这类国家有54个,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6.3%,城市
人口仅占世界城市人口的25.8%。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最低的是非洲的莱索托,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低于5%的还有布隆迪、卢旺达、苏丹等国。
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中等城市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这些国家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化日趋成熟。1981年计有78个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7.2%,城市人口占世界的40.9%。其中有些国家经济发达,但城市人口比重不高,如俄罗斯、意大利、瑞士、挪威等国;有的经济也较发达,城市人口比重处于中等水平,如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等;有的属于经济不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不低,如埃及、利比亚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
高度城市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城市数目多,城市地域规模扩展迅速,城市职能深化,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进程减缓。1981年这类国家有33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5%。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33.3%。这类国家大多经济高度发达,现代城市化发展较早,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如比利时、原联邦德国,城市人口比重高达95%和92%,是饱和状态,其次有冰岛(88%)、新西兰(86%)、澳大利亚(85%),北欧、北美、日本也在74%以上。这些国家城市密集,形成多个巨大城市带。也有经济上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如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等国。
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化的最基本因素,各国的历史发展、人口状况、社会制度等因素对城市化进程也有明显作用。
摘自重庆出版社《中学教学实用全书》(地理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