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旅游
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佛教在其产生、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佛教旅游资源。各地区有名的佛教胜地,只要条件允许,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都可以建成佛教旅游景点,长期发挥其旅游的功能和价值。当前,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合理地开发、利用佛教旅游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佛教与旅游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教从印度传出以后,渐渐风靡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甚至在欧美等地传播,演变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目前全世界共有佛教信徒2.4亿多人。
大约在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相遇之后,其自身发生了变革,渐渐与中国固有文化相适应、相融合,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的诸多佛教宗派,其中以汉地佛教的八大宗派和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最为知名。这些佛教宗派有自己独特的宗派传承与教理,都有围绕宗派发源地(祖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势力范围。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构成异彩纷呈的佛教文化,为中国旅游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1、佛教与旅行
佛教与旅行的关系密切,由来已久。佛教产生、传播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围绕传经取经、居静修行、坐谈佛理与朝拜佛陀的释游活动过程。
首先,佛教传入和传出中国与旅行不可分割。对于中国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其本身就是东西方佛教徒梯山航海旅行的结果。其次,佛教在中国国内的传播与旅行不可分割。佛教是一种信奉出世哲学的宗教,讲究佛法、秉持佛性,佛法、佛性立意于自然。再次,中国佛教的禅宗派使佛教旅行具有了旅游的内涵。中唐以来风靡整个中国的禅宗,改写了佛教的人生哲学。佛教的人生哲学渐渐从禁欲苦行转向适意自然,与禅宗相联系的云游宣法也逐步具有了“优哉游哉”的内涵,甚至于一度盛行的优游之风堪与文士漫游相媲美。
2、佛教旅游
佛教旅游是现代旅游学中宗教旅游的一种。从狭义上讲,佛教旅游主要指佛教徒因为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如朝圣、求法、云游、传法等;从广义上讲,佛教旅游指凡是围
绕佛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都可视之为佛教旅游,也就是说,佛教旅游不仅包括佛教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也包括非佛教徒出于兴趣,游览佛教圣地、观赏佛教建筑、体验佛教特文化等相关的旅游活动。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二、佛教旅游资源
佛教文化在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以后,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旅游吸引力,无论是虔诚的佛教徒,还是普通的非佛教徒都可能成为佛教旅游者,与佛教有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产生了强大的旅游功能和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佛教资源具有了可开发性。
1、 以佛教名山为主要载体的自然景观
首先,四大佛教名山无不如此:“清凉佛国”之五台山、“仙城佛国”之九华山、“海天佛国”之普陀山、“天下秀”之峨眉山传说分别是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与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其次,一些佛教宗派的祖庭所在地也成为重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如:浙江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祖庭国清寺所在地,江苏南京栖霞山是佛教三论宗祖庭栖霞寺所在地,江西
庐山是佛教净土宗祖庭东林寺所在地, 河南嵩山是禅宗祖庭少林寺所在地,它们分别因为盛行佛教的某一宗派而扬名,渐渐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功能。再次,其它一些山脉,如:云南大理鸡足山、台湾高雄佛光山等也因为与佛教联系密切而一举成名,或者更加出名。所有这些山脉大多风景秀丽,再加上最初的开拓者们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观营造强烈的宗教氛围,成就“深山藏古寺,幽径通禅房”的佛国境界,创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时空,令人心旷神怡、超凡脱俗,从而具有了强烈的旅游吸引功能,成为十分重要的佛教旅游资源。佛教徒往往出于虔诚,不辞千里前来烧香拜佛、求法朝圣,形成庞大的朝觐人流;一般游客也会前来领略佛化的自然风光,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洗礼。
(二)以佛教建筑物为主要载体的人文景观
1.寺院。寺院是佛教活动的集中场所,是佛教文化最主要的人文载体,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寺院的选址总是尽可能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美的因素,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的主观情感与直觉顿悟,以此创造寺院中独特的佛境美,并通过超凡脱俗、曲径通幽、深山古刹、松风月水、晨钟暮鼓等方式来进一步刻画。一般来说,无论是位于城镇之郊的寺院,还是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寺院,都无疑是重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兼有佛教文化特和自然美景
的韵味,成为佛教旅游文化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寺院林立全国,其中不乏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寺院,成为佛教旅游资源中的亮点。如:北京碧云寺、西安慈恩寺、洛阳白马寺、广州光孝寺、昆明圆通寺等。
2.石窟。佛教徒为了效仿释迦牟尼的苦行苦修,专门攀登荒山野岭,挑选人迹罕至、地形危殆之处,开凿石洞,于洞中雕绘佛像、舍利塔以及佛经壁画。石窟由于综合了建筑、绘画和雕塑等各种佛教艺术,向人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佛教文化,从而成为重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吸引各类人员前往礼佛朝圣、参观游览。我国现存大小石窟200多处,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大理石钟山石窟等。
3.佛塔。佛塔即“浮屠”,原本是安葬、供奉释迦牟尼的,后来又以高僧及一般和尚的墓地形式出现,起着“坟冢”的作用,再后来渐渐用于存放舍利、佛像和佛经,增加了礼佛顶拜的内涵。随着佛教与中国建筑文化的融合,佛塔的设计、建筑以及功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转变为中国式的佛塔,具备了登高眺览、造景育景、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以其挺拔优美的姿态,给风景名胜区增添了动人景象,甚至于有的佛塔渐渐成为一些名城、名地、名景的标志和象征,旅游吸引力和游赏功能日益突出,成为佛教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著名的佛塔有西安大小雁塔、北京玉锋塔、广州花塔、大理崇圣寺三塔、杭州六和塔等。
4.塔林。在许多历史悠久的寺院旁边,往往建有成的古塔,密集如林,称为塔林。塔林一般共有少则几座、几十座、多则几百座塔,而且类型丰富、形式多样,以各种各样的实物标本,记载了一些寺院的演变史和佛教发展史,同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工程技术特。可以说,塔林是一座佛教文化与建筑历史的博物馆,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而且具备旅游吸引功能,成为游览观赏的对象。我国塔林数量很多,著名的有: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和法王寺塔林,山西五台佛光寺塔林和永济栖岩寺塔林,山东历城神通寺塔林和灵岩寺塔林等。
(三)以佛事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特文化
佛事活动包括在佛教地举行的佛教节日、香会、庙会和法会等宗教活动,这些佛事活动对于佛教徒的吸引自然不必多说,对于广大非信佛游客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许多游客之所以来到佛教地参观游览,往往并不是出于对佛教的虔诚,而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对佛事活动有着强烈的新奇感、神秘感。佛事活动就成了吸引游客的特文化。以佛教圣地五台山为
例:每年大约十五次的节日法会是五台山重要的佛事活动,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其中,最大的法会是六月大法会1五台山各庙都要在台怀镇举行一个月的佛事活动,规模宏大、内容多彩;而此时也正值五台山气候最宜人之际,水草丰茂,风景秀丽,可以集放牧、避暑、进香和商业旅游活动为一体,因此信佛者与各类旅游者络绎不绝,前来五台山。
总之,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大体上可分为观赏性开发和参与性开发两种形式。观赏性开发是指佛教旅游资源的静态开发。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有关佛教旅游资源(如承德的外八庙、北京的雍和宫等)的开发就属于这种类型。参与性开发属于佛教旅游资源的动态开发。由于佛教旅游资源具有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学术价值,所以开展一些能够使游客参与的适当的旅游活动,就会使游客大开眼界,增加知识。另外,也可以围绕佛教文化主题,根据佛教景点的不同特点,开发一些综合性的旅游文化项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