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陶瓷简史-难得最全面的好文
日本陶瓷简史-难得最全面的好文
備前烧
原作:小林 仁(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主任学艺员)
批注:大銪堂主
大銪堂主写在前面的话
我国陶瓷技艺曾经领先了2000年,曾与茶叶、丝绸并列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创汇利器,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青睐甚至膜拜。我们的东邻日本亦是如此——武士阶层甚至争相收藏“唐物”(からもの)来显示自己的地位。这种状况在19世纪开始产生了变化,伴随着清末连年的战乱和国力的此消彼长,日本的崛起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陶瓷手工业(艺术瓷)和陶瓷工业(生活瓷),进入20世纪以后更是全面超越我国并跃升为世界头名。国人从感情上一直不太接受和承认这个事实,但是认清现实并且深入研究对方,曾经一度是日本赶超我们的不二法宝,现在,我们也应该正视并使用这个方法了!
土器
绳纹土器
日本陶瓷的历史开始于绳纹土器。一般认为,绳纹土器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土器。这一名称由“Cord marked pottery”发展而来,是大森贝塚的发掘者美国学者Edward Sylvester Morse最先使用的。根据放射性碳十四的测定结果,绳纹土器最早可以上溯到12000年以前,存续时间达一万年以上。其器形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六期: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晚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地域来细致划分、编年研究。总而言之,绳纹土器多种多样。草创期有豆粒纹、隆线纹的器物,中期为火焰型,后期有龟冈式,从中期到
晚期的代表性器物还有土偶等。绳纹器一般用粘土泥条盘筑而成,野烧,即烧成时不用窑室,烧成温度在800度到900度。
弥生土器
大唐盛世
弥生土器
弥生土器
绳纹器之后出现的是弥生器,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以北九州为中心展开。这一类器物
最早出土于1884年东京都本乡弥生町的向丘贝塚(弥生町遗迹),因此得名“弥生”。弥生器诞生的一大原因是生活方式的变化,由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向农耕生活。开始出现的是多种适于农耕生活的器形,比如贮藏用的壶、煮水用的甕、作为食器的高杯等,它们构成了这类器物的基本组合。地域不同,则弥生器物的种类、装饰也会变化,有时会表现出来自绳纹器的影响。弥生器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以远贺川式为代表,中期则以须九式为代表。
须惠器
须惠器属于朝鲜半岛陶器的系统,在初期器形上来自朝鲜半岛的影响尤其明显。须惠器的出现代表着日本陶瓷史上最早的技术革新,包括开始使用龙窑和辘轳成型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获得了高温的还原火焰,开始大量生产。这些从朝鲜半岛传入的新技术可以上溯至中国商代的灰陶技术。须惠器的主要窑场是大阪府南部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陶邑古窑址,其生产活动开始于古坟时代的公元5世纪初,后来这里的技术向全国各地传播。到7世纪,须惠器的器形发生变化,出现了仿照中国和朝鲜金属器的产品。奈良时代末期,流行新出现的灰釉陶器和施釉陶器,须惠器走向衰退,但其技术继续存在,并成为后来中世陶器生产的基础。有时也归于炻器一类(Stoneware,日语翻译为“炻器”)。
中世和近世的土器
大约从公元6世纪开始,一种应该由土师器发展而来的黑土陶在东部日本出现,须惠器从8世纪开始衰落后,这类陶器又出现在近畿以西的地区。发展到11世纪以降,从这类土器中演变出一类以碗盘为主要品类的瓦质土器,在西日本被大量生产。在进入中世以后的土师
器多为膳食用的小盘、土锅、釜,而从中世开始到近代甚至现在,瓦和烘烤板也一直是土师器的主要品类。
大銪堂主按: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南蛮烧”器物,实际上就是一种现代仿制的中世土器,大多将原本民用的较大尺幅的作品缩小化后制成粗中有细的茶器,继承和保留了传统的低温窑烧和淬火工艺,烧成后的器物因而产生了颇具代表性和识别度的表面肌理。土器最典型的审美取向就是侘茶的审美取向。
古代的陶器
日本陶器始于7世纪后半期,这时出现的是以绿釉陶为代表的施釉陶器。这既是日本受到的中国和朝鲜半岛影响的结果,更体现了古代日本在国家草创时期的活力,那时的日本对中国、朝鲜半岛文化满怀憧憬,积极吸收。奈良·平安时代(公元538年至公元794年)的陶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三彩和绿釉的低温铅釉陶,一类是高温灰釉陶器。前一种是中国唐三彩和朝鲜半岛绿釉陶器影响下的产物,主要有以正仓院三彩为代表的奈良三彩和绿釉陶器等彩釉陶。文献记载它们在当时被称作“瓷”、“瓷器”或者“青瓷”。后一种则是从8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现在日本爱知县的猿投窑,在当时被叫做“白瓷”。它们是日本最早的施釉陶瓷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