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信仰:佛教中国化的智慧结晶
五台⼭
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佛教中国化是⼀个常问常新的核⼼课题。如果说宋以前的佛教中国化突出表现为“
格义佛教”“学派佛教”“宗派佛教”等“学理佛教”的话,宋以后则以“民俗佛教”为主,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之⼀,就是建⽴在四⼤菩萨信仰基础上的四⼤名⼭信仰。四⼤名⼭信仰是佛教中国化的智慧结晶,是⾃成⼀体的汉传佛教信仰体系,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且在中国⽂化史上独树⼀帜。
众所周知,中国佛教中有四⼤菩萨,即⽂殊菩萨、普贤菩萨、观⾳菩萨和地藏菩萨,分别表征⼤智、⼤⾏、⼤悲和⼤愿。⽽四⼤名⼭是四⼤菩萨的道场,五台⼭是⽂殊菩萨的道场,峨眉⼭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是观⾳菩萨的道场,九华⼭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普陀⼭
四⼤菩萨信仰与四⼤名⼭信仰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佛经开始传译中国后,不论是⽂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是观⾳菩
四⼤菩萨信仰与四⼤名⼭信仰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佛经开始传译中国后,不论是⽂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是观⾳菩萨、地藏菩萨,各⾃因循⾃⼰的经典独⽴发展,并没有以⼀个统⼀体系传⼊中国。在初始发展中,四⼤菩萨并不是在⼀个统⼀的时间内相互融合的。最先融合在⼀起的是⽂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这来⾃对《华严经》的解读。此后,⼜加上观⾳菩萨,合称为“三⼤⼠”。从唐代开始,⼀些佛教⽯窟中就已经有了三⼤⼠塑像,如太原的天龙⼭⽯窟第9窟和敦煌莫⾼窟的第161窟。此后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之后,⼀直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地藏菩萨也进⼊“四⼤菩萨信仰”体系。
四⼤名⼭的形成与演变要从五台⼭说起。⾄迟到唐初时,五台⼭已是著名的佛教名⼭,此后不久,因为《华严经》尊崇⽂殊和普贤,作为⽂殊道场的五台⼭便和作为普贤道场的峨眉⼭开始融合;明末时,普陀⼭开始与峨眉⼭、五台⼭并称。如明代谢廷谅撰《三⼤⼠殿》⽈:“普贤肇峨眉,⽰迹惟西⽅。⽂殊现五台,台殿俱清凉。猗与观世⾳,普陀实吾乡。胡为三⼤⼠,⿍⾜偕兹堂。”就明确指出了三⼤⼠及其道场。⽽万历年间则逐渐出现了“四⼤名⼭”的提法,⽽直到清代晚期,四⼤名⼭的指代开始明确定型。⾄此,“中国佛教四⼤名⼭信仰”形成。
四⼤名⼭信仰的理论基础,是《法华经》和《楞严经》中所阐述的菩萨“应化”思想,以及《华严经·菩
萨住处品》的“道场”思想。所谓“应化”,是指佛、菩萨应众⽣的智慧、根基、利益⽽变现种种威仪⾝相,为众⽣说法,教化众⽣、令其开悟,获得⽆上利益。⽽《菩萨住处品》则指明了各菩萨住持的道场,直接促进了后来菩萨道场信仰的发展,这不仅影响了中国佛教四⼤名⼭信仰的形成,⽽且影响了中国传统⽂化。
峨眉⼭
四⼤名⼭信仰的本质属性是菩萨信仰:菩萨信仰在⼤乘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主张⾃度度⼈、⾃利利他、⾃觉觉⼈,其表征的理念在个⼈修养和⼈格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名⼭信仰的地理基础是⼭岳信仰:这是四⼤名⼭信仰的本⼟特⾊,也与中国本⼟的道教有关。⼭岳封闭幽静的⾃然环境符合道教隐修传统,因此道教钟情于⼭岳,受此影响,早在东晋时期就形成了⼭林佛教。⽽唐初形成的名⼭信仰也与此有关。
四⼤名⼭信仰的社会基础是当时政权的⽀持以及民俗信仰:从历史来看,⼏乎每⼀座名⼭的发展都离不开当时朝廷皇权的⽀持,当然这也与儒家认为佛教有助于教化的思想有关;与此同时,以普通⽼百姓为信仰主体的民俗信仰,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对超⾃然与超社会的神灵的崇拜,⽽佛教名⼭为这⼀信仰提供了场所和对象。⽽这种通俗化、⽣活化的信仰形式,成为佛教名⼭信仰中最⼴泛、最持久的社会根基。
九华⼭
四⼤名⼭信仰具有以下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统⼀:四⼤名⼭信仰奠基于四⼤菩萨信仰,分别表征智慧、慈悲、⼤愿和⼤⾏,⽆愿不成悲、⽆悲不为智、⽆智难以⾏,其中既融摄⼤乘佛教理论,⼜关乎⼤乘佛教实践;⼆是神圣性与世俗性统⼀:四⼤名⼭信仰是在佛教民俗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强的世俗性特征,但同时⼜与神圣性⾼度统⼀。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综⽽⾔之,中国佛教的四⼤名⼭信仰酝酿于唐宋,发展于元明,定型于晚清。它是在《法华经》和《华严经》等⼤乘经典所提倡的“应化”理论和“道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融合了菩萨信仰、⼭岳信仰、民间信仰,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神圣性与世俗性相统⼀的中国化的信仰体系与⽂化类型。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四⼤名⼭信仰是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以来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载体,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较具特⾊的智慧结晶、理论典型和信仰模式;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四⼤名⼭信仰⾃成体系,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形式,是明清以后中国佛教发展的动能之⼀,甚⾄影响着中国佛教发展的⽅向。在中国⽂化发展史中,四⼤名⼭信仰融合会通了作为中国传统⽂化代表的儒、释、道,并以其作为⽂化内核,同时⼜吸收了具有深厚众基础的民间信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发展成为中华传统⽂化⼀种重要的代表形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