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一百问
安全类
什么是地铁公共安全?
地铁(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是指在地铁(轨道交通)区域范围的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及国家公共财产等社会利益的安全,以及社会本身能够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为什么要实施乘客进站安检?
轨道交通管理单位在各车站设置安检点,对进站各类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其目的就是堵截各类违禁品进站上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乘客和运营安全。
轨道交通车站安检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轨道交通治安管理、运营管理单位安检人员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地铁安检主要检查什么?
严禁携带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和违禁品进入轨道交通区域,地铁安检主要检查包括汽(柴)油、各类气体钢瓶、各类气雾喷罐、油漆、高浓度酒精、香蕉水、装潢用胶水、烟花、爆竹、管制物品、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
严禁携带进入轨道交通车站的违禁品有哪些种类?
严禁携带进入轨道交通车站的违禁品有:1、支弹药及其仿制品;2、军用或警用械具及其仿制品;3、管制刀具;4、汽油、煤油、喷雾剂、酒精、松香、油漆、双氧水、液化石油气、溶剂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5、其他有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品。
乘客如何配合轨道交通车站安检工作?
轨道交通乘客乘车检票前,应有序接受对所携物品的安全检查;如发现乘客所携物品被确认属一般违禁品的,其携带一般违禁物品的乘客应主动出站;仍需乘车的,自愿上交违禁
品(放弃物品所有权)后方可进站。
拒不接受安全检查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对拒不接受轨道交通车站安检人员安全检查,扰乱公共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轨道交通车站安检工作便民措施有哪些?
轨道交通安检工作采取四项便民措施:1、对身着校服、背书包等具有明显标识的中小学生提供通行便利;2、对主动开包的乘客,在“目光检测”后快速通过;3、对残疾人和孕妇由安检员进行人工开包安检;4、对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由安检员帮助送检。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的嫌疑人一般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如:神情恐慌、言行异常;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假冒熟人、假献殷勤者;不愿接受检查者;频繁出现大型活动场所;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在轨道交通区域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
不要触动;及时报警;迅速撤离;协助警方的调查。
地铁车站内的警犬起什么作用?
地铁车站的警犬主要承担轨道交通区域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查禁工作。配备警犬的犬种主要为拉布拉多和史宾格,它们性格温和、嗅觉灵敏、不具有攻击性,受过专业的训练,在驯导民警的带领下,查堵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为确保本市轨道交通一方平安发挥作用。
乘客如何配合警犬开展查堵工作?
乘客在地铁区域看见驯导民警和警犬工作时,应当积极配合,不要围观,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不要向警犬投喂食物。
在地铁车站和列车上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
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过程中,如遇到火灾、爆炸或不明气体等危及生命安全的灾害事故时,在车厢内时,如列车仍在运行,请勿擅自拉下紧急拉手,为列车靠站处置赢得时间;如列车无法继续运行,应按照列车驾驶员的广播提示,拉下应急拉手打开车门或从列车两头驾驶室安全门有序撤离;在车站内时,请根据工作人员引导,按照车站内指示牌指示的方向快速撤离。遇到浓雾或不明气体,应用湿纸巾或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逃生。遇到各类灾害事故不要惊慌,应冷静应对,快速撤离,切勿因小失大。
当列车在行驶途中突发火情并仍能行驶时怎么办?
1、不要按下车厢内的紧急停车按钮,待列车行驶至前方车站实施救援,因为靠站后更有利于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2、处在着火车厢内的乘客可有序疏散至两边车厢内,并蹲下身子,用浸湿的手帕、纸巾、衣袖等织物
捂住口鼻,阻止烟气吸入;
3、处在车厢灭火器材放置点周边的乘客可取出灭火器,利用火灾初期阶段的最佳扑救时机实施灭火;
4、列车进站后,要听从车站工作人员指挥,快速有序疏散至站外安全地带。
当列车在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并迫停在区间隧道中时怎么办?
在列车司机室的端头设有紧急逃生门,列车司机会通过车厢广播提示乘客疏散的方向,此时,列车两侧的车厢门不能打开,因为隧道壁与列车之间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人如果走出车厢,可能会被挤压在中间;2、乘客应保持镇静,利用随身携带的照明器具或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光线依次有序向紧急逃生门方向疏散,走下列车后,沿着铁轨,向前方的车站疏散;
3、安全疏散时,切忌慌乱、相互拥挤,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同时,要远离隧道两侧的电缆桥架,防止触电及碰擦伤。
乘客在轨道交通区域发现可疑弃物怎么办?
