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边学边聊(2-1)-认星识形:杨公峦头理气考证及详解木星(黄大陆)★★★★★
地理边学边聊
(2-1)
黄大陆 著
一、杨公风水著作考
古正:我国地理学分为峦头与理气两大部分,以及“龙、穴、砂、水、向”五大要素。
峦头,包括山与水,注重的是空间和实体;
理气,包括方位与时间,注重的是气运。★★★★★
龙,是起伏隐现的山脉;
穴,是埋葬棺材的葬口;
砂,是除龙脉之外的所有大小山体;
水,是江海湖泊、河涧溪沟以及山体之外的空间;★★★★★
向,是讲求山水的方位和气运。
夏问:峦头与理气哪个更重要啊?
很流行的《沈氏玄空学》里面画的都是一些“河洛、八卦、飞星”呀什么的,就是没有“龙、穴、砂、水”的示意图,多是一些井字方块和圆圈,转过来飞过去的,够酷,够神,够玄,够炫!好像讲不讲峦头无所谓啊。
古正:说屁话呢!没有峦头理什么气呀?峦头就好像是人的身体,理气就好像是人的年龄,能撇开身体光谈年龄?脱离峦头的理气,纯属空谈嘛!★★★★★
时下许多学风水的人啊,整天就在那儿讲飞星,说卦位,不肯跋山涉水去看峦头,都快成口头风水师了。
郝学:那《沈氏玄空学》怎么会有那么多沈迷追捧呢?
古正:还不是人们想急于改变命运所使然嘛!杨公正宗风水重峦头,想一块好地呀,非
得费时费力不可,寻个三年五载是平常事,有的人寻了十几年也没有着呢!即使你到了好地,也许地运还轮不着你,很可能还要等到你的孙子辈才发起来。像蔡季通的事例就是明证(参见拙文《论风水与命运的关系》)。如此漫长的等待,那些想一觉醒来就升官发财的人,岂不是要被活活急死吗?谁都希望获得寅时葬而卯时发的神奇效果,而《沈氏玄空学》就刚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口味!不用翻山越岭去寻来龙去脉,不用登高走低去论山水向背,不管星峰有情无情,不讲穴位是真是假,只需根据山水的方位而准确立向就行啦!★★★★★
夏问:在《沈氏玄空学·序文》里,沈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他给父亲在杭州中台山到了一块葬地。江南八十余位地师看后,都说是块风水宝地。可是,某官员购买此地后,虽然在挖井时看见土壤有分明如画的太极图,然而还是在葬后不久,该官员父子就因犯法遭到流放,并死于流放的半路上,从此“家日零落”。沈氏以此事暗示读者,哪怕山环水抱、龙真穴的,只要立向不对,就会家破人亡!
古正:同时还暗示读者,只要立向对头,山水对位,则可以不管是否龙真穴的,就能够使你有吉无凶,甚至还能使你大发富贵。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他说的故事,露洞是显然可见的。
首先,他没有讲明那块好地到底好在哪里,一没讲来龙去脉,二没讲过峡入首,三没讲星辰穴形,四没讲明堂砂水,五没讲接脉承气,就只说“形局之完美,实所罕见。”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峦头功夫。
其次,在所谓八十余位地师里,他没有指名道姓说出有谁谁谁来,一个人都没说,这给人一种查无实据的感觉。
夏问:可是,太极土都挖出来啦,不是龙真穴的的有力证据吗?
古正:这有什么可稀罕的呀!
我有两个爱好风水的朋友,在葬其祖父的时候,都挖出了分明如画的太极土,让主葬的风水师狠狠地美了几年,逢人便说他看地点穴如何厉害,有透地眼的神奇功夫。但是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啦,两位朋友的家事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一个朋友一直在外地打工,每月几百元钱;另一个朋友一直还在务农,不惑之年还没有成家呢。我算他俩的命,恐怕到老也没有兴发的时候。
所以啊,不要迷信什么“太极土”,我们这里的丁某人,不是亿万富翁吗,他父亲的墓地我看过,土质稀松,泽杂黄,并没有什么太极土!再说啊,查看那些清朝皇陵的事迹,均只说土质要纯要润,也没有说要什么太极土。可见,有太极土的地方不一定就是风水宝地,而风水宝地也未必就一定有太己土。★★★★★
郝学:嗯,有道理。
夏问:杨筠松是几乎所有风水先生都极力拥戴的顶尖大宗师,他老人家是怎样看待“理气”的呢?
古正:清朝有个叫高其倬的人,年轻时丧父,将其父葬于河北保安州西项梁山。由于风水不佳,在葬后的两年内,又死掉了一兄一弟。高其倬怀疑是父坟有问题,便掘坟察看,见坑内水蚁浸棺,寒湿异常,遂将棺木搁置在干燥处,回家开始钻研地理。八年后,他将父坟迁葬于大兴县的一块风水宝地上。此后,他仕路腾达,官至闽浙总督、两江总督、户部尚书。这位无师自通的风水奇才,不仅用风水术改善了自己的命运,而且还赢得了大清皇帝的信赖,让其为皇陵寻龙穴,成了国师级的风水巨子。
郝学:这位高大人主堪的是哪座皇陵呢?
古正:清西陵,葬雍正皇帝的。是他和怡亲王允祥、户部尚书洪文澜三人一块儿办的。之后便有了乾隆盛世。
就是这位高大人,他考证过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几本杨公经典:《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
他得出结论说:“世传杨公诸书,皆后人伪托。惟《撼龙》、《疑龙》二经是真书。”(见高著《疑龙经·撼龙经评注》)★★★★★
郝学:《撼龙经》、《疑龙经》没讲有关理气的内容吗?
古正:没有,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没有!因此,高其倬指出:“且杨筠松地理宗派,自宋迄明为人所道者,是峦体,则“理气”非杨学,略举数条,左证其伪。”★★★★★
随之他说了三条理由:
一是《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这三书中有些词句,诸如“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顺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太极分明别有图”等,均出自于宋朝人之口,而非唐朝的杨筠松所道;★★★★★
二是当时的江西风水名师如“黄景文、杨南川、刘谦”等人,都是杨公的正宗传人,但是他们均只讲峦头而不讲理气,只知有“疑龙、撼龙”二经,而不知有《青囊奥语》、《天玉经》什么的;★★★★★
三是在宋朝的许多相关史料中,如《宋史》、《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大量文献里,均只能到“疑龙、撼龙”二经,不到“青囊奥语”等三本杨公书目。也就是说,讲“理气”的“青囊奥语”等三书都是自明朝以后才出现于世的,在宋朝以前是不到它们存在的依据的。★★★★★
清代官方史学家在《四库全书总目·葬书解题》也说:“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筠松……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象,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而他拘泥在所不论,今大江以南无不遵者。”官方史学家也说杨公只重峦头。什么地问★★★★★
此外,还有丁芮朴的《风水祛惑》,作者在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考证后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时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门户,不相通用。今考杨筠松书,不免有疑窦。《撼龙经》专言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疑龙经》亦
然,其所谓九星者,特取譬之假象耳。”作者也证明杨公无理气之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