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发布】地质灾害100问?
地质灾害100问?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然因数或者⼈为活动引发的危害⼈民⽣命和财产安全的⼭体崩塌、滑坡、泥⽯流、地⾯塌陷、地裂缝、地⾯沉降等与地质作⽤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有那些类型?
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流、地⾯塌陷、地裂缝、地⾯沉降等。⾃然因素产⽣与地质作⽤有关的灾害是⾃然地质灾害,⼈为活动引发的与地质作⽤有关的灾害是⼈为地质灾害。
3.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民⽣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流和潜在地⾯塌陷,以及已经发⽣但⽬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流、地⾯塌陷等。
4.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区?
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和⼈类⼯程活动的作⽤下,发⽣地质灾害可能性较⼤且可能造成⼈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5.哪些⼈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违反⾃然规律、不合理的⼈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类活动主要有以下⼏种⽅式。地下采矿:采煤、采矿;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建房等;蓄⽔排⽔:⽔渠和⽔池的漫溢和漏⽔,⼯业⽣产⽤⽔和废⽔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堆填加载:在斜坡上⼤量新建楼房,⼤量堆填⼟⽯、矿渣等。此外,劈⼭开矿的爆破、⼭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6.地质灾害⾼发区居民点如何做好避险准备?
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安全的撤离路线、临灾撤离信号等,同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准备。
7.地灾害防治⼯作的原则是什么?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8.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法有哪些?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法主要是各种加固⼯程,如⽀挡、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地表排⽔、排⽔涵洞)⼯程,其简易防治⽅法是⽤粘⼟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沟。
泥⽯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有⽣物措施、⼯程措施和全流域综合治理。
地⾯塌陷的基本⽅法是⼯程设计和施⼯中要设置完善的排⽔系统,避免地表⽔⼊渗,对已有塌陷坑进⾏填堵处理,防⽌地表⽔下渗。
9.怎样有效地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作?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确定各⾃的监测、预报重点由灾害点所在镇、村设⽴地质灾害监测组,由镇政府负责,选派⼯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确定各⾃的监测、预报重点由灾害点所在镇、村设⽴地质灾害监测组,由镇政府负责,选派⼯作认真、有⼀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任⼼强的村民为监测员,⾸先对每个监测员进⾏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制定岗位责任制,在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展众性简易监测。鉴于地质条件本⾝的发展变化以及降⾬、⼈类活动等影响,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灾害和隐患,各级⾃然资源⾏政主管部门应组织⼒量在每年汛期前对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调查,汛期加强监测,汛后进⾏复核,及
时掌握灾害体的变化情况,提⾼预报的准确性、预防的实效性。
什么地问10.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1⽇起施⾏。《条例》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管理、职责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了地质灾害防治的三项原则、五项制度和五项措施,规范了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
11.由谁来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作?
国务院⾃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隐患的普查、详查、排查。指导开展测防、专业监测和预报预
警等⼯作,指导开展地质灾害⼯程治理⼯作,承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撑⼯作。
12.防治地质灾害的4个环节是什么?
预防、躲避、撤离、治理。
13.为什么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监测⼯作?
地质灾害的险情变化,需要通过监测才能较准确地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程的效果,需要通过监测对⽐⽅能检测出来。
14.地质灾害灾情分为哪⼏级?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分为四个等级:特⼤型、重⼤型、较⼤型、⼀般型。
15.什么叫地质灾害灾情特⼤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0⼈(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16.什么叫地质灾害灾情重⼤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10⼈(含)以上、30⼈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以下的。
17.什么叫地质灾害灾情较⼤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含)以上、10⼈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18.什么叫地质灾害灾情⼀般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19.⼤⾬过后为什么易发⽣地质灾害?
在⼤⾬过后极易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降⾬的渗透⽔进⼊⼟体孔隙或⽯缝,使⼟⽯的抗剪强度降低;渗透⽔补给地下⽔,使地下⽔位或地下⽔压增加,对岩⼟体产⽣浮托作⽤,使⼟体软化、饱和,结果也会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
20.什么样的⾬量易引发地质灾害?
⽇降⾬量在50~99.9毫⽶(暴⾬)易引发局部地质灾害;⽇降⾬量在100~250毫⽶(⼤暴⾬)及⼤于250毫⽶(特⼤暴⾬)极易引发⼤范围⼤规模的地质灾害。
⾬)极易引发⼤范围⼤规模的地质灾害。
21.地质灾害有哪些次⽣灾害?
地质灾害的次⽣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程结构、设施和⾃然环境破坏⽽引发的灾害,如⽔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22.灾后如何做好卫⽣防疫?
灾害发⽣后,卫⽣部门应及时做好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监督,保障灾后⾷品、饮⽔卫⽣安全,做好发热、腹泻、⽪疹及聚集性病例等症状监测,加强重点区域的消毒杀⾍⼯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及⾷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事件的发⽣,确保⼤灾之后⽆⼤疫。
23.撤离路线如何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向、崩塌的倾崩⽅向或泥⽯流可能经过地段。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脊展布的道路⽐沿⼭⾕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24.临时避灾场地如何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处或⼏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避灾场所的选定,⼀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决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流沟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电⽤⽔越⽅便越好。 25.灾后如何抢险救灾?