乘客在车站或是车厢内发现可疑的遗弃箱包物品,请不要擅自打开或触摸包裹,应及时报告车站工作人员,或拨打110报警求助电话提供线索,警方和运营单位员工将根据预案采取专业处置措施。
报警时如何确定定位标识?
乘客如果遇到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时,可通过110报警求助电话及时向警方求助。为及时反映您所在方位,可将重点车站和所在车厢的定位标识告知110接警台。目前,部分重点车站内已设置了报警标识,蓝底白字,20×60厘米大小,由2个英文字母和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建议举例,如:GD123456)。车厢交接处上方有车厢编号,为中文“车厢号”3个字加4位阿拉伯数字。民警将迅速锁定方位,出现在您面前。
在轨道交通区域如何防范扒窃?
轨道交通区域扒窃案件主要发案时间在早晚高峰时间,重点区域为四个口:车站售票口、自动扶梯口、上车列车门口及进出闸机口。以上时段和区域,请市民乘客提高警惕,注意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细节有:包袋不离视线,手机不别腰间,手机配饰不暴露在外。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财物被窃,及时报警。
在轨道交通区域如何防范?
市民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过程中,切勿贪图小便宜。如遇到有陌生人以拾到现金、金饰等贵重物品要求平分、各种途径弄来的古董宝贝向您低价推销或进站使用交通卡遇到故障有好心陌生人主动上前排
忧解难时,请提高警惕。注意事项如下:一是遇到困难,应向持证工作人员求助;二是遇到可疑人员及时报警;三是不要向陌生人透露私人信息,如家庭地址、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存款账号密码等。
在车站和列车上遇见乞讨、流动兜售等情况怎么办?
乞讨、流动兜售、散发黑广告、违规设摊、车厢卖艺等是轨道交通区域内主要存在的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广大市民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过程中,如遇到以上情况,请自觉抵制并告知车站公安等管理人员,或及时通过52416110或64370000地铁热线反映线索。
为什么区间停车时不能擅自拉下紧急拉手?
乘客乘坐地铁时可能会遭遇区间停车,列车在区间的短暂停留,不代表列车运营出现问题,往往是为了保障列车运营的间隔,地铁系统默认的一种调整措施。当列车在区间停车时,乘客应听取车厢广播,切不可擅自使用紧急制动拉手,那会导致列车迫停,需要工作人员花更加多的时间进行恢复操作,这样反而会耽误乘客的时间。
什么情况下才能拉下紧急拉手?
列车关门启动时发生夹人等紧急状况,而列车仍没有驶离站台的情况下,乘客应该拉下紧急拉手,使
列车迫停于站台,争取到处理的空间和时间。另一种情况是,当列车在运行时发生重大不可预见的灾难性事件,严重危及乘客人身安全可能造成伤亡的时刻,且列车处于失电无动力状态下,如发生火灾、爆炸、地震等极端情况,需要乘客进行自救时,可以拉下紧急制动闸,打开车门进行逃生。什么地问
擅自启动轨道交通列车车厢“紧急制动”装置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对在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中擅自启动车厢“紧急制动”装置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造成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什么列车蜂鸣器鸣响后不能进出车厢?
蜂鸣器发出响声和蜂鸣器闪灯,就是警示乘客停止上下进出列车,乘客听到蜂鸣器响声或看到蜂鸣器闪灯警示,应及时止步,在站台候车区域内,耐心等候后续列车,切勿硬性冲闯,以防发生伤亡事故。
为什么不能吊扒车门强行上车?
“吊扒门”上列车现象,不仅对“吊扒门”者的安全产生威胁,还会造成列车车门故障,导致列车的拥堵,这种无法关门而延长停站时间现象,会导致后续多列车积压和前方车站客流持续堆积,从而扩大了全线列车的总延误时间,也降低了区间通过能力。这不仅延误了“吊扒门”者自己的时间,更延误了全线乘
客的出行时间。
为什么要规定超长超宽物品不能进站上车?
轨道交通是为广大乘客提供出行方便,轨道交通乘车环境空间有限,对乘客的携带品有限制主要是为了广大乘客的乘车安全,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能。因此,为不影响其他乘客,及避免损坏地铁的设施设备,要规定超长超宽物品不能进站上车。
为什么不能随意越过安全黄线?
因为列车进、出车站时,速度仍然较快,乘客若越过安全线站立,容易被列车刮带,非常不安全,因此从保证乘客候车安全的角度出发,请乘客不要随意越过安全线。
提包或衣物被车门夹住怎么办?
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列车时,一旦发生提包或衣物被车门夹住情况,要沉着镇静,在没有影响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随列车到站后开门解决;如在站台上发生提包或衣物被车门夹住情况时,应立即求助于车站工作人员帮助解决。
乘客物品掉进轨道后怎么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