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养小故事
【篇一:关于教养小故事】
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粱晓声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人文”这两个字。为了说明“人文”这个意思,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在法国,我跟两个老作家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的从后窗看着我们的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我们的车窗,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我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下来一位先生,对我们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我们先过。
我问司机:“他刚才和你说了什么?”司机告诉我说:“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他还说:‘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粱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有种素质叫人文》娲巢)
还有个故事与这个故事相似:
一个朋友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朋友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朋友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走了之后,她的脸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后来呢?”我禁不住问朋友。
“后来,我就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表扬了她的微笑和有礼貌。”朋友说:“
而且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漂亮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忍住你对他们容貌的夸赞,从他们成长的角度来说,这种事要处之淡然。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一片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不当的夸奖都会留下划痕。”(《请为你的夸奖道歉》毕淑敏)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这是让人们慎独,而在这两个故事里是人在做,天真的孩子在看,绝对不能不慎的。有一个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就很温馨:
爸爸:儿子,你觉得爸爸壮吗?
儿子:嗯。
爸爸: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
儿子:厉害!
爸爸:我剃成光头,练成少林功夫好吗?
儿子拍手:太好了,太好了!
第二天,儿子看到光头的爸爸,高兴地喊:“爸爸加油,一定要练成高手!”那天,是爸爸进行化疗的前一天;那天,爸爸用特有的方式教会了儿子乐观和勇敢。
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具体到生活中也就是教养。有一篇题目为《教养》的文章说:“教养这一回事,人家都以为是出自名门才能得到,其实是一种普通常识,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文章的观点是,教养不是高科技,并且与出身无关。这个观点读者应该很认同。然而,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没有教养的人,是懒惰的人,不求上进的人,无可救药,一见大场面,即刻出丑,在外国旅行,被人歧视,也是活该的。”这些措辞似乎不太有教养。
还有篇文章题目为《生命的层次》:
清早和朋友一起运动,远处幽暗的天空,数朵白云自在地飘动,脚步自然而然停下:“你看,好漂亮的天空,白云那么逍遥!”
“啊,真的美极了。”朋友忍不住也跟着抬头眺望,不断地赞美。两个像傻瓜一样的人,站在公园的草场上,仰头看白云在逐渐明亮的天空变形和飘荡。
一个认识的邻居经过,好奇地问:“你们两个在做什么?”
“看云。”我说。
朋友指着空中说:“你看,多美呀!”
邻居也停了下来,对着晃荡飘动的白云看了一下,转过来看我们,诧异地说:“不知道你们到底在看什么?”临走前问我们两个:“云很好看吗?”看到我们两个不断点头,他接着再加一句评语:“你们真无聊,是不是太闲了?”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到底在画些什么?我看来看去都看不懂。”
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
那个人回答:“听过。”
毕加索再问他:“好听吗?”
那个人说:“好听。”
毕加索又问:“你听得懂吗?”
那个人说:“听不懂。”
既然不懂也好听,那么不懂一样也可以好看。
其实在你不懂得什么是美的时候,美照样存在。
美绝对不会因为你的不懂而消失。
故事譬喻恰当,结论扎实。但是从题目《生命的层次》看,似乎是想说明那个邻居和那个人的生命层次不高。文章论述的其实是人的艺术素养、欣赏格调,而不是生命的层次。不懂毕加索,没有闲情看云,难道就是生命卑微、低俗?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哪怕他是乞丐、犯罪嫌疑人。
教养甚至可以施与侵害者。“”时某大学,一个造反派把一大碗剩菜扣在一个正被批斗的教授脑门上。教授只是呵呵笑着,也不理自己满脸的污秽,而是先把造反派身上溅落的一片菜叶子擦掉了。造反派不由得没了脾气,嘴里咕哝几句,转身离去。法国大革命时候
