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
一、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世界”,习作话题的安排紧扣单元人文主题,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对奇妙世界的探索欲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学生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落实了这项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大熊猫,然后根据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写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这次习作是在学习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在领悟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习作实践。
本次习作也是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对提供的信息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判断、筛选、分类、排序、加工,扩展学生习作的空间,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的话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在之前的习作训练中,学生学习过“围绕一个意思写”,能够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叙述,把意思写清楚。学生在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都有收集资料、借助资料进行习作的尝试。本次习作要继续训练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加工资料的能力,并要从不同的方面把一个事物写清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能查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并能够具体、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激趣,引入教学
1.课件播放几幅大熊猫的图片及活动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大熊猫。教师适时板书:国宝大熊猫。
预设:“我喜欢大熊猫是因为它肥肥胖胖的,非常可爱,憨态可掬。”
“我喜欢大熊猫的黑眼圈,大大的眼睛非常有特。”
“我喜欢它吃竹子的样子,很吸引人。”
2.课件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卡通动态画面,趣味引入。
同期声: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大熊猫,别人都叫我“国宝”,我非常喜欢这个名
字。但是更让我激动的是,有人告诉我,你们都非常喜欢我,是这样吗?既然你们都这么喜欢我,一定十分了解我咯!所以,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听听你们到底了解我多少。亲爱的朋友们,加油!我看好你们哦!
二、资料交流,答疑解惑
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惑呢?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再在组内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3.投影仪展示学生们的问题。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只吃竹子吗?
·大熊猫一般能有多重?        ·大熊猫在地球上有多久的生存历史?
·大熊猫为什么叫熊猫呢?        ·目前世界上有多少只大熊猫呢?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通过网络查、书籍查、搜集资料、向他人询问,等等。
过渡:同学们,搜集信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刚刚同学们提供了很多途径,相信在下面的预习中,各位同学也运用了这些途径到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把我们的朋友——大熊猫介绍清楚吗?(生答:有。)老师也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三、成果展示,合理整合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资料搜集交流。
小组成员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资料的准确性。教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针对教材中出示的问题进行质疑、询问,并对不够准确的信息予以纠正。
2.组织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查到的资料。
教师提醒他们可以按照“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方面的知识”句式介绍,注意将相关的知识表达得清楚、有条理。同时对他们分享的资料及时进行梳理、纠正。
三有保护动物是什么意思
预设:“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外貌方面的知识。大熊猫身体的颜是黑白两,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它丰腴富态,头圆尾短。”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生活的地方。大熊猫现在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的命名问题。大熊猫之所以叫大熊猫是因为它是像猫一样的熊。它不是猫。”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大熊猫被视为中国的国宝。这是因为大熊猫非常稀有和珍贵。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 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质疑交流,填表补充。
过渡:听了大家的介绍,大熊猫可高兴了,它给你们送上了一个大大的“赞”。(课件出示大拇指图片。)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用文字来介绍大熊猫,我们是不是要一字不
落地把刚刚分享的资料都搬到我们的习作中来呢?(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大熊猫的“名片”。)同学们,你们看了教材中关于大熊猫的名片,可以将自己搜集的信息仿照图表进行筛选、整理吗?
4.学生对此前交流资料进行整合,将重复信息合理删减,填写表格,教师补充指导。
名  称
大熊猫
类  别
哺乳动物
食  物
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
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
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黑白相间分明
行为特点
爱睡觉,善于爬树,也爱嬉戏
性    情
性情温顺,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
……
……
四、品读语句,仿照运用
过渡:当我们知道了要介绍大熊猫的哪几个方面的知识以后,如何使得自己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到方法。
1.课件出示例子,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比喻)
开始,天空呈粉红,慢慢地变成了蔚蓝,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比喻)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比喻)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比喻)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拟人)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比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排比)
过渡: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我们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运用恰当的比喻,能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动物具备人的特性,则使得动物变得活泼起来了。排比则能用多个铺陈反复描绘要写的事物,让它更加丰富。这些手法同学们都可以在习作中运用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