(1)监测⼈、防灾责任⼈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组织众按预定撤离路线转移避让。
(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灾后⾃救,包括被困⼈员⾃救、家庭⾃救、村民互救。
(3)不要⽴即进⼊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避免灾害体进⼀步活动导致的⼈员伤亡。
(4)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
(5)灾害发⽣后,在专业队伍未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员进⼊。
(6)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员。
(7)注意收听⼴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暴⾬的可能。如果将有暴⾬发⽣,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巡查,避免灾害隐患。
26.什么是突发性地质灾害?
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崩塌、滑坡、泥⽯流、地⾯塌陷、地裂缝等。其发⽣特点是突然,可预测性差;其预防⼯作常处于被动状态;其后果既造成经济损失,也造成⼈员伤亡。所以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地灾防治的重要对象。
27.⼭区农村村民建房如何选址才能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
农村村民建房场地的地基选址中,如何考虑地质安全,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呢?简⽽⾔之,选址时应考虑以下⼏⽅⾯的因素。
(1)地形因素,⾸先应选择在历史最⾼⽔位以上⼀定⾼位的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江、河、湖(⽔库)、沟切割的陡坡。在⼭区当新址不得不选择在靠⼭或沿江、河、沟岸边地带时,应该察看前后的地形,尽可能留出安全空间。同时,村庄、和房屋不能建在冲沟沟⼝。
(2)岩⼟体因素,应⾸选平缓的基岩⾯或者地⾯平缓的⼟体稳定性较好的地带;不要选择堆、填⼟形成的台地,否则所建的房很危险。
所建的房很危险。
(3)地质构造因素,斜坡发育断层、节理裂隙等不连续⾯时,将岩体切成⼤⼩不等的分离体,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因此,在选址中,应注意观察构造⾯的组合和分离体的分布特征。当这种不连续⾯顺斜坡分布时,边坡岩体稳定性差,最易发⽣滑坡和崩塌等灾害。
28.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络有哪些?
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络有:县、镇、村、点四级联动监测防治⽹络,即:测防⽹络;专结合防灾预警⽹络;⽓象预报预警⽹络等。
29.什么是地质灾害测防?
“测防”的基本含义是开展众性的灾害预测和众性的灾害防御⼯作,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民政府组织众和众⾃发组织,开展⼴泛的众性防灾抗灾⼯作。实践已证明,开展地质灾害“测防”⼯作是减少⼈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法之⼀。
30.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的职责有哪些?
监测⼈的职责:
(1)熟悉、了解、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关灾情情况和变化情况,并随时报告,协助乡镇政府、⾃然资源部门进⾏地灾调查及防治知识宣传。
(2)汛期严格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全天候监测。
(3)发现临灾迹象,按照规定发警报并组织将⼈员迅速转移,并迅速上报灾情。
(4)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治理⼯程设施管理保护。
31.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应当⽴即向当地⼈民政府或者⾃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民政府或者县级⼈民政府⾃然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即派⼈赶赴现场,进⾏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灾害发⽣或者灾情扩⼤。并向上级⼈民政府和⾃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32.违反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诱发地质灾害应承担哪些责任?
违反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有下列⾏为之⼀的,由县级以上⼈民政府国⼟资源主管部门视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治理;处以;责令停⽌违法⾏为;给他⼈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对⼯程建设等⼈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不予治理的;
(2)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活动的。
33.如何防⽌⾃然地质灾害的发⽣?
强化植被覆盖率,严禁毁林开荒等,保护⽣态环境,能很好的防⽌⾃然地质灾害的发⽣。
34.农村乡(镇)地质灾害防治⼯作中的“五到位”是指什么?
“五到位”是指居民建房前地质灾害隐患简要评估到位;测防员联系到位;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到位;宣传材料发送到位;防灾预案和⼈员到位。
35.什么是崩塌?
陡坡上被直⽴裂缝分开的岩⼟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动,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失去稳定倾倒、翻滚这⼀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36.哪些因素会诱发崩塌?
(1)采掘矿产资源。
(2)道路⼯程开挖边坡。
(3)⽔库蓄⽔与渠道渗漏。
(4)堆(弃)渣填⼟。
(5)强烈震动。
37.崩塌发⽣有什么规律?
发⽣崩塌的时间⼤致有以下规律:
(1)降⾬过程中或稍滞后,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2)强烈地震过程中。
(3)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段时间。
(4)⽔库蓄⽔初期及河流洪峰期。
(5)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38.崩塌发⽣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崩⼩塌不断发⽣。
(2)⼭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味。
(3)偶尔听见岩⽯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
(4)出现地下⽔质、⽔量等异常。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39.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法有哪些?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法主要是各种加固⼯程,如⽀挡、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地表排⽔、地下排⽔)⼯程,其简易防治⽅法是⽤粘⼟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沟。
40.崩塌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损失。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淹没,在宽河⾕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造成急湍地段。
41.根据坡地物质组成崩塌如何划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