的女革命家罗兰夫人被推上断头台时,她无意间踩了刽子手的脚,依然镇定地致歉:“对不起,先生。”临终前,她面对她曾竭力想为之谋取幸福的疯狂民众,喊出了那句醒世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没有抱怨,没有遗恨,何以如此,因为这些直接侵害者并不是敌人。
但是,如果对侵害大众的行为保持涵养,无异于纵容。举个普通的例子,长沙某人从超市买回一只鸡,打开包装发现有四条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学院专家说,鸡可能是畸形,“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鸡(发生畸形)长出四条腿。”至于具体是什么因素,李安平列举几种情况,放射性环境条件下、饲料中重金属超标或是遗传都有可能导致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畸形。他表示这种鸡可以食用,“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只是感官上可能有点不舒服,毕竟4条腿的鸡很罕见。四条腿的鸡,就算能吃,你敢吃吗?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些市民:“我可不敢吃,看着都觉得有些恶心。”“如果是我买到这样的鸡,我就当钱白花了。”“我一般买东西很小心的,这种情况我在超市的时候就会发现,我肯定会强烈要求退货的,不让超市赔偿就算不错了。”“从小到大,油条里的明矾,辣椒里的苏丹红,火腿肠里的敌敌畏,估计不经意间都吃了不少了,我还会怕这四条腿的鸡?就当占了便宜多吃一对鸡爪子。”即便是能吃,也应公开由人自愿选择。商
家的侵害,或多或少有消费者迁就的责任,这已经超出教养的初衷了。
教养,当然是教导出来的修养。日本人中野家11岁大的大儿子在与妹妹在挣吃一块饼时,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饮料,气急败坏的说:“都是妹妹不好,让我弄翻了饮料。”儿子刚说完,中野便把手心摊到他的面前,并说:“把这周的零花钱都掏出来吧!”儿子什么也没用说,一会儿便乖乖地把5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41元)放到父亲的手中。这是中野家里的一条“家规”——任何人都不能在家里抱怨、推诿,说负面消极的话,如果违反一次500日元,这些被统一作为全家每年一次的外出旅游基金。中野称,自己和爱人也经常被两个孩子“罚”,每当此时,两个孩子就会偷着乐,因为他们又可以收“”了。小孩子偶尔说几句抱怨的话也无关紧要呀,为什么禁止得这么严格?中野解释,这是在培养孩子们养成不抱怨、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习惯。日本的教育界认为,“一半的天才都是被抱怨害死的。”(《拔掉心中抱怨的芒刺》木梅)
英国人曾这样诠释教养:教养不只是在宴席上别把汤弄洒,更是当别人不小心弄洒汤时当做没看见。可见,教养是设身处地,是爱心。最后,再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两个关于教养的优美故事吧。
《车厢里用短信聊天》(草子)
在日本读研时,由于对东京不熟悉,我很少出校门,更别提坐公交了。
第一次坐公交是去高尾山看樱花,东京女孩羽田充当我的导游。在等车的时候,我用简单而笨拙的日语讲述着即将看到樱花的激动心情。羽田微笑地看着我,我的兴奋也感染了她。
我们上了前去高尾山的公交车,由于没有相连的空位子,我和羽田挑了两个前后相隔三排的位子,我坐在了一对情侣的后面,而羽田却坐在了一位看报的大叔旁边。
车子刚一发动,我就忍不住向外张望。干净而整洁的街道以及在国内从未见过的标志和建筑,打开了我的“话匣子”。
我开口向羽田问道,高尾山的樱花和富士山的樱花有什么不同,这个时候看到的樱花是什么颜的,偏深还是偏浅。因为声音并不算大,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没想到的是,一向开朗的羽田并没有立刻回答我的问话。只见她掏出了手机,低下了头。
不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羽田的短信:高尾山的樱花有很多种,品种不同,颜也不一样,这个时候有雪白的,还有寒娇樱,火红的颜,大山樱则是紫的。什么地问
还没看完,短信又来了,还是羽田的:把手机调成振动吧,你的手机声有些长哦!
我好奇地问羽田,为什么还要发短信呢,要收费的呢。羽田在短信里解释说:“没有人会在日本的公交车上大声说话的,不信你看看。”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车上的人都安静极了,坐在羽田旁边的大叔,翻看报纸的时候,动作温柔极了,一丝声音也没有。我前排的一对情侣,女孩靠在男孩的肩上,俩人一直在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也没有语言的交流。剩下的,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手机,还有的在闭目养神。车上静得像没有人似的,没有说话声,没有在车上吃零食撕拆包装袋的声音,甚至车上都没有车载电视,没有那吵人的广告。我甚至感觉空气有些紧张,我可以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羽田的信息还没结束:公交车虽是一个公共场所,但是它也需要安静,因为有的人在休息,有的人在看书,你的声音随时会打扰到别人。
令我感到安慰的是,并没有人看向我,甚至前排的那对情侣也没有回头。他们不仅不去打扰别人,而且还能原谅别人的不安静带来的干扰!
“你可以表达,可以大笑,但是不能打扰别人。所以在公交车上,安静是最好的选择,日本人把安静的习惯养成了,带到了各个公共场所,即便那里可能空无一人,即便时间可能正是午夜。”羽田在信息里接着说。
《夜来香》(无涯)
这天,法师唤来入寺不久的小沙弥,送给他一盆含苞的夜来香。
法师叮嘱小沙弥,值更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夜来香。
小沙弥很得意,一出门,就告诉一路所遇到的师兄:师父专门送给我一个人一盆花。
第二天清早,小沙弥捧着花盆,去禅房的一路,他不断地喊:我看见夜来香开放了,我看见夜来香开放了。
小沙弥的口气,仿佛是唯独他发现了夜来香开放,而且,恨不得全寺的僧侣都知道。
小沙弥跑进法师的禅房,里边有众僧在听法师传道。他顾不得了,只是兴奋地喊:师父,我看见夜来香开放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