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与李白的文学差异(合集5篇)
浅论苏轼与李白的文学差异(合集5篇)
第一篇:浅论苏轼与李白的文学差异
浅论苏轼与李白的文学差异
诗仙之风,飘逸而不失狂放; 东坡之风,豪放而不失旷达。
看似相近的李白、苏轼的豪放个性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李白和苏轼作品中博大境界的构成及内蕴不同。在审美意象的选择上, 李白偏爱宏伟壮观的事物, 在现存九百八十七篇作品中, 描写宏大意象达一千一百余次 , 又对其进行时空拓展和夸张描绘,如“天台四万八千丈”、“尔来四万八千岁”以及“燕山雪花大如席”,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效果。他善于以高处为立足点俯瞰世界, 如登上庐山看到的“白波九道流雪山”的大江和“挂流三百丈性的情景组合,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打破时空界限的意象连接端、转折无痕的情感突变了“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般的巨大力量唐人读书壮游结合的氛围的以天分而非知识取胜的恣意表达却无踪迹可循、很难模仿。不过之外, 其余猝然而成的诗作就难免单调、粗糙
宋神宗说过“白有轼之才而无轼之学”首左右, 诗文的内容、风格丰富多彩无选择、入手便用,
之中, 大江壮阔、历史悠远的时空交织展示出宏大的境界无成又感慨深切, 结尾的“酹江月”则更显现出豁达的心胸“细密的意境和浑然的工巧”达内涵的穿透目光, 轼则宏观概括出不同角度看庐山的差异后在此山中”的哲理, 推崇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刘熙载说过东坡词的内容丰富类似杜甫博采众长的集大成者。在融会前人优点、冲破规矩束缚之后的自由境界。李白天赋才情的放纵自如难以模仿
第二, 李白和苏轼的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不同。李白诗歌的豪放是由于承载了迅猛的情感变化理。二人显然代表了唐宋诗歌重意兴、重理趣的不同追求。李白的感受敏锐而丰富“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的乡愁的离别怅然, 都描绘得细腻动人。但在无比自信和入仕无门的矛盾中明, 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得意、的感伤及“大道如青天中先从青春易逝的感慨变为得意尽欢的极乐古愁”的忧愤, 呈现出跌宕回旋的情感气势。传达出形神、情理交融的理趣境”。在早年经过三峡所作的静细致地进行观察, 明显的达理、传情的区别。因此乡”的豁达, 或是以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通达是富于哲理、引人深思。, 喷壑数十里”的飞瀑, 具有了内在的张力及气势。, 使得李白超人的天赋及自然感受力发挥到了极致。苏轼思索人生获取的胸襟智慧,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境界。, 我独不得出”的悲怆。诗中的情绪此消彼长、矛盾激荡。
, 表现出作者冷静思索的状态《江上看山》, , 《将进酒》, 缺乏变化了。, 苏轼确实学识深厚, 诗文、书画均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他对于意象全, 以理性的审视得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 风格豪放则近于李白,;而苏轼在, 还是“独酌无相亲”的孤寂“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忽而又由痛饮美酒的酣畅急转直下为“同销万苏轼的作品从日常选取的材料中生发人生感悟中, 身处疾行的舟中景物瞬息万变, 以及对远近、, 气势恢宏豪迈。李白诗中常采用跳跃, 以及《将进酒》中发想无而这种大容量情感急速喷射时,、《蜀道难》一开篇就呈现出这种气势。, 而这种李白式, 除去其天才之作的百首
: 现存作品仅诗歌就达四千.赤壁怀古》, 周瑜的少年得志反衬出自己老来, 确实在豪放气势之外表现出了, 又使他具备了从常见现象直;《题西林壁》中, 只缘身, 苏轼达到了他所 , 显然将苏轼定位为一个,苏轼的作品达到了“随物赋形”
“豪放”之外施展才学是要寄托妙, , 以及“惟见长江天际流”, 又情感起伏、悲喜分, 就是“高堂明镜悲白发”《将进酒》, 所谓“静故了动, 空故纳万, 作者却仍能冷, 二者就有了, 或“此心安处是吾得失、荣辱等矛盾的辩证思考, 苏 , , 总又产生在细致的观察中显示出缜密的思考。在其豪放词《念奴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惊叹于一个瀑布的壮观产生了化腐朽为
神奇的效果。不同于李白的恣肆表达苏轼才学胸襟的尽情流露更是无从模仿。无论是李白在“轻舟已过万重山”时只定格下刹那间的欢畅豪迈苏轼的作品中或“雪泥鸿爪”的透彻
李白的诗《日出入行》和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显示出二人探究宇宙的思索, 但最终对待自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李白落脚于“吾将囊括大块, 浩然与溟悻同科”,充满了主宰宇宙的豪迈;苏轼却认可、顺应了生命缺憾, 顿悟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人生哲理。《行路难》和《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又展示出李、苏面对仕途艰难的不同态度: 前者传达出李白时忧时喜、矛盾激荡的情感;而后者表现了苏轼无忧无喜、无雨无晴的洒脱。李白诗歌中真切强烈的情感投入可谓“入乎其内”,具有壮观激荡的“生气”;苏轼将生活磨难升华为哲理, 记录下情感积淀后的冷静思索, 又能“出乎其外”,当然达到了智慧旷达的“高致”。
第三、乐观豪迈的内涵不同。李白的《行路难》和苏轼的《百步洪》两首诗都在人世险阻的感叹中笔锋一转, 分别以李白的乐观体现为无比自信理想化的自信状态, 晚年还热情高涨地参加李幕府人神往, 为王安石批评的皆言酒的内容美。恰似“清水出芙蓉”的李白的诗歌美, 或朴野、富贵, 是洋溢着积极昂扬的青春气息的乐观奔放的旋律。而宦海沉浮、看破荣
辱的苏轼, 就具有中年状态的成熟睿智。坷漂泊的经历又给了他人世沧桑的沉郁不把艺术幻想等同于现实人生后, 由内部化解了与外物的矛盾对立状态童心或少年老成的状态使得他们更能切合时代风气
总体来说,李白和苏轼豪放风格的差异反映了唐代诗歌“动态的、进行时的、创造者”和宋代诗词“静态的、完成时的、守护者”两种文化精神的根本不同。
