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娱乐活动斗蟋蟀:古人是从何时玩蟋蟀的?为何古人热衷于此
古人的娱乐活动斗蟋蟀:古人是从何时玩蟋蟀的?为何古人热衷于此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任何一个小小的知识,都与其他很多方面的知识是融汇贯通的,这也是中国历史的魅力。无论是汉子,还是古时候人们的生活习惯,仔细研究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我相信,提起蟋蟀这种动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它聒噪的叫声,而是一位明朝的皇帝——明宣宗。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的爱好与其他皇帝的都有所不同,有的皇帝喜欢到处游玩、有的皇帝喜欢下棋,有的皇帝喜欢听歌看舞……而明宣宗却喜欢“斗蟋蟀”。虽然说一个皇帝的爱好并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代明君,但明宣宗的爱好确实让人感到好奇。
明宣宗朱瞻基因为喜欢斗蟋蟀,而和蟋蟀之间有着数不胜数的有趣故事。比如,后世乃至现在都有人将这位皇帝称为“蛐蛐皇帝”,听起来也是十分可爱!而且,明宣宗酷爱蟋蟀一事在当时的影响也不小,就连蒲松龄先生在编写《聊斋》这样的鬼怪故事时,也不忘在文中提到这位喜欢斗蟋蟀的可爱皇帝。
一、古人玩蟋蟀始于秦而非唐朝
那么,中国古人是何时发明斗蟋蟀这一愉快玩法的呢?是因为明宣宗朱瞻基而兴起吗?答
案并不是。直到现在,仍然还有许多人认为,古人是从唐朝开始玩蟋蟀的,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早在秦朝就有了这种娱乐的方式。
为什么有人认为玩蟋蟀一事来源于唐朝呢?这与大唐盛世脱不了干系。我们都知道,唐朝有一段时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可想而知,那时的富家子弟根本不需要过多的努力,就可以子承父业,一辈子不愁吃穿用度。但人往往都是有追求的,不然每天的日子都会过得十分无趣,唐朝鼎盛时期的富家子弟们不用在官场上打拼,但他们也不想整天无所事事,必须与其他人比一比,才会有成就感或者落败感。
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了很多有趣味的比赛,比如斗鸡、斗蟋蟀等等。这些娱乐活动在这些达官贵族之间进行的如火如荼,自然会有很多平民百姓效仿,因此,在大唐盛世,斗蟋蟀这一类的娱乐活动,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活动。也会有很多史料记载这些内容,所以情理之中,会有很多人认为斗蟋蟀来源于唐朝。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大约产生于公园前十一世纪到公园前六世纪左右)就开始了,那么证实这一说法的历史文献是什么呢?就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唐风·蟋蟀》,这部总集记载着中国古人玩蟋蟀的历史。
二、蟋蟀名谓的由来
可想而知,蟋蟀这一词由来已久,但依然源自于《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除此以外,有些神话故事也与蟋蟀有关——按照神话故事的根据 蟋蟀是由“希帅” 而来,也被称作“螅蟀”。
蟋蟀的别称数不胜数,其中,很多人都知晓“秋蟀”这一别称,因为蟋蟀总与秋天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南朝时期有着一句诗——秋蟀载吟,竞鸣机枢;这句诗中的“秋蟀”二字就是蟋蟀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将蟋蟀称之为“秋蟀”呢?很多人顾名思义,联想到蟋蟀是出现于一年四季中秋季的一种虫类,所以认为蟋蟀是一种秋虫,再加上蟋蟀独特的叫声,就称之为秋蟀了。
这种说法,在时间的合理性上是没有毛病的,因为蟋蟀确实是在秋天出现的一种虫类,可是这种解释太浮于表面了,其实蟋蟀被称之为“秋蟀”,还有其更深层的原因。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蚊子就是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所以根据这“字形统一”的说法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汉文字产生之初,华夏名族就开始玩蟋蟀了,并将它作为“秋”的象征,因为不难发现,甲骨文中的“秋”字酷似一只蟋蟀。
三、“蟋蟀在堂”的真实含义
我们可以看看《诗经·唐风·蟋蟀》原文中的一部分: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大唐盛世
整首诗的结构都与这相似,不难理解,这是一首借蟋蟀这种动物来表达诗人自己内心的感物伤时。
这首诗虽然被分为了三章,但每一章的内容以及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大同小异的。诗人都从蟋蟀下手——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也就意味着天气渐渐变得寒凉,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时节忽复易”,不知不觉间这一年已经到了岁暮。三、四句便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了,诗人自己认为不应该虚度光阴,更不应该整日里只知道贪图享乐,应该担起身上的责任,切记不能只顾眼前,而是应该想到未来日子里可能出现的忧患,未雨绸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