同作为四川老乡的李白和苏轼有着相似而又不相同的个性和人生。两人都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向往特立独行的精神世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敢于对封建礼教发出挑战。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和苏轼的“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可谓明证。
然而二者在具体个性上又有所不同。李白乃西域血统,性格倔直,不畏权贵,而又心向往之,对权贵的蔑视与对功名的不懈追求和特立独行的性格形成十分复杂的矛盾,想隐居又不甘被埋没,深信“大鹏一日东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帝王师”。然而又是“一生傲岸苦不协,恩疏媒劳志多乖”一杯水”,于是只有“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古名”发弄扁舟”,“乘浮浮于海”
而苏东坡则不同,苏轼是燕赵血统,多豪侠气概,又能看透功名生死,功名心没有李白强,在入世上基本上是遵照圣贤遗训,得更开、更透,可谓深得庄子真传,一生向往的是“独与天地相往来”的“逍遥游”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自得其乐。故而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激昂,又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缠绵悱恻;既能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的感伤凄美„„
李白所给我们的是不媚权贵,潇洒飘逸,豪情万丈,自信人生!苏轼则更多地给我们的是随遇而安,活在当下,是“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悠闲,是“因过大唐盛世
“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则是圆融旷达。, 却正好体现了与此相一致的青春活力和声之, 展示出了外物最自然状态的绚丽多彩青年时“雪泥鸿爪”, 其作品呈现出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老境美。, 他很欣赏儒家倡导的通过自省升华人格的精神, 就更显现出智慧通达的心性。李白和苏轼或永葆“天子呼来不上船”“达则兼济天下,的轻狂不羁,又能写出“造物虽驶如吾何”的乐观结束全诗, 诗中描绘的赤子情怀及旺盛的生命力令的感悟表明苏轼的少年老成,进而从同时代的作家中脱颖而出。,深信“如逢渭水猎,犹,“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只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
穷则独善其身”“枝上柳绵吹又少,, 但, 或淡雅、华, 坎苏轼从,被贬黄州之 他。所以凡事看,所以和并未置身于政治斗争之中的李白永远处于,沉醉诗酒明月间„„天涯何处无芳草”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自在。李白有时则真如天上的神仙显得过高而难以企及,而苏轼则更显得平易,显得更可亲可近,他像一位长者,又像一位永远天真着的朋友。所以李白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而苏轼则在中国文人和民间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如果非要把其二人统一起来的话,我认为,李白是神化了的苏轼,苏轼是平民化了的李白,两者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文人的骄傲„„
试论李白与苏轼豪放个性及风格的异同 超脱现实的高歌呐喊与回归生活的坦然苦笑
———李白与苏轼豪放之区别
摘 要:李白和苏轼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文人身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喜欢在作品中写酒写月,都是自己所处年代的最佳代表,都是踌躇满志而又屡遭排挤,也都有一种放之情。所以有不少人都已对二者的共性作了精辟的阐述,对两人的区别论述,尤其是多少年来很多人一直将二者的豪放看作一回事,这是很大的误解。试就李白与苏轼豪放作一些比较,揭示他们的豪放的几点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李白 苏轼 豪放 区别
李白与苏轼有太多的相似: 同是当时文学样式的重要代表,同样仕途坎坷,同样将酒和月这两种事物在自己的诗歌中运用得出神入化,也同样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泄了一种豪情„„所以历来有不少人喜欢把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比较,尤其热衷的是寻他们的相同(似)之处。如清代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 》中就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①笔者通过对二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各自作品的比较发现: 此二人的豪情其实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
一、李白的豪放比苏轼多了几分 “狂妄”作为浪漫主义代表,李白的诗歌是大胆的、奇特的,更是狂妄的。可以说“狂”是深入李白骨髓的特质。
1.李白的“狂”首先表现为蔑视金钱。据《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记载,李白生性豪爽,“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夸张,但李白视金钱如粪土的性格应该是公认的,这在他的不少作品中都能到证据。如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是何等潇洒!而将这种潇洒演绎到极致的当属《将进酒》了,其中的“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气魄几人能有? 又有几人敢有? 但李白就敢有!因为他不仅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